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藏命运-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优势和胜利。其击溃印军、向前推进速度之快,有时连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都无法控制。印度人自己的书这样写:
  在这场速战速决的闪电战中——实际上,战争持续了不超过十天——中国人到达东北边境特区麦克马洪线以南两百英里的阿萨姆平原的边缘,抵达了卡门边区伏特山他们的主张线。在东北边境特区另一端的鲁希特边区,他们向南和西南方向推进了一百英里,强占了从基比杜到瓦弄和哈渝梁的大片领土,他们还到达了距迪格搏伊油田仅剩下八十五英里的地方。在东北边境特区中段的苏班西里和西安边区,中国人从麦克马洪线上的一些地方仅向前推进了三十至四十英里……
  据印度国会披露的官方数字,印军死伤6765人。中国方面宣布俘虏了包括一名准将和16名军官在内的印军官兵927人 。1962年11月21日,在开始战争一个月后,中国单方面宣布停火,立刻撤军,并宣布为了表现诚意,不仅退回到战争开始以前的实际控制线──即“麦克马洪线”,还从“麦克马洪线”继续后撤二十公里,与印军脱离接触。马克斯韦尔在《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中写道,当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中国政府突然宣布单方面无条件撤军,这与其说让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不如说是让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世界战争史上还从没有过这样的事情,胜利的一方在失败者还没有任何承诺的情况下,就单方面无条件撤军。我在西藏期间,曾就中国为什么自动撤军寻找答案。透过毛泽东的帝王意气、国际政治的万千风云,在那些浓艳色彩背后,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要归结到一个老老实实的技术问题(当然也是实力问题)──在西藏高原上保障后勤的困难。因为中共的保密制度,目前无法接触有关的军事档案,不能确切地了解当时中国军队后勤保障的具体状况,我之所以能下这个结论,是出于我对西藏气候状况、道路条件和运输困难的亲身体验,以及我对西藏军事后勤供应的现实状况的了解。在下一节我会专门谈这个问题,我相信通过类比可以获得相应的认识。西藏军区林芝军分区的防卫区正是当时对印作战的东线主战场,从林芝军分区原副司令李春的回忆中,可以看出那时中国军队的后勤系统多么落后:
  反击战开始后,我们沿江一路下推,一个连击溃了印军上千人。没有公路,印军想不通,中国军队靠什么供给给养?以为我们有什么高级食品,吃一顿能管好几天。其实,我们就是靠老乡支前,靠牦牛运输。那一仗,支前的牦牛就有三万多头。这边的所有物资,还有伤员烈士,都是靠老乡背。一○○迫击炮弹,一人只能背一发。五十人运,几分钟就敲出去了。家家户户都出人,十二三岁的孩子也支前。当地老乡十二三岁就能背一百四五十斤,不穿鞋。德东下边扎西家的小男孩,才四岁,跟爸爸妈妈一起,他背了四筒罐头,有八斤重,爸爸牵着他爬山支援我们。没有老乡,我们根本没法打胜仗。
  当时中国军队得到战区老百姓的支持,未见得是把他们当成共产党汉人的军队,而是从统一西藏的角度。那一带历史上一直为藏文明覆盖。被称为“风流神王”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就出生在“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印控区,老百姓对西藏保持一定的向心力并不奇怪。那种靠牦牛和老百姓的双肩维系的后勤支援,不可能长久,也只适用于最前线。战争主要的物资供应,是靠汽车从上千公里外的中国内地运上来。西藏的冬季,道路随时可能被大雪封住。积雪有时达几米深,人畜皆不能通行,更别说车辆。中国军队在西藏边境进行战争,装备给养来自中国内地,而从中国内地进藏的几条干线公路全有被大雪封山的可能,从干线公路通向中印战场的支线公路,因为大都需要进入或穿越喜马拉雅山脉,更是随时可能封闭。我在九十年代数次驾驶汽车在西藏长途旅行,到过当年与印度发生战争的边境地区,对那里行车艰难深有体会。三十多年以前的道路条件,只能更为恶劣。由于西藏纬度低,降水量相对较多,尤其是与印度接壤的喜马拉雅山脉,常常受印度洋暖流影响,气候无常,雨雪集中。夏天的雨水常常造成山洪、泥石流、山体塌方,阻断公路。至今从四川进西藏的川藏公路,每年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不能通车。我曾在那里被泥石流困过三天。我也曾在新疆进西藏的公路见过长达几公里的大塌方。公路全部被埋在倒塌的山石下。从云南进西藏的公路有一段八十多公里的塌方区,严重时可同时出现上百处塌方。密布在西藏高原上那些数不清的大小河流更是让人提心吊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把车陷在河中间。每年从夏季一直延续到十月份,西藏的雨季算才过去。中国军队62年之所以选择10月下旬对印度发动进攻,我想正是因为需要躲过雨季,以使运输作战物资的道路条件更有保障。然而进入十一月,西藏便开始面临大雪封山的威胁,加上天寒地冻,道路冰雪,行车困难又开始增加。现代战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作战物资的大量消耗,犹如一部巨大的吞吐机器,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有序地调动、运输和分配尽可能多的物资、给养和武器弹药,才能维持战争的延续。而西藏高原上的运输问题是中国军队后勤体系几乎无法解决的瓶颈,试想中国如果不及时停止作战,即使开始阶段可以获得大胜,一旦大雪封山,运输线中断,胜利是否还能保持住呢?印度当时在军事实力上不如中国,但是从保证后勤的运输条件上,却比中国有利得多。其背后是南亚平原,有条件修建良好的公路网,运输几乎畅通无阻。一旦战争变成长久对峙,双方在运输条件方面的差距就会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何况,应印度政府的要求,美国和英国已经开始将大批军火运抵印度,为印度的后勤优势又加上了一份筹码。尼赫鲁还向英美要求提供十五个轰炸机中队,以空中打击阻止中国军队 。当时急于遏止中国及共产主义势力的西方国家正在介入,而中国那时已经与苏联吵翻,已经得不到“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援。世界舆论异口同声指责中国。印度国内则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爱国主义浪潮,朝野一致,发誓要把战争进行到底。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一向是“不打无把握之仗”。当时的条件和形势没有给中国长久保持胜利的把握──关键就在西藏高原对后勤的制约。从这一点上说,中国在1962年11月21日宣布的单方面停火和撤军,可以被视为一种精确的算计。在西藏高原上进行主权之争,对实力的要求是格外高的。
  3、建立边防的代价
  1996年夏天,我在布达佩斯的中欧大学访问时,斜对着我房间的那个门上贴着一面“雪山狮子旗”──那是西藏独立运动的象征。后来我认识了那门里的主人,她是西藏流亡政府派到中欧大学学习的研究生。她十分忠诚西藏独立的事业,一谈话就会宣讲流亡藏人的信念和观点。在听她宣讲的过程中,我曾问了她一个问题──如果西藏实现独立,将怎样建立边防?我问这个问题,完全是从技术的角度。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边防是其基础之一。尤其当接壤国家是有威胁的,或者是领土存在着争议的时候,边防能力就更是主权的保障。西藏脱离中国,不会是中国心甘情愿的结果。即使一时是以政治解决,西藏想保持长久的独立,也不能没有强大的边防做后盾。然而,这种边防完全是实力的体现和竞赛。暂且不说西藏与中国进行战争需要多大实力,即使是在和平状态下维持基本的边防,西藏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深切地知道在那片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广阔高原上,建立和维持一个边防体系是多么艰难和昂贵。中国在西藏的驻军,是我在西藏多次旅行中打交道最多的群体之一。那不是由于我与军队有什么特殊关系,而是因为它是西藏境内最完整和有效的一个体系。很多地方,除了军队以外,你找不到任何可以得到帮助的地方,甚至除了军队,你就根本找不到别的人。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在西藏的驻军数量是多少(那属于军事机密)。我曾做过一个推算: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1980年进藏时,曾在一次共产党干部的内部会议中提到,当时整个西藏自治区的军队和地方加在一起,一共有三十万汉人  。而在中国政府部门对西藏自治区的人口统计(那种统计不包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