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2-我哥本山-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奖,观众们也因此知道了演瞎子的赵本山。    
         
      按照东北的习俗,大年的初二是上老丈人家拜年的。因为本山的岳父岳母早就没了,他就把这一天安排到了我家,成了“法定”的惯例。    
      为了迎接本山的到来,我们早就准备好了花生、瓜子、糖块儿、榛子之类的年货。妈是个急性子,过一会儿就出去看看,嘴里叨咕着:“(本山)咋还不来呢?”    
      春节时的天气仍然是春寒料峭,寒气逼人。家里人怕妈感冒,就劝她,说:“该来的时候,你不看他也来。不该来的时候,你看也没用。”    
      妈说:“那可不一样。他要是来了,我在外面老远就能看见,在屋里行吗?”    
      妈想本山,想孙女小芳。小芳没有亲奶奶,刚出生的时候,妈做了一个小棉被给小芳“捂风”(当地的一种风俗),代行奶奶的职责。现在小芳已经五岁了,很会哄人,妈就更喜欢她了。我们理解妈的心情,也就不管她了。    
      妈又出去了,不一会就向屋里招手,告诉大家本山来了。我急忙跑了出去,见远处有一辆自行车正朝这边来,骑车人正是本山,前面是女儿小芳,后面是媳妇葛淑珍。车子到了跟前,小芳给爷爷奶奶拜了年,我把她抱进屋里。妈看了看本山,说:“又瘦了,演戏很累吧。”    
      本山说:“演戏睡不好觉,白天演,晚上还演,一演就是大半夜。等到睡觉的时候,觉头又过去了。”    
      妈说:“你不上场的时候,找空眯一会儿不行吗?”    
      本山说:“不行,有时候后台缺人我还得顶一下。另外我的戏都在后边压轴,不演完了也睡不消停。”    
      妈又问:“在外面演戏吃住咋样,能吃饱不,比家强不?”    
      本山说:“大锅饭大锅菜,常吃也习惯了。住的也不一样,有的人家太热情了炕使劲烧,把我们放在炕头‘烙饼’,天亮也睡不着。”    
      娘俩唠了老半天才进屋。那边三嫂葛淑珍和我大嫂、我爱人也唠在一块儿,小芳则和几个孩子玩了起来,一家人其乐融融。    
      中午的时候,妈又做了一桌子饭菜,我们边吃边聊。本山很关心我,询问了我的情况,并且鼓励我说:“学习千万别扔,有知识到啥时候都有用。我们唱二人转也一样,没知识和有知识就是有区别,这叫什么来着?叫‘文化底蕴’。”    
      我也把我的情况向本山一一做了介绍:我高中毕业后就回队参加了劳动,还当了两年作业组长,干得还不错。这几年我始终没把学习扔掉,并且常向报社投些稿,已经登了不少了,后来我就因为这个考上了乡广播站编辑。    
      家里人都非常关心本山的获奖情况,本山向我们做了简单介绍。他很有感慨地说:“自己的努力是一方面,我也是遇到贵人了。你就是块金子,没人发现也是白费。”我的第一个贵人是吴焕民校长,是他把我推荐到公社文艺队。第二个贵人是威远的文化站站长关鸿业,把我调到威远。第三个贵人不是一个,而是一帮人,有李中堂、崔凯、吴秀荣等等,他们推荐我演的《摔三弦》,才有了获奖的机会。    
      是的,在本山成功的历程中,遇到很多的“贵人”相助,这不能不算是本山的幸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没有这些慧眼识才、以事业为重的伯乐,本山这块金子不知道要等到什么年月才能发光呢。    
      我想,本山的成功一是他的天分,二靠努力,三就是大伙帮忙,这三条缺一不可。应该说,在我们的周围,像本山这样有天赋的人也并不是没有。但是由于主观努力不够或者别的什么原因,结果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也有的人努力了一辈子,但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因为他的天分不足;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既有天分,自己也努力了,但是没赶上好的时候和好的环境,更主要的是没遇到好人,也只能叹英雄无用武之地。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那一年,土地刚刚承包给个人,本山一家也分到了十几亩地。因为本山常年在外面演出,根本没有时间回来,三嫂一个人又忙不过来,这十多亩地的耕种就由我们家包了下来。种地的时候,我们几乎是全家总动员,我爸赶着马车拉着犁杖,我大哥大嫂、大姐大姐夫,还有我,忙了一整天,把地给种上了。晚上,三嫂葛淑珍为我们做好了小豆高粱米饭,水豆腐和小葱蘸大酱,非常可口。铲地和割地也是这样,全家上阵,一天就完活儿。    
      土地承包以后,农民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挨饿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第二章 艰难谋生刨煤

     本山《摔三弦》摔出了名,身价也随之提高。铁岭县剧团捷足先登,把本山给“挖”走了,给了他三间土房。房子虽破,但比起他原来的那两间房也是强多了。本山把家从莲花搬到了这个“较大”城市,过上了市民生活。    
      城市的生活有城市的难处,干什么都得花钱。本山一家五口人(本山、老爹、老婆和两个孩子)只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维持,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本山的小儿子患有先天疾病,91年      
    夭折。本山爹赵德仁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另外,农民干了一辈子活儿,呆不住。长时间不干活儿,筋骨都不舒服。本山小的时候,自己两次出走黑龙江,把儿子扔得够呛。现在趁自己还行,尽量帮儿子一把。他跟本山商量,让他给找个临时工做。    
      本山刚来铁岭,两眼一抹黑,不认识几个人。他最熟悉的就是李忠堂,只好去找他。李忠堂听说本山的来意,想了一会儿,就说:“让你爹干点杂活儿,运运煤吧,累点。”    
      本山赶忙答应:“行,行!”    
      铁岭艺术馆依山而建,就在龙首山的半山坡上。锅炉房在艺术馆的后院,大车进不去,只好把煤卸在大门前,再用小车往里面运。这样无形中加大了锅炉工的劳动强度,工人们很不满意。那时候工人挣的都是固定工资,多干也不多得。让赵德仁来运煤,正好缓解了这个矛盾。    
      赵德仁高高兴兴地来艺术馆当了运煤工,收入虽然不多,但也解决了很大的问题。每天刨煤运煤,劳动强度并不是很大,赵德仁完全能应付得了。    
      煤堆是露天堆放,一场雪过后,太阳一晒,煤堆冻成了一个大冰疙瘩,一镐下去只能刨下来一小块。这样运一车煤就得刨上好一会儿,比原来费劲多了,累得赵德仁满头是汗。    
      本山演出回来,看见老爹在刨煤,就上前夺过铁镐刨起煤来,从下班一直刨到天黑。为了不让老爹受累,尽量多刨出来点,好够第二天运的。就这样,每天如此,本山的两只手磨出了老茧,虎口也裂了口子,流出鲜血。    
      赵德仁非常心疼,儿子的一双巧手不应该干这样的粗活儿。手要是坏了,怎么演戏呢?他劝儿子:“明天你别来了,爹用不着你帮着干。看把手整的!”    
      “没事。”本山装作很轻松,其实他心里完全清楚干这活儿对自己的影响。但是,当儿子的,无论如何也不能眼看着老爹挨累,自己不上前,那还是人吗?    
      由于本山的帮忙,赵德仁运煤的效率明显地提高。李忠堂感到惊讶,在再三地追问下,赵德仁才说出了实情。李忠堂很生气,他责怪道:“你干不动说话呀。咋能让本山刨煤呢?他一天演出挺累的。你不知道,一场戏演下来不容易呀,要是累倒在台上那可咋办?”    
      赵德仁说:“我知道他很累,但是说他也不听,下了班就来帮我,怕我累着。本山从小就懂事,知道体贴人。我本想做个临时工帮帮他,可是他又怕我冷,怕我累的,不放心。我知道他刨煤累,一刨一身汗。可是咋劝他也不听啊。”    
      沉默了一会儿,李忠堂说:“你不能小看本山,他出息在后面呢。我们搞文艺的讲究保护手,手要是弄坏了还咋上台演?也怪我,以后我们大家帮你刨就是了。”    
      赵德仁非常地感动,李忠堂这个人可真是太好了,爱护本山比自己这个亲爹都强。他也为自己的儿子高兴,他净遇见好人。    
      第二天,李忠堂就带着侯英武等几个人来帮着刨煤来了。本山赶来帮爹刨煤时,侯英武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