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328-你该怎样工作-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自己目标的做法表示异议,一位公司的负责人对我说:“许多应聘者才刚踏入职场两三年时间,却已经换了好几个工作单位了,对于这样的人公司是不欢迎的,因为他们太不稳定了,而且缺乏诚信和忠诚。”    
    现代社会,信息发达,为人们提供了很多工作的机会,也有工作后在选择的机会,以公司为跳板实现自己的目标,跳槽的事情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很多企业在不惜一切代价对员工进行培训后,员工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往往是以这个公司为跳板,跳去了另一家公司,这样就使得企业很被动。    
    一位人力资源经理对我说:“当看到申请人员的简历上写着以连串的不同的工作单位和工作经历,而且是在短短的时间内,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人的工作换得太频繁了,频繁地换工作并不代表一个人工作经验丰富,而是说明了他的忠诚度有问题,他的适应性很差或者工作能力低,如果他能对企业和自己的职业忠诚,快速适应一份工作,就不会轻易离开,因为换一份工作的成本也很大的。这样贫乏跳槽的人,不能给人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一个什么工作都做不长的人,让人感到不会是公司的问题而是他本人的问题。他的工作能力值得怀疑;他对企业的忠诚度值得怀疑;我不能肯定他会在我的公司做得长久。所以这样的人,我们在录用时顾虑就会比较多。”    
    员工对企业的不忠诚,不仅对企业的负面影响较大,而且也会影响到他自己的道德和信念,没有哪个老板会用一个对公司不忠诚的人。    
    以公司为跳板的想法,导致了很多人甚至是频繁地跳槽,而这样做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对工作不利。一个人到一个企业从接受任务到熟悉业务,要有一个过程。想在工作中做出成绩,有所建树,需要的时间更长。如果频繁跳槽,对业务刚有点熟悉,又去了新的单位,有的还变换了工种、专业,又要重起炉灶重开张。跳来跳去,始终处在陌生的工作环境之中,不断需要从头开始、重新学习,这对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其次,对自己的进步不利。要做好一件事,就要全身心地投入。有句话叫“板凳要坐十年冷”,就是说要十年、几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埋头工作,才能使自己不断提高、进步。如果终日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心思不定,坐凳不热,怎么能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呢?如果一味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不安心工作,频繁跳槽,还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和声誉,使用人单位对你侧目而视。    
    最后,对用人单位不利。用人单位把任务交给你,指望你挑大梁,担主角,而你却半途而废,撒手他去,会给用人单位带来麻烦,有时还会造成损失。    
    成绩是做出来的,不是“跳”出来的。胜任任何一个岗位,都要有相当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经验来自于工作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而频繁跳槽,决定了一个人在岗位上只能是“蜻蜓点水”,哪来多少积累,总之,不安心本职工作,想的不是好好工作,而是再谋高就,怎么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这就是丢了“西瓜”。    
    有些年轻人把跳槽的原因归结于原单位的环境不如意、人际关系难处,试图通过跳槽来改变这种现状。其实,努力学会适应环境,改善环境,正是进步和提高的一部分。害怕和拒绝这种锻炼,又是丢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跳槽对员工的伤害主要表现在多数跳槽者对跳槽缺乏科学的判断和理性的决定,造成对自己的伤害。    
    大多数跳槽者都存在单纯以薪资为导向的盲目性。金钱至上的心理,使那些跳槽者忽略了跳槽后的工作对自己适合的程度,忽略了自己的工作经验是否能得到延续和增加,以及是否有利于自己整体职业生涯的发展。盲目以薪金为跳槽的原因,这样的跳槽失败的多,成功的少。    
    因此,要使自己有所作为,在看准一个岗位后,首先必须安心本职工作,同时要扬长补短,要将一口井挖深。    
    现在有少数年轻大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虽然不乏才华,但心思太活、太浮。在这家公司才做一二年时间,就嫌不被领导重用、环境差、收入少等等,跳槽到另一家公司。这样跳来跳去、频繁跳槽,今天做推销,明天做广告,后天做房地产经纪人……就像挖井一样,尽管挖了许多口井,但都挖得不够深,总是没有挖出水来。所以,作为年轻人,要懂得这样一个道理:“要成功,就要敬业爱岗。”将一口井挖深,实实在在地埋头苦干,才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把工作做好,这是对所从事的职业的高度责任感,是对职业的忠诚,是承担某以责任或者从事某一职业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对于公司来说,忠诚会使企业的效益有很大的提高,还能增强公司的凝聚力,使公司更具竞争力;对于员工来说,忠诚能让你更快地和公司融为一体,真正地成为公司的一分子,更具有责任感,更有成功的机会。    
    好好规划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根据个人的理想决策安排,慎重安排自己的轨迹。从哪个行业入手,逐渐对该行业深入了解,不要频繁跳槽,特别是不要为了一点工资而转移阵地,从长远看,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当你对一个行业有那么几年的体会,以后钱根本不是问题。频繁地动荡不是上策,最后你对哪个行业都没有摸透,永远是新手!


这些心态,千万别带到公司感叹怀才不遇

    是金子就会发光的,才华是不可能被埋没的。那些感叹怀才不遇的人,往往都缺乏积极的生活态度,世间有伯乐,你就是自己的伯乐。    
    我从事职业咨询这么多年,遇到了很多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在对他们表示同情和鼓励的同时,我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我发现那些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着真才实学,目前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的人;另一种是自以为自己有才的人。而所谓的“不遇”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没有遇到提供施展才华舞台的人,也就是伯乐;另一种是没有遇到机会。但让我奇怪的是,那些有着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表现得恃才傲物,对那些平凡得工作根本不懈一顾,一心只想能一鸣惊人,一夜之间干出一番大事业;而那些自以为有才的人在遇到困境时,往往长嘘短叹、感叹命运不济。由此,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存在所谓的“怀才不遇”,你就是自己的伯乐。    
    那些感叹“怀才不遇”者,并不是真的怀才不遇,而是因为自己的不良习惯和心态导致了他们错失机会,甚至逃避困难和问题,致使与那些有着相同境遇的人拉开巨大的差距。所以说,要说有“怀才不遇”,那真正让你“怀才不遇”的人就是你自己。在我做这个研究的过程中,接触到了两个年轻人,A和B,他们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A和B几乎同时离开同一所大学,而且也是几乎同时进入同一家企业的同一个项目组。在最初的一两年时间,别人看来他们几乎没什么区别,但是项目组的其他成员和上司却早已清楚A与B的不同工作和处世风格。A是一个乐观积极的人,他总是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而B很聪明冷静,善于预见问题并在问题出现后说明与自己无关。几年的工作中他们一直是同学、朋友和搭档,但几年后,A是越挫越勇,而且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得经验,同事和上司都很看好他;B则养成了知难而退得习惯,总是得意于自己的小聪明,但也因此受到上司的批评,同事们也不喜欢他,工作也和刚进公司时没有什么提高,从未能独挡一面,在生活上也是不如意。    
    为什么在相同的市场条件下,在相似的压力和挑战面前,A伴随着困难迅速成长起来,而B则面临被淘汰出局得危险呢?相同的教育背景、相同的企业环境、相似的成长历程,由于个体的不同,他们之间产生了相当惊人的差距。由此看来,个体的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这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并不是个人的才华,而是每个人对待工作和生活的不同态度。    
    不可否认,也许有的人确实会因为环境或者其他的原因,而暂时不能得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但这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