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强权女尊]女尊之天下药香 作者:霞飞(起点vip2015-05-06完结)-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山那么多的梅树,开放的时候也不一样,能一直开好久呢!再去也就是了,不是也答应了阿笙再去的吗?我把我们带回来的梅花也都每个院子送了几枝,谁也没有漏下。”
    “你想的周到。”L 
    ps:大家多多支持!

  ☆、第一百九十七章 年前准备

“对了,母亲还说起大姐的亲事来,母亲的意思是让我上些心,给大姐说上一门好亲事呢!”坐了一会儿,宋凌薇忽然说到。
    “是吗?说起来,大姐的年岁也的确不小了,比你还大上两岁呢!倒是也该说亲了,只是母亲怎么会托了你?哪有妹妹给姐姐说亲的。”风墨楼听了也有些疑惑的说到。若说父母不在的人家倒也有长姐如母的说法,不过怎么说也和沈家的情况不符吧!母亲还在世,而且身子也渐渐好了起来,虽然说还不能行动自如,只是给女儿说个亲事怎么都是能做的了。就是母亲是女子不好出面,那府中也还有执掌中馈的平夫柳氏呢!再怎么说都没有凌薇一个女子去给长姐说亲的道理吧!
    “我也不知道母亲是怎么想的,忽然就把这事情托给我了,我也还不知道要怎么办呢!”
    “既然母亲已经吩咐了,那你也不好什么都不做,还是等着过了你,找几个媒人上门来吧!向那些媒人打听打听这京里合适的适龄男子,若是有合适的,也注意一下,我们也悄悄的派人出去打听打听,若当真是好的,也就和大姐说一说。不管母亲是什么意思,不过大姐的确是该成亲了,若能说门好亲事,也是好事,不是吗?”
    “也是,不管母亲是怎么想的,我们该做的也要去做。给大姐说亲我自然是愿意的,我一直也希望大姐能过得好。”
    “那事情就这样吧!天也不早了,我们也该歇着了。”
    乌飞兔走的,转眼间也就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了。也就是祭灶节,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均要行“祭灶神”的仪式,送灶王升天。
    沈家的大厨房里一大早就开始包饺子做灶糖了。这样的日子,忙碌而高兴。小年算是大年的前奏,过了小年。大年也就能看到了。
    祭灶,是一项在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沈家也是供着灶神的,自然也要祭灶。不过沈家的灶神并没有供在大厨房之中。而是供在大厨房边上单独隔出的一间小屋里,这里也算是处小厨房,做饭的各样家什都是齐备的。不过平日里并不用,而是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平日里这处小屋是锁着的,平日里除了洒扫的人是不准旁人进去的。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所以黄昏的时候,沈家一家人便到了这处小屋了。沈瑜竟然也出了院子,由沈之蔷推着轮椅来送灶。一家人进了屋,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过了腊月二十三,次日便是“扫房日”。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沈家的房屋虽然一直有下人打扫着,倒也一直干干净净的,不过这样的日子,普通人家是家家户户都要扫尘的,府里便也凑个热闹。一大早起来,宋凌薇和风墨楼两人便带着倚云阁中的众人开始打扫,到处都要打扫到,务必纤尘不染。
    到了这个时候,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街头巷子里,鞭炮声也就慢慢的多了起来,热闹的很。
    转眼便又到了腊月二十七,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也有年谣称:“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是说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然后就是腊月二十八,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腊月二十六、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
    当然过年要做的准备,很多在沈家是不需要主子动手的,自然有下人们打理的妥妥帖帖的。不过为了凑热闹,腊月二十八这一日,宋凌薇倒是也带着风墨楼到小厨房去发面,还做些了包子馒头。
    京城有一首关于春节的一首童谣: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腊月二十五,炸豆腐;
    腊月二十六,煮白肉;
    腊月二十七,杀公鸡;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L 
    ps:大家多多支持!

  ☆、第一百九十八章 愿景

除夕前一日的腊月二十九,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所以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因此每逢节庆,都要对祖先告祭一番,这不仅仅是一种向祖先的告慰,也寄托了后人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庄重和重要。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清晨请祖,少数地区在除夕日下午到黄昏时请祖。
    腊月二十九的一大早,沈瑜便带着沈家的众人去了沈家的家族墓地上坟请祖。
    宋凌薇还是第一次去沈家的墓地,规模还真的是宏大。沈家传承了好多代人了,墓地的占地面积也就很广阔,里面葬了许多的沈氏族人。沈瑜带领着众人上前去上香,此次来的不仅是沈瑜这一房,还有一些沈家的旁支,来的人还真的是不少,乌压压的跪了大片。
    次日便是除夕了,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夜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夕日一大早,宋凌薇便去了沈瑜的院子。过年的气氛到了除夕就更加的鼎盛起来了,府中也显得喜庆而热闹。柳氏处理后宅的确是有些本事的,虽然是忙碌的日子,不过府里还是布置的井井有条。府中各处都已经布置过了,到处都透着喜庆。
    沈瑜作为沈家的家主。其院子自然更有精心的布置。对联和窗花这些自然是不能少的,各种各样的新鲜花卉盆栽也是扫除了冰天雪地的萧索。几株红梅让人一看就觉得喜庆的很,温房里也搬来了不少的花草。其中有几盆红山茶就开得十分的好,娇艳的很。
    看着沈瑜这欣欣向荣的院子。宋凌薇也觉得心情不错。虽然过年的时候不会像小时候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