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新星纪元超新星纪元(上)-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场。
  防线在哪里?蓝军从哪个方向进攻?红军的阵地在哪儿?甚至连这两支大军是否存在都无法肯定,视野里只有远方稀疏的炸点和几个冒烟的山头,那些山头不像是激战的地方,倒像是点缀在大地上的几处孤独的狼烟。这就是五个集团军激战的战场?
  总参谋长在旁边笑了起来:“我知道你心中的战场是什么样的:一块平坦的大平原,敌人的进攻部队排着整齐的方阵,像接受检阅似地冲过来,而你的防线像一道长城似地横贯整个战场,作为最高指挥官的你,站在防线这边的一个小山头上,像看一个沙盘似地把整个战场一览无遗,像移动棋子似地调动部队……这种战场也许在冷兵器时代存在过,但即使在那时,那也只是一场小战斗,成吉思汗或拿破仑也只能亲眼看到他们的战场的一小部分。在现代战争中,战场的地形复杂,由于高机动性和远程重火力的威力,双方军事力量的分布更加稀疏,行动更加隐蔽和诡秘,所以现代战场在一个远方的观察者眼中几乎是隐形的。你这样的指挥方式,可能只适合于指挥一个连的一名上尉,我说过,忘掉战争电影。我们回去吧,回到最高指挥员的位置上去。”
  当他们再次进入指挥部时,这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刚才的宁静消失了,许多大人和孩子军官在对着电话和无线电话筒高喊。在沙盘和地图旁,孩子们在大人军官的指导下根据耳机中传来的信息紧张地标注着,大屏幕上显示的态势图也在不停地变幻。
  总参谋长指着这一切对吕刚说:“看到了吗,这儿才是你的战场,作为一名最高指挥官,你的活动范围还不及一个列兵大,但你的眼睛和耳朵却可以从这里延伸到整个战场。你要学会适应和使用这种感官,对于一个好的指挥员,他的脑子中应能很快形成一幅活生生的战场图像,每一个细节都真实生动,这并不容易。”
  吕刚抓抓脑袋说:“在这么个山洞里,全凭这些电台和电脑传来的情报进行指挥,总觉得有些别扭。”
  “如果你了解了这些情报的性质,就会觉得更别扭了。”总参谋长说着,带吕刚来到一个大屏幕前,拿起一个激光教鞭在上面画了一个小圈,对旁边操作电脑的一名孩子上尉说:“小鬼,把这个区域放大。”
  那名小上尉用鼠标拉出一个方框把那个区域圈住,并把它放大至整个屏幕。总参谋长指着那幅图说:“这是305、322和374这三个高地区域的态势图。”他又指指两旁的大屏幕对小上尉说:“再显示两幅同一区域不同情报来源的图。”那孩子鼓捣了半天没弄出来,一名少校走过来拿过鼠标,很快把那两幅态势图检索出来并分别显示在两边的大屏幕上。吕刚注意到,三幅态势图上的地形完全一样,等高线标出的三个高地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但标示双方动态的红蓝箭头在数量、方向和粗细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少校向总参谋长介绍说:“第1号态势图的情报来源是D集团军114师3团,他们守卫305高地,情报认为对这个地区进攻的蓝军有两个团的兵力,攻击重点是322高地;第2号态势图的情报来自D集团军的陆航团的空中侦察,情报认为蓝军在该地区投入了一个团,攻击重点是374高地;第3号图的情报来自F集团军21师2团,负责守卫322高地,他们认为蓝军攻击三个高地的总兵力达一个师,攻击重点是305高地,并企图从322和374高地两侧迂回。”
  吕刚问:“这三个情报说的都是同一个时间的事吗?”
  少校点点头:“是的,是半小时前,同一时间同一地区。”
  吕刚看着这三个大屏幕陷入迷茫:“怎么三个情报的差别这么大?!”
  总参谋长说:“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下,战场侦察的变数很大,不同的侦察者对同一目标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
  “那怎样判断哪个是真实的呢?”
  总参谋长对少校说:“把这三个高地同一时间的所有情报都拿来。”少校拿来了厚厚的一打纸,足有《三国演义》那么厚。
  “哇,这么多?!”吕刚惊叹道。
  “在现代战争中,从战场传来的情报信息是极其丰富的,你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中看出某种趋势,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你在电影上看到的,派一名英勇的侦察兵深入敌后,而指挥员凭他的一个情报做出整个战役的决策,是十分可笑的。当然,并不是要你去一张张读这些情报,那是参谋们的事,整个战役中的信息处理量是极其庞大的,必须借助C3I系统,但最后的判断要由你做出。”
  “真复杂……”
  “更复杂的是,你从这海量的情报信息中看到的趋势不一定是真实的,它可能恰恰是敌人所进行的战略欺骗。”
  “像在诺曼底让巴顿干的那事?”
  “很对!下面,就由你从这些情报中分析出蓝军的主攻方向。”

  第七章 味精和盐

  一支小小的车队向北京近郊驶去,来到一处僻静的周围有小山环绕的地方。车停了,主席和总理,还有三个孩子:华华、眼镜和晓梦下了车。
  “孩子们,看。”主席指指前方,他们看到了一条铁路,只有单轨,上面停着许多列载货列车,首尾相接成一个巨大的弧形,从远方的小山脚下拐过去,看不到尽头。
  “哇,这么长的火车!”华华喊道。
  总理说:“这里共有十一列货车,每列车有二十节车皮。”
  主席说:“这是一条环形试验铁路,是一个大圆圈,刚出厂的机车就在这条铁路上进行性能试验。”他转身问一名工作人员,“好像已经停止使用了,是吗?”
  工作人员点点头:“是的,停用很久了,这条试验铁路是七十年代建成的,不适合做现在的高速列车试验。”
  “那你们以后只好另建一条了。”总理对孩子们说。
  “我们可能不需要试验高速列车了。”华华说,主席问他为什么,他指着天空说:“我设想了一种空中列车,它由一架动力强大的核动力飞机做火车头,牵引着一长串无动力滑翔机,比火车可快多了。”
  总理说:“很有意思,可这空中列车怎么起飞和降落呢?”
  “应该能的!”眼镜说,“具体怎么办我不知道,但这东西在历史上有先例,在二战中,盟军曾用一架运输机牵引一串滑翔机运载空降兵。”
  主席说:“我想起来了,那是为了争夺敌后的莱茵河大桥,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空降作战。”
  总理看着主席说:“如果常规动力的运输机都能牵引,这东西还真有现实意义,它有可能使空中运输的成本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
  主席问:“国内有人提出过类似的设想吗?”
  总理摇摇头:“从来没有!看来,孩子们与成人相比并不是什么都处于劣势。”
  主席仰望着长空,深情地感叹道:“是啊,空中列车,还可能有空中花园,美好的未来啊!不过,我们还是先帮孩子们克服劣势吧,我们可不是带他们来讨论列车的。孩子们,”他指指最近的那一列火车,“去看看那上面装着什么!”
  三个孩子向列车跑去。华华顺着梯子爬上了一节车皮,然后眼镜和晓梦也爬了上去。他们站在满满一车皮的白色大塑料袋上,向前方看去,这一列车全满装着这种白色的袋子,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白光。他们蹲下来,眼镜用手指在一个袋子上捅了个小洞,看到里面是一些白色半透明的针状颗粒,华华夹起一粒来用舌头舔了一下。
  “当心有毒!”眼镜说。
  “我觉得好像是味精。”晓梦说,也夹起一粒舔了一下,“真的是味精。”
  “你能尝出味精的味道?”华华怀疑地看着晓梦。
  “确实是味精,你们看!”眼镜指着前面正面朝上的一排袋子,上面有醒目的大字,这种商标他们在电视广告上常见。但孩子们很难把电视上那个戴着高高白帽子的大师傅放进锅里的一点白粉末,同眼前这白色的巨龙联系起来。他们在这白袋子上走到车皮的另一头,小心地跨过连接处,来到另一节车皮上,看看那满装的白色袋子,也是味精。他们又连着走过了三节车皮,上面都满载着大袋的味精,无疑,剩下的车皮装的也都是味精。对于看惯了汽车的孩子们来说,这一节火车车皮已经是十分巨大了,他们数了数,如刚才总理所说,整列货车共有二十节车皮,都满满地装着大袋味精。
  “哇,太多了,全国的味精肯定都在这儿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