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话阿含经-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佛陀的开示,游方行者婆蹉充满法喜,起身顶礼告退。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962经、别译杂阿含第196经、英译巴利圣典Majjhima…72。

  我是这麼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於那烂陀镇游化,住在波婆离芒果园裡。那时,阿私罗长者的儿子刀师聚落主来访。他向佛陀行礼后,坐在一旁,问道:「世尊,婆罗门教士拿着水瓶、配戴着花环、受浸於水中、举行火供,事奉诸天有成,能令死者往生至善处或天上。世尊,您是一位阿罗汉,也是一位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圣者,我恳求您也能慈悲利生,救度那些死者,令他们往生至善处或天上。」

  佛陀说:「村长,我问你几个问题,你就依自己所知所见来回答。村长,你认为怎样?倘若你的村子裡有人一向为非作歹,不但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綺语,而且满心贪欲、瞋恚、邪见,身、口、意具足了这十种恶行。此人身坏命终之际,若有一群人来聚在他身旁,叉手合掌、呼求祷告,希望他往生至善处或天上。这个作恶的人会不会因为有人替他作法、祈求,而往生至善处?刀师聚落主说:「不会的,世尊。」

  佛陀讚许道:「你说得对!村长。为甚麼呢?若有人一向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綺语,而且满心贪欲、瞋恚、邪见,身、口、意具足了这十种恶行。其人身坏命终之际,纵然有一群人合掌叉手、祷告呼求,为他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也不可能因此令他往生至善处或天界。村长,譬如距这村庄不远处有一个深水潭,有人将一块大石头掷入其中;其他的人则在潭边祷告呼求,说『愿这块大石头能浮起来!』。村长,你认为怎样?那块石头会因此浮出水面吗?」刀师聚落主回答说:「不会的,世尊。」

  佛陀接着说道:「同样的道理,村长!若有人一向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綺语,而且满心贪欲、瞋恚、邪见,身、口、意具足了这十种恶行。其人身坏命终之际,纵然有一群人合掌叉手、祷告呼求,为他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也不可能因此令他往生至善处或天界。为甚麼呢?因为造作这十种恶行,就有相应的恶业。因缘会遇,恶有恶报,必定堕入恶道或於卑贱处受生。」

  佛陀接着说道:「村长,你认为怎样?倘若你的村子裡有人一向奉行善法,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綺语,又努力降伏贪欲、瞋恚,捨离邪见。此人身坏命终之际,若有一群人来聚在他身旁,叉手合掌、祷告呼求,希望他往生至恶处或地狱。这个行善的人会不会因为有人作法诅咒,而往生至恶处或堕入地狱?」

  刀师聚落主说:「不会的,世尊。」佛陀讚许道:「你说得对!村长。为甚麼呢?若有人一向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綺语,而且努力降伏贪欲、瞋恚,捨离邪见,身、口、意具足了这十种善行。其人身坏命终之际,纵然有一群人合掌叉手、祷告呼求,作法诅咒他,也不可能因此令他往生至恶处或堕入地狱。村长,譬如距这村庄不远处有一个深水潭,有人将一瓶酥油掷入其中,瓶破油出,瓶子的破片会沉入潭底,而酥油则会浮上水面。」

  佛陀接着说道:「同样的道理,村长!若有人努力奉行善法,不杀生、不偷盗...乃至捨离邪见而受持正见。他身坏命终之际,这由地、水、火、风所构成、父母所生、一向用衣食滋养装饰的身体也就会归於坏散。他命终后,身体可能成为鸟兽的食物、火化、土埋而归於尘土,但他的心、意、识一向为虔诚的信仰、精进、多闻、佈施、智慧所薰习。因为这个缘故,自然受生於善处。村长,那些断除十恶,而力行十善的人必定会於善处受生。村长,要求往生至善处或天界的方法是甚麼呢?就是八正道,也就是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八正道就是求生於善处或天界的方法。」佛陀作了这番开示,刀师聚落主充满法喜,起身向佛陀顶礼,说「世尊!我从今日起,皈依佛、法、僧,做您的俗家弟子。请为我作见证!」

  参考资料:汉译中阿含第一七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42:6。 

  我是这麼听说的:有一次,佛陀在摩竭陀国游化,与一千二百五十餘位比丘一同行脚至迦兰陀竹园,住宿在国王供养的精舍裡。当时,有一位名叫须卑的婆罗门和他的弟子梵达摩尾随着佛陀一行人。须卑婆罗门千方百计地毁谤佛、法、僧,而他的弟子梵达摩则时常讚叹佛、法、僧。师徒二人的言行,竟然背道而驰。这是甚麼缘故呢?这是因为这两个人不论是受持的法义、所得的知见与过去曾亲近的师承,均不相同。

  当时,比丘们乞食归来,聚集在讲堂裡,议论纷纷,说:「这真是奇怪啊!世尊有无量神通,威仪与德行圆满具足,了知一切眾生的心意志向。如今,这须卑婆罗门和他的弟子梵达摩常跟着世尊和僧团,须卑婆罗门不断毁谤三宝,而他的弟子却时常讚叹三宝。师徒二人的言行如此不同,完全是因为他们不论是受持的法义、所得的知见与过去曾亲近的师承,均不相同。」

  那时,佛陀在静室中以清净无上而超越一切世间的天耳,听到比丘们的谈话,就离开静室,走到讲堂,在僧眾前端坐后,问道:「比丘们!你们为了何事而在讲堂聚集?在谈论些甚麼呢?」当时,比丘们回答说:「我们乞食归来,大伙聚集在讲堂裡,谈论须卑婆罗门和他的弟子梵达摩的事。世尊!您有无量神通,威仪具足,德行圆满,了知一切眾生的心意志向。如今,这须卑婆罗门不断毁谤佛、法、僧,而他的弟子梵达摩则时常讚叹佛、法、僧。我们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师徒二人不论是受持的法义、所得的知见与过去曾亲近的师承均不相同所致。我们聚集在讲堂裡,正是在谈论此事。」

  於是,佛陀就向比丘们开示说:「如果有人诽谤佛、法、僧,你们切不可生起瞋心,不可因此怀恨於他们。为甚麼呢?若有人诽谤如来、正法律及比丘僧,你们因此就怀恨在心,想要与他们对抗争胜,那就是自己从修行的正道上退堕下来,所以我说不可因别人诽谤佛、法、僧而怀恨在心。反之,如果有人讚叹佛、法、僧,也不应沾沾自喜,感到庆幸。为甚麼呢?因为出家人若受到讚誉,就欣喜自满,那就是落入名闻利养的陷阱中。何况凡夫孤陋寡闻,未能通达正法律的奥义,他们只不过看见僧侣在日常生活中奉持的种种律仪而心生景仰,因一些浅显易见的琐事而发出讚叹罢了。」

  佛陀接着说:「为何说是浅显易见,微不足道的生活律仪,令孤陋寡闻的凡夫因此而景仰讚叹呢?他们称讚我说:『沙门乔达摩断除杀生,捨弃刀杖,慈悲为怀,怜悯眾生。』又说:『沙门乔达摩捨离不与取,没有偷盗之心。』又说:『沙门乔达摩断除淫行,捨离淫欲,梵行清净。』又说:『沙门乔达摩捨离妄语,所说的话句句真实,不欺骗世人。沙门乔达摩捨离两舌,不说挑拨是非、离间他人的言语;他止息人们的纷争,使人和睦相处,以诚实合宜的话语感化人心。沙门乔达摩捨离恶口,不用粗话骂人,不以粗恶的言词与人结怨;常以和善的话语使闻者欢喜,使眾生油然而生敬爱,乐於听闻开示。沙门乔达摩捨离綺语,不说矫饰无益的话;所说的话合乎时宜,不虚偽造作;开示正法律,饶益有情,不说非法非律的话。』。」

  「他们又说:『沙门乔达摩不喝酒,不擦用香水,不戴花鬘饰物,不观听歌舞,不坐卧高广大床,不非时受食,不受蓄金银财宝,不畜养妻妾奴婢,不豢养象、马、猪、羊、鸡、犬及各种禽兽,不练养象兵、马兵、车兵、步兵,不购置田產,也不从事农耕、讨价还价、贩入卖出或放款取息等俗人的行为。沙门乔达摩没有诡诈的心机与行为,待人接物不会口是心非,表裡不一。他不贪美食,节量而食;着衣持钵,随方游化,犹如飞鸟倚翅,翱翔於天空。』这些都只是微不足道的生活律仪,孤陋寡闻的凡夫却以此讚叹如来。」

  「他们又讚叹说:『其他的宗教师与婆罗门接受信眾的佈施,却贪求衣食而不知厌足;经营田稼,自力营生,种植各种树木,招聚鬼神。他们贪爱各种利养;蒐罗象牙、各类珠宝、高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