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山一发-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此一欢迎会的演说中亦可窥知,孙文颇相信会党中人。后世的孙文研究者甚至有人称之为〃会党中毒〃。
  欢迎会的与会者有一千三百人,与先前相较真有天壤之别。而且与会者多半是年轻的留学生。
  此一演讲内容被整理成《孙逸仙演说》小册,在未能与会的留学生当中广为传阅。例如像鲁迅此时正在仙台的医专就读而未能前来与会,情况类似的留学生不乏其人。
  这年的留学生据说有八千至一万人之众。在孙文离开日本的一年十个月当中,留学生数目呈爆炸性增加。孙文之名立即在留学生圈中流传开来。早期来到日本的留学生几乎没有机会闻知孙文之名,相对地,康有为与梁启超等保皇派之名则广为人知。
  在欢迎会过后一周,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于赤坂灵南坂的坂本金弥宅邸中举行,聚集了约百人。
  孙文被公推为总理,已年满三十九岁的他是最年长者。此外,尚关在租界监狱中的章炳麟亦列名职员录中。
  留学生加入同盟会成为会员者约四百人,会员不限定国籍,所以宫崎滔天、北一辉等亦成了会员。
  孙文对来访的服部登说道:
  〃认识滔天先生的人很多,认识你的人甚少。大家都以为你只是我的临时通译,所以你切勿急着加入同盟会。〃
  滔天相貌魁梧,非常显眼。对于语言无碍且在台湾以外的地方几无人知晓其名的服部,孙文有意委付给他某种任务。
  服部亦懂柔道,可当贴身保镖使用。此外,与家人进行私密联络时,托交给服部自有其方便。孙文此时已成了公众人物,当然希望有个助手能帮他处理私人杂务,而这个助手若是加入同盟会反倒会有不便之处。
  十月七日,孙文从横滨搭法国船赴越南进行游说工作。船只中途靠泊长崎。因事前已联络好,他便在长崎与俄国的革命党员司基若夫斯基展开会谈。孙文对社会主义已颇关心。
  在船舱内,他也颇有些社会主义的相关书籍。
  在越南,孙文主要对华侨进行革命宣传,同时尽力募集革命经费。接着他又前往新加坡设立同盟会分会,稳固了先前遭保皇会夺去的主导权。
  孙文返回革命基地的日本时,已是翌年的四月。
  在孙文离开日本的这段期间,日本的中国籍留学生圈发生了一件惊人事件。
  日本政府在十一月二日的〃官报〃中公布了:
  清国人入学公私立学校相关规程。
  其中第一条是在审核大清国人的入学许可之际,必须附带检送日本的大清国公使馆的介绍信。第九条是同意大清国留学生就读的学校有义务管理留学生的校外生活。第十条是因品性不良而遭退学者不准任何学校再收留之。
  因留学生人数剧增,毫无责任感的〃学店〃也随之四处林立。有些学校只是校名响亮和毕业证书豪华,有时证书甚至还饰以金箔。
  第54节:同盟会(4)
  据公使杨枢的说法,一九○五年,留学生在东京约一万、东京以外地区约三千名。官费生都进入较严谨的学校就读,问题出在自费生。他们多半是富家子弟,家中寄来的生活费甚至多到根本不符合留学生的身份。在鲁迅随笔中,曾写到有些留学生聚集的建筑物甚至因学跳舞而烟尘密布。
  为了淘汰这些连间像样的教室也没有的〃学店〃,文部省当然会出手整顿。然而,此一〃取缔规则〃是在中国同盟会成立不久后公布,难免令留学生产生深切的怀疑。
  于是留学生掀起罢课、全体退学、全体归国的声浪。
  十一月二日的〃官报〃大概没有任何留学生会注意到。但到了十一月二十六日,各学校贴出公告,限定大清国留学生在二十九日之前提出原籍、现在住所、年龄、学籍、经历等数据。
  众留学生至此方知〃取缔规则〃一事,也同时掀起骚动。实际上,虽有部分学生进行罢课,但就读军校者并未同步配合。
  十二月七日的《朝日新闻》记载,关于大清国人联合罢课一事,因系出于大清国人特有的〃放纵卑劣〃行为,故其团结力亦薄弱,云云。
  在该报刊出此一报道的翌日,十二月八日,一名中国人在大森的海边投海自尽。后来才由死者的〃绝命书〃中得知,死者是对报道中的〃放纵卑劣〃一词感到激愤而自尽。
  自杀的中国人是在去年十月长沙起义时加入华兴会,并随同黄兴、宋教仁亡命日本的陈天华。
  陈天华在留学生当中是个文笔出类拔萃者,将在富士见楼孙文欢迎会的孙文的演讲写成摘要的也是他,同时他还是同盟会章程的起草人之一。当时留学生最爱读的文章首推邹容的《革命军》,其次是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留学生中无人不知陈天华之名。
  《二十世纪之支那》改名为《民报》而成为同盟会的机关报一事早经决定,陈天华亦被选定为选稿人之一。他的〃绝命书〃一开头便写道:
  呜呼,我同胞其亦知今日之中国乎?今日之中国,主权失矣,利权去矣,无在而不是悲观,未见有乐观者存。其有一线之希望者,则在于近来留学生日多,风气渐开也。使由是而日进不已,人皆以爱国为念,刻苦向学,以救祖国,即十年二十年之后,未始不可转危为安……
  文章系长篇大论,可知他的自杀应非一时冲动之举。
  被日本的报纸形容为〃放纵卑劣〃,陈天华愤怒难平,欲促同胞奋起。他的〃绝命书〃另载:
  ……鄙人心痛此言,欲我同胞时时勿忘此语,力除此四字,而做此四字之反面,坚忍奉公、力学爱国。恐同胞之不见听,而或忘之,故以身投东海,为诸君之纪念,诸君而念及鄙人也,则毋忘鄙人今日所言。
  另外他还说,自己所能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写《警世钟》、《猛回头》之类的书,一是死得其时,现得后者之良机,故当一死。
  立场强硬的全体归国派与续留派各自分裂成〃联合会〃与〃维持会〃相争。同盟会当中亦有不同意见。例如同盟会的宋教仁、胡瑛、孙武等人主张全体归国,而胡汉民、汪兆铭、朱执信等人则主张续留。
  起初归国派占优势,但因即将毕业的学生、军事相关院校的学生强硬地主张续留而形势逆转。
  日本方面,十二月十九日,于帝国议会中在野的进步党要求取消〃取缔规则〃,执政党则以延期施行规则的方式做出让步,事实上也就是取消。
  时日本也有加州的日裔移民抗议美国当局实行不法的差别待遇。倘若留学生的问题闹大后,恐会招来〃日本岂非也对外籍学生给予不法的差别待遇〃之反弹。
  在此时,原已归国的约两千名学生又陆续复学返回日本。〃取缔规则〃的不施行是一种胜利,他们在申请复学时大摇大摆地穿过校门。
  孙文在西贡闻知东京的学校骚动及陈天华自杀的消息。
  〃何苦学楚国前贤?此人死得遗憾!〃
  孙文喃喃自语。
  楚国先贤是指屈原,乃两千三百年前的楚国大臣,为反秦派,在抗争中投身汨罗江殉国。
  第55节:同盟会(5)
  陈天华出身地湖南新化在古时属楚国,系知名水乡,有汨罗江流经。
  〃日本撤回取缔规则是受制于国际舆论的压力,非因天华投海自杀所致。真希望他还活着写出更多激励人心的文章。〃
  孙文不禁吟唱起陈天华的《警世钟》里的开头诗句:
  长梦千年何日醒,
  睡乡谁遣警钟鸣?
  腥风血雨难为我,
  好个江山忍送人!
  万丈风潮大逼人,
  腥膻满地血如糜;
  一腔无限同舟痛,
  献与同胞侧耳听。
  在孙文出发去越南的前一天(一九○五年十月六日),由保皇会主办,在东京举行了一场追悼戊戌(变法)遭处死者及庚子(义和团事件)牺牲者的纪念会。保皇会与革命派一向水火不容,但同盟会还是派了胡汉民代表参加这场追悼纪念会。
  在赴越南时,船刚过吴淞口之际,驻天津的法军参谋长布加卑(Paul Boucabeille)乘坐汽艇登船来,说是奉本国政府陆军大臣之命前来和孙文晤谈。
  既见过俄国革命党员,又见了法国参谋长,孙文此行可说幸运之旅。
  在西贡他又受到盛大欢迎,旅行成果之丰硕超乎原先的想象。革命经费顺利募得,还在河内及海防以兴学社之名设立了同盟会支会。
  在新加坡也设立了同盟会支会,接着又巡回各地,直至翌年四月方从香港返回日本。
  唯有失去陈天华一事让他感到痛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