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57-伤寒论-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方十八。(用前第五方。)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 
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方十九。(用前第十二方。) 
54.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方二十。 
(用前第十二方。) 
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方二十一。(用前第五方。)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一云大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 
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方二十二。(用前第十二方。)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 
发汗,宜桂枝汤。方二十三。(用前第十二方。) 
58.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59.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60.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 
子汤主之。方二十四。 
干姜(一两) 附子(生用,去皮,切八片,一枚)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方二十五。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四两) 甘草(炙,二两) 人参(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二十六。 
麻黄(去节,四两) 杏仁(去皮尖,五十个) 甘草(炙,二两) 石膏(碎,绵裹,半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 。 
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方二十七。 
桂枝(去皮,四两) 甘草(炙,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方二十八。 
茯苓(半斤) 桂枝(去皮,四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五枚)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66.发汗后,腹胀满者,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方二十九。 
浓朴(炙,去皮,半斤) 生姜(切,半斤) 半夏(洗,半升) 甘草(二两) 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 
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方三十。 
茯苓(四两) 桂枝(去皮,三两)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方三十一。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 
69.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方三十二。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方三十三。(玉函云∶ 
与小承气汤。) 
芒硝(半升) 甘草(炙,二两) 大黄(去皮,清酒洗,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煮两沸,顿服。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 
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方三十四。(即猪苓散是。) 
猪苓(去皮,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去皮,半两)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方三十五。(用前第三十四方。)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方三十六。 
茯苓(二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炙,一两) 生姜(切,三两)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三十 
七。(用前第三十四方。) 
75.未持脉时,病患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 
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 
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方三十八。 
栀子豉汤方∶ 
栀子(擘,十四个) 香豉(绵裹,四合)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 
者,止后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擘,十四个) 甘草(炙,二两) 香豉(绵裹,四合)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 
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擘,十四个) 生姜(五两) 香豉(绵裹,四合)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 
得吐者,止后服。 
77.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方三十九。(用上初方。) 
78.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方四十。(用上初方。)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浓朴汤主之。方四十一。 
栀子(擘,十四个) 浓朴(炙,去皮,四两) 枳实(水浸,炙令黄,四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方四十二。 
栀子(擘,十四个)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81.凡用栀子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 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方四十三。 
茯苓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白术(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83.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84.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 。 
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 (音唤,又胡绢切,下同。一作瞬)不得眠。 
87.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88.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方四十四。(方本阙。) 
89.病患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一作逆。) 
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 
为逆。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 
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方四十五。(用前第十二方。) 
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