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粘土在苏联远东地区被称为“土酸奶油”,色泽洁白,很像冻肉。地质学家认为:它是淡色玻质熔岩的风化产物经过再沉积形成的。它可以单独食用,也可掺在鹿奶中吃。

  伊朗的马加拉特粘土和上述白粘土一样,润白如玉,香味浓郁,吃起来味道像白脱油,被视为难得的佳肴。

  意大利有一种传统的食品叫“阿利卡”,用小麦掺上泥灰岩制成。这种岩石是从维苏威火山附近采集来的。食品中有了它,吃起来就酥软可口了。

  在我国,也不难找到吃土服石的例子。河北、陕西和甘肃等省,有不少人把姜石研成粉来服用,或投入缸中饮用,以此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据统计,单是河北一省服用姜石者多达万人。姜石即所谓“黄土结核”,内含多种微量元素(碘、硅、锌、铜、锰、钴、硒等),都是人体所不可缺少的。其中硒还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姜石早在唐代已被当做治疮毒的药物。

  山西临汾县有的妇女喜食煤块,她们能区别什么样的煤好吃,什么样的煤不好吃。在陕西乾县的农村里,有的育龄期妇女特别爱吃红粘土,少的能吃三五两,多的能吃1斤以上,并自述能顺气化食。为什么爱吃呢?回答很简单:“跟男人吸烟一样。”这种粘土不是到处都有,必须去山里寻找。经了解,她们专门选择蒙脱石集中的第4纪下部土壤层中的红粘土。这些妇女嗜土成瘾,无非是体内的需要所造成的。泰国中部农村里有位爱吃土的青年,叫通裕·扁乍,15年来把当地一种粘土当做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来他在3岁时患了疳积病,虽经多方医治,均无效果;后来吃了当地的粘土,毛病竟霍然而愈。从那时起,他就吃土成瘾了,一天不吃,浑身无力,还因此大发脾气。看来,他所吃的那种粘土中所含的微量元素正是他所缺少的。

  我们知道,有些疾病是和体内某种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多有关。牲畜的饲料中如铜含量过多,就会患地方性运动失调。人所吃的地方性食物中含钼量过高,就会得地方性痛风病。东北有名的克山病,正是由于自然环境中造成的食物中缺硒引起的。有些癌症如食道癌、乳腺癌的发病率,也与环境中的硒成分含量有关。

  当然,还有一些奇怪的食癖,如吃肥皂等等,不能统统解释为补充膳食中某种微量元素,而可能是一种病态的异嗜症了。

  现在吃土石的现象已为医学、地质研究者所重视。深入地研究下去,可以丰富环境医学、营养学、药物学、流行病学及生物医学的内容。这种特殊的习俗本身蕴藏着不少科学信息。

Number:21

Title:人能“冬眠”千万年吗

作者:王曙

出处《读者》:总第11期

Provenance:《科学与未来》

Date:1981。9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在自然界,很多生物都有贮存生命的本领,这就是在低温下的冬眠。1974年4月,据有些美国科学家报导,他们在南极大陆冰中发现至少冻结了1万年的细菌。经过精心操作,在实验室中配制了营养液并供给适宜温度,结果使这些细菌复苏。

  细菌是最低等生物,高等一些的生物情况又怎样呢?在地球的北极圈附近,有一些永冻土带,有的冰冻土层深达30米。想不到在这些永远冻结的土壤中却贮存着生命。大约在本世纪40年代,人们在西伯利亚永冻土中施工时,从几米深处挖出一条冻得像石头一样的蜥蜴。谁都以为它死了,随便扔在一边。可是,温暖的阳光却使这生命慢慢地苏醒,它活了。在人们养了两天之后,它才真正死去。这只蜥蝎送到动物研究机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是惊人的。原来它是5000年前在地球上已全部灭绝的品种,它的复活,说明它至少将生命在低温中贮存了5000年以上。

  5000年还不算长的,根据科学家富兰克林的记载,他在法国巴黎郊区的一个采石场上,曾亲眼见到采石工人从坚硬的石灰岩块中,劈出一窝4只活的蛤蟆。据研究,这些石灰岩是在100万年以前形成的。蜥蝎和蛤蟆是冷血动物,它们能在低温的环境中长期冬眠,用极其缓慢的代谢维持自己的生命。因此,它们才有可能看到几千年乃至百万年后的世界。

  动物可以在低温环境中贮存生命,人类呢?1000多年前我国晋代人郭璞,曾记述了这样一个奇特的传说:三国时,魏国有人挖开了周王的陵墓,发现其中有一个殉葬的女人,处于休眠状态,年龄看来只有20多岁。调养几天后有了气息,几个月后能说话,后来将她送到在首都的皇太后身边。10几年后太后去世,她因悲伤过度,一年后也死去。从时间上计算,这个女人从殉葬入墓到被挖出,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这个故事说明人能够在低温下保持生命千余年,但它的真实性如何,则值得研究。

  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发现用低温度速冻法,可以贮存动物的生命,例如将活金鱼扔进-210℃的液态氮中,它立即被冻得像石头。在这种低温下保存一段时间后,将它慢慢地解冻,它会活过来,机体并未受到损伤。这种技术的关键是速冻,缓慢冷却则不行,因为这会使细胞内的液体逐渐结成冰而使动物死亡。

  根据速冻贮藏生命的原理,已有人设想冷藏人体。在美国,已设立了好几个地下冷冻储藏室,其中贮存着速冻的人体。

  第一个被冷藏的人是美国物理学家贝德福。他因患癌症即将死亡,于是在1967年1月19日请医生为他做了冷冻手术。医生们将他的全部体液抽出,注入另一种化学液体。同时他的身体被冷冻到…196℃。然后,将他装人不锈钢的容器内,放在专制的冰墓中,人体在-200℃的温度中站立着。贝德福的希望是,在将来医疗技术能够治好癌症时,将他解冻,治好病再使他复活。

  不过,目前的低温速冻技术还不够完善,可能会破坏人体的某些重要细胞。此外,这种冷冻手术及储藏费用也非常昂贵,竟达每人30万美元之巨。至于解冻后,究竟会发生什么现象,那还是一个谜呢。

Number:22

Title:西方的时兴嗜好家庭饲养动物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1期

Provenance:《明星》

Date:1981。6

Nation:西德

Translator:顾燕诚

  蛇在浴缸里游动,鬣蜥在写字台上爬行,鳄鱼在厨房里觅食在德国和西方其它国家,有成千上万从异国来的动物,人们不是把它们养在动物园里,而是把它们养在家里。这就是西方时兴的嗜好家庭伺养动物。

  维弗利德的“宠儿”

  在西德,一个名叫维弗利德·西宾的教授,醉心于养鬣蜥。他从动物商店买了一条大鬣蜥,并取名叫“弗里多林”。7年来,这个科学家与他的“家龙”(德国人习俗,称悍泼妇人为“家龙”。)在波恩大学同住一间房子,形影不离。起初他把这条鬣蜥养在一个饲养箱里,这个绿色的小动物从49厘米长到1。3米长,然后他把它养在一根用软橡木削成的粗树枝上,并把它藏在有暖气与通风装置的玻璃橱里。这条鬣蜥原产美洲中部,自从它被捕获后,经过往欧洲的反复转运以及途中经过许多人的饲养就已经花了好多年。科学家格外宠爱“弗里多林”。有时用浇花的喷水壶给它淋浴,半年一次“日光浴”。如果“弗里多林”受了凉,还给它注射昂贵的维生素B12,当它“高兴”时,这位科学家就把它放在自己手臂上,一面抚摸它,一面亲切地与它“交谈”起来。

  冒着危险养狮子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君特·库克那样“耐心地”与猛兽相处。4年前,他从西班牙马略尔卡岛买来一只幼狮,他在那里将这只狮子养了4个月。他让狮子与去那里的旅游者一起摄影,但很快被警察禁止,警察要他用枪打死狮子,因为狮子威胁着游客的生命。

  出于“同情”,库克就用飞机把这只狮予空运到柏林,他不想送给动物园,他不想舍弃狮子“克卡”。于是他在柏林自己的院子里,用栅栏围起了一个面积达一百平方米的大饲养场。4年来,这只母狮每天睡在他的住宅旁边,仍没有被它主人驯服。

  君特·库克并不是第一个被狮子撕成碎片的养狮人。他最终还是葬身狮口,在这以前,他经常自欺欺人地说:“克卡几乎没有袭击过我,但是我不敢断定,如果换成别人它会怎样对待。”

  与鳄鱼、蟒蛇为友

  在西德巴伐利亚州的首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