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18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的索链拱成弓形,弯出路面,有的系索链的铁桩已被挤拉而起。此刻,前方百尺峡的崖梯口已堵死,而人流的巨大压力,还是沉重地往前传送,情势岌岌可危,成群的游人随时可能堕入深渊。

  面对这乱作一团的人群,在场的四位民警纵然声嘶力竭的呼喊,想方设法维持秩序,却根本无济于事。险情像一道无声的命令,刻不容缓!学员赵建华和王连刚焦急地向为难的民警说:“我们组织同学帮助维持秩序。”“太好了!”民警一阵激动……

  要解除险情,只能说服游人后退,缓解山道上的压力,让人们在崖梯口有秩序地下山。可是,二仙桥路段从上午十时就开始堵塞。人们在这里挤了许久才能挪动几步,有谁愿意往后退,哪怕是半步?尽管学员已喊哑了嗓门。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大祸正在一点一点地酿成。危急关头,只见赵建华和几位学员大声疾呼:“解放军同志带头向后撤!”在同学们的带动下,巨大的人流终于向后松动了。哪知刚出现转机,一些趴在崖壁上的小青年却趁机冲了下来,又有一些人也乘虚向前钻。道路重又堵塞。

  “只有组成人墙,全线控制局面,才能保住群众的安全!”学员黄敦武急中生智,向大家建议。“筑人墙哟!”四医大七九、八0级的学员和在场的其他解放军同志一边向群众讲清意图,一边毅然沿着临靠深渊的一侧,艰难地、缓缓地向前挺进……许多群众被这种大无畏的举动感染了,不少人主动侧身让道,协助他们前进。但也有一些人却怀疑学员们想“借机溜走”,甚至挡住他们的去路。“把大家送下山后,我们才下山!”学员们坚定地表示。

  傍崖险道内,喧闹声平息了。人们向四医大学员们投来了钦敬和赞许的目光,从他们身边秩序井然地走过。刚才那些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这时也紧紧地握住了学员们的手……许多人激动地望着那白底校徽上火红的字样:“第四军医大学”呵,他们来自张华的母校!

  紧锁了六个小时的百尺峡崖梯口处已“转危为安”,群众从容地下山了!许多群众事后感慨万分:

  “多亏了他们,四医大的同学!”

  在沉沉黑夜,抢救行动超出了生理极限

  也就在这个难忘的五月一日,在这两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以外,还有一束束令人感奋的精神之光,在华山的险道、峡谷之间闪烁!

  下午四点多,四医大的学员们在二仙桥畔发现了一名虚脱昏迷的女青年,名叫陈聪玲。她已经昏迷六个多小时了。学员们想了各种办法抢救,但都无济于事。唯一的出路是把昏迷着的病人送下山去。天快黑了,黑天爬下百尺峡、千尺幢这样七八十度坡度的崖梯,而且还身背病人,那太危险了。然而,这个险非冒不可!

  学员石俊俯身背起病人,向百尺峡走去。学员杨海涛、应可满抢先踩到崖梯上,一边一个,站在石俊前面,他们一手拉着索链,一手托着石俊的腋下。学员赵建华、徐军一左一右站到石俊身后,把背包带拴在石俊腰部,一人拉着一头,减弱向下的冲力。石俊累得两腿发抖了,徐军接了上去;徐军支持不住了,赵建华接了上去。一个战斗集体就这样迅速形成了,“一切为了病人”,使这个集体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位青年工人丢下了需要照料的未婚妻,自动加入了背人的行列。百尺峡下来了,千尺幢下来了,一共五百多个台阶,都一个一个地下来了。走过了最困难的地段后,当青年工人返回去照料未婚妻时,学员们问他的姓名和单位。他回答说:“别问了,你们是解放军,我是共产党员,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现在,人们已经知道,这位青年工人是宝鸡机电设备公司的李端根。

  夜幕早已降落了。救护陈聪玲的学员队伍面前,还延伸着二十多里崎岖的山路。他们向农民借了两根扁担,绑了一副担架,早已累得精疲力竭的学员们,不停地换班,不停地休息,二十几里路整整走了十多个小时。跑在前面探路的那位同学,竟然把自己的身体伏在一个很高的台阶下,让同学们踩着过去。一位女学员打着手电筒为大家照路,实在看不清了,她就跪在地上,用手摸路,去抵住那些松动的石头了。为了抢救这位素不相识的虚脱昏迷的女青年,这个战斗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凭着自己执着的信仰,付出了超过生理极限几倍的力量。在距离山口还有五里路的时候,石俊第一个虚脱了。快到山口的时候,徐军虚脱了。没有多远,杨海涛又虚脱了。当医院的灯光在沉沉黑夜里闪亮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瘫倒在地了。后面赶上来的几位同样疲劳不堪的学员,从战友手中接过沉重的担子,走向那希望之光。

  这一天,另外还有两副担架在重重艰难险阻中行进。躺在担架上的,一位是千尺幢受到冲撞挤压的女青年,另一位是从千尺幢滚落下来、头部负伤的女青年。担架队由四医大另外两批学员自动组成,山崖、乱石、溪流、斜坡,都不能阻挡英雄们奋进的脚步。

  这是潮流,一代张华遍及社会

  华山救险的英雄群体,以自己燃烧着的生命照亮了别人。一位被救女青年和她的两个同伴,在给四医大党委的感谢信中,写下了这样一曲英雄的赞歌:

  “我们都是同龄人。谁说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希望?请看:雷锋精神不是还在他们身上延续吗?谁说我们这一代人精神空虚、思想颓废?请看:一代张华遍及社会。”

  跟战友们毫不犹豫地一起站到保护群众前列的共产党员王延军,更清楚地揭示了救险行为的真谛:

  “这是一个潮流。在人民生命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许多人都会像张华一样挺身而出的。”

Number:4741

Title:你知道吗?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方菁

  △全国平均每个人一生中要消费1。7万元,要吃粮食3万斤,食油400斤,猪肉1;500斤,用布2;100尺。

  △城市居民每个人一生中要消费3万元,吃粮食2。9万斤,食油940斤,猪肉2;300斤,用布3;360尺。

  △全国人民每天创造国民收入11。6亿元,每人平均创造1。14元。

  △全国每分钟生产71吨钢、194吨原油、1;267吨煤和62万度电。

  △全国各种运输工具每天运旅客1;175万人次。

  △全国每天出版各种图书1;611万册,杂志415万册,报纸3;836万份,每人平均每年有图书杂志7。3册,每百人每天有报纸3。8份。

  △全国每天邮寄信件930万份,每人每年平均寄信3。3封。

  △到1983年底止,全国每人平均储蓄存款已达88元,其中每一城镇居民达270元。

  △全国职工1982年的平均工资是798元,其中奖金是82元,另外还有相当于工资22%的劳保福利费。

  △国家每销售一斤粮食补贴1角,每销一斤莱籽油补贴8角,每平方米的职工住房补贴2角8分。

  △全国每天新出生人口5。1万人,每分钟35人,每两秒出生一人;每天死亡人口1。7万人,每分钟12人,每5秒死亡一人。

  △每天有2。3万对新人结婚,有1;170对离婚。

  △每万人口有医院病床20张,医生13人。

  △城市居民疾病死亡原因中,第一位是脑血管病,第二位是心脏病,第三位是恶性肿瘤。农村居民疾病死亡之原因中,第一位是心脏病,第二位是脑血管病,第三位是恶性肿瘤。

  △全国有百岁以上老人3;765人,其中女性2;657人,少数民族1;462人。

  (注:以上未标明年份的都是1982年数字)

Number:4742

Title:全国之最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方菁

  △全国人口最多的省是四川省,1982年底为10;022万人,全国人口最多的市是上海市,1982年底为1;181万人。(现在人口最多的为重庆市。编者)

  △人口密度最高的省是江苏省,每平方公里是593人,最低的是西藏,为1。6人。人口密度最高的市是上海市为1;909人。

  △土地面积最大的是新疆,为160万平方公里;最小的是台湾省,为3。6万平方公里。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为1;338万人;最少的是赫哲族,只有1;476人。

  △人均国民收入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