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24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带着蝴蝶回来时,这块面积相当于英国大小的土地,已经牢牢地掌握在英国人的手中了,而留给他们的只是无穷的懊丧。

Number:6128

Title:世上只有“妈妈”好

作者:丁文礼

出处《读者》:总第120期

Provenance:书刊导报

Date:1991。2。28

Nation:

Translator:

  历尽磨难洒爱心

  1990年,金秋的黄昏时分,武汉市青山区35街坊一户人家的门前,13岁的小姑娘紧紧搂着3个弟弟妹妹,嘴唇剧烈地颤抖着,还没等说出一个字来,两行滚烫的热泪就把喉咙哽咽住了。

  好一阵,小姑娘才略略平静了一点。她放开弟妹,缓缓来到站在一旁的那位青年女教师跟前。她知道,没有这位好心老师的全力相助,她和她的弟妹们还不知要苦到什么时候,她要向老师下跪行大礼。眼眶中也闪着泪花的老师一把将小姑娘拦住:“林华,要听大人的话,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小姑娘和她的弟妹终于分手了。他们随着各自的新妈妈走了。

  老师望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像得到了什么又像失落了什么,木然地久久立在那里。

  这位年轻女教师名叫胡曼莉,35岁,在武汉市钢花中学教英语。

  一个月前,小胡收到一封寄自武昌县湖泗镇的信。信中说,张桥村有一户农家,5年前丈夫一病不起,前些日子妻子又谢世而去,留下了4个孩子,最大的才13岁,最小的仅6岁,家境本来就很差,如今更是雪上加霜。写信人是该镇副镇长。他并不认识小胡,只是从报上得知胡曼莉对孤儿十分同情,曾收养了两个孤儿,还因此光荣地出席了武汉市委、市妇联等单位联合召开的学雷锋先进人物座谈会。所以,副镇长请胡曼莉为这几个苦命的孩子想想办法。

  按说,作为一所普通中学的普通老师,明摆着是没有什么办法好想的,回封信,寄点钱,安慰一番也就罢了。可胡曼莉把这封信看得很重很重,因为她永远忘不了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

  14岁那年,还是“文革”中最疯狂的时期,小胡的父母被造反派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入“牛棚”。为了给父母鸣冤叫屈,小小年纪的胡曼莉逃脱“造反派”的监视,只身偷偷进京告状。一次又冷又饿又乏,使她晕倒在中南海门口,是一位慈祥的老爷爷把她抱进小轿车,带进中南海。老爷爷不仅为她安排了食宿,转送了申诉材料,还谆谆告诫她:“在这个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坏人,但好人总比坏人多;小妹妹,你要做好人,不做坏人,对坏人要恨,对好人要爱。”

  1972年,19岁的胡曼莉在农村插队已有好几个年头了,眼看同伴一个个被招回城,而自己却一直让队里那个“土皇帝”压着不放。不仅如此,还一直住在一间危房里。那天,一阵狂风暴雨,房子猝然倒塌,她被埋在废墟里,多亏乡民及时抢救,这才幸免一死。她更加感到绝望,有一天,她悄然走向屋后那片草地,那棵白杨,那根桂在枝丫上的绳索……可当她醒来时,看到的是无数双关切的眼睛。一位老奶奶拉着她的手不断地来回抚摸:“孩子呀,来日方长,好多事情还等着你去做呀。”

  从痛楚、屈辱、绝望中走出来的小胡,终于懂得了什么是情,什么是爱,也终于懂得了人与人之间需要情,需要爱。为了感谢中南海门前遇到的那位老爷爷,为了报答在农村两度把自己从死神那儿解救出来的乡亲,为了铭记许许多多曾经同情、关心、帮助过自己的善良人,也为了使人世间尽量地少一点丑恶,多一点美好,小胡对天发誓:只要还有口气,就要把自己那一腔炽热的情、虔诚的爱,无私地洒向人间。

  如今,孤苦的林华4姊弟渴求的不正是情和爱的慰藉么,尽管一时无法可想,但小胡决心全力以赴,一定要帮助这四个孩子及早摆脱困境。

  她收养了六个孤儿

  接到信的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天,胡曼莉冒雨前往张桥村。

  汽车在公路上奔驰,胡曼莉微微靠在丈夫宽厚的肩膀上,思绪一下子飞回到10年前那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它带来了一个修长英俊的小伙子。

  “你了解不了解我的情况?”小胡大大方方地看了小伙子一眼,开门见山地问道。

  “我晓得一些。”小伙子倒是显得有点紧张。

  “你和我交朋友,不害怕?”

  “害怕什么?”小伙子被问得莫明其妙。

  小胡盈盈一笑:“有人听说我一点点大就一个人上北京告状,吓得连见面都不敢。”

  “这好嘛,说明你爱父母,相信真理,有胆量。”小伙子一本正经地说,“这有什么好害怕的。说实在的,我倒是有点担心你嫌弃我。”

  “你的情况我也晓得,14岁一个人从农村跑到这里来做工,现在还是一个炉前工,对不对?告诉你,我要瞧不起你,就不会答应和你见面,我只要你真心实意地待人,别的我都无所谓。”

  花谢花开。第二年春天,小胡和这个憨厚老实的小伙子喜结良缘。没有举行婚礼,没有邀请宾客,也没有置办嫁妆,两个人将平时用的东西合在一起便婚事告成。小伙子还有点过意不去,小胡笑嘻嘻地说:“有个窝就行了……”

  胡曼莉想到这里,嫣然一笑。小桂问道:“你笑什么?”小胡说:“我想起了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小桂故意问了一句:“现在后悔了吧?”“讨厌,”小胡嗔怪道,“该后悔的不是我,而是你。”小桂笑道:“看来,你还是有点自知之明,说实在的,我还真有点怕你。”“怕什么?”“怕你善心大发,又把这4个孩子带到家里来。去年那两个孩子,我成全了你,再加4个,无论如何也养不起了。”小胡咯咯一笑:“你放心,不会往家里带的,我们只是去看看。”

  汽车跑了3个小时,把胡曼莉夫妇送到了湖泗镇。在镇干部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张桥村。

  副镇长把林华叫到胡曼莉跟前,让林华喊胡老师。林华好似见了久别的亲人,竟脱口唤了一声“妈妈”,扑过来倚在胡曼莉的怀里不住地啜泣。

  小胡鼻子一酸,两股泪水涌出了眼眶。她一边安慰林华,一边把站在林华身后的3个孩子拉到面前。从孩子们那破破烂烂的衣着,那营养不良的面色,那悲悲切切的眼神,小胡深信镇长信上所言句句是实情。小胡忘记了丈夫在车上的嘱咐,甚至忘记了丈夫就在自己身边,当即表示:“4个孩子,我今天都带回去。”

  此刻,雨下得更急更猛,真像是多情的老天爷也被胡曼莉的此举感动得情不由已?!

  “只有星星知我心”

  4个孤儿离开了多灾多难的老家,可是,他们爱的归宿又在哪儿呢?

  胡曼莉一家的确再也无力收养这几个孩子了。小胡想到了育幼院。一联系,育幼院只收7岁以下的孤儿。小胡不得不求助于邻居、朋友、同事。

  这天,宿舍里一位婆婆找上门来,要收林华为女,说自己孤单一人也好有个伴。小胡了解情况后同意了。谁知才去了一天,林华又被退了回来。理由是:“孩子大了,带不亲。”胡曼莉想不通,收养孤儿难道真是为了给自己养老送终?不,不应该如此。当年,她把14岁的斌斌和12岁的燕燕接到家里,想到的只是孩子需要重新得到父母的爱,能健康成长,将来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她转念一想人各有求,又何必勉强,于是不冷不热地说了一句:“我相信这几个孩子还不致于贱到没人要的地步。”

  莎士比亚说得好:“假如用一扇门把一个女人的才情关起来,它会从窗子里钻出来的;关了窗,它会从钥匙孔里钻出来的;塞住了钥匙孔,它会跟着一道烟从烟囱里飞出来的。”

  胡曼莉的才情使她想到,应该依靠新闻媒介来解决林华4姊弟的归宿。她分别给《家长报》等几家报纸写信,公开为4个孤儿“征母”。不久,《楚天周末》、《家长报》相继刊登了她的信。“征母”一事在社会上的反响越来越强烈,要收养孩子的人也越来越多。

  世上只有“妈妈”好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要孩子的人当中,固然有许多是出于一片爱心,也难免有个别心术不正之徒。胡曼莉不可不慎之又慎。

  一天,一个操福建口音的中年男子,摸到胡曼莉跟前,假惺惺地奉承了几句之后,便从挎包里掏出几扎面值10元一张的人民币,说4个孩子全给他,这些钱便是送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