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9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是他的代表作《小小画家》(根据其六弟黎锦明短篇小说《小画家》改编),讽刺了陈旧迂腐的读经教育,艺术上也有较高的成就。解放后,他一直在电影戏剧界工作。

黎锦耀矿业家。湖南高等工业学校采矿冶金科毕业。解放前,曾任南京中华矿学社主事和

《中华矿学杂志》主编。抗战期间回湘潭,为发展家乡的采矿工业,曾花掉大量家产在故乡开采盐矿、煤矿。解放后,任湖南省工业厅高级工程师。1953年,他年迈六旬,不顾家人劝阻,还自告奋勇接受中央有关部门交给的任务,带领一班人去海南岛探矿。第二年不幸病故在海南岛的矿藏考察工地。

黎绵纾湖南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科毕业。早年与朱德同志一道留学德国,回国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全国平民教育的普及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解放后在湖南省民政厅任过职,后来又担任过湖南省教育局局长。1954年调北京,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是年病逝。

黎锦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共党员,铁道部专业设计院总工程师。他于1921年进入唐山交通大学铁路及造桥工程系读书。1927年毕业后,他在京奉铁路先后当过见习工程师、工程师和主任工程师。在三十年代的中国,重要的铁路大多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重要的铁路桥梁,都是外国桥梁专家承担设计和修建的。当时,我国要修建京奉铁路的滦河大桥,比利时人承担设计和建造,费用很高。他很不服气,提出由他主持设计,大桥标准和质量可以高于比利时的设计,造价也低得多。经过艰苦努力,他与中国其他桥梁专家设计并建成了中国北方第一座大型的铁路大桥滦河铁桥。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升官发财,他根本不在乎这个,只是说:这是件扬眉吐气的痛快事。不久,日军占领了滦河一带,桥梁工厂的一些工人被捕押到日本宪兵队。他挺身而出,保释被捕工人,被日寇宪兵队关押。出狱后,他拖着一家大小八口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工学院担任教授。北京沦陷后,他家里生活更艰难了,小孩捡煤核,买不起一双布鞋就自己纳鞋底,连一个结婚戒指也送进了当铺。就在这时,伪建设总署督办、老同学殷同带着委任状找上门来。殷同给他“极宽的条件,只拿干薪不上班,薪金超过当教授的许多倍。殷同以为他在生活上已陷入绝境,用这样优厚的待遇一定要以将他拖下泥坑。不料,他当着殷同的面,把委任状撕毁,把这位“大人物”兼“老同学”轰出了大门。抗战胜利后,他在党组织的保护下到了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投入了党的怀抱。因为四十天就主持修复了北平到张家口之间的康庄铁路大桥,为解放区争了气,党和人民授予了他“人民工程师”的荣誉称号。他担任解放区铁路局的副局长兼工程师时,聂荣臻、贺龙和几位纵队司令员曾当面问他:“铁路能保证军运吗?”他坚决地回答:“军队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建国后,他在铁道部负责设计领导工作,为修铁路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全国每一条新修的铁路都凝结了他的心血。1965年,他把考虑了很久的修筑西藏铁路的设计计划写出来,一份上报铁道部党委,一份呈报周总理,一份送给陈毅同志,他是多么希望计划能早日批下来啊!没想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他被诬为“走资派”、“党内反动学术权威”,并进了“牛棚”。1971年,他从干校初步落实政策回到北京,一条腿断了,身体衰弱了,他还是想搞西藏铁路,又多次表示他年龄虽大,也要到西藏去拚拚老命。1981年虽然四度入院医病,他知道生的日子不多了,在一次昏迷醒过来后还说:“没有搞成西藏铁路,真是死不瞑目啊!”不久,他逝世了。留下的遗嘱是“丧事从简”。补发的工资,全部交了党费。

黎锦明现代文学家。“五四”前夕,他先后进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和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英语。在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北京,他接爱了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艺术主张,“为苦难的人生而写,写人生的苦难”。1924年开始创作,他的第一篇作品《小画家》控诉了陈腐的教育制度对青少年的摧残。1925年,在“五卅”后的反帝爱国运动和反对以《甲寅》周刊为代表的封建复古主义运动中,他配合斗争的需要写下了一系列作品。1926年秋,在第一次国内革命的高潮中,他到了我国农民运动最早兴起的地方海丰,从事农运区的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化妆从海丰逃出,转乘海轮回到上海。此时他的思想日益激进,言论日益激烈,遂写成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较为全面地反映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的中篇小说《尘影》,得到鲁迅先生的充分肯定,并为之作序《〈尘影〉题辞》。他同鲁迅先生的来往是很多的,光《鲁迅日记》记载的就有二十多次。往来中,鲁迅先生曾为他的创作集写过序言,发过评论文字,更多的是传授创作上的经验、体会,帮助修改文章,给了他不少的教育和帮助。1928年赴河南任郑州《朝报》副刊编辑,不久因《尘影》一书的被告发,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几乎被枪毙。出狱后,先后任过北平中国大学讲师、保定河北大学和杭州浙江大学教授。1936年“七七”事变后回到湖南,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和抗战宣传工作,曾给茅盾在香港主办的《文艺阵地》和郁达夫在新加坡主办的《星洲日报》等报刊写过很多抗战题材的作品。1952年被选为湖南省文联委员,次年被选为省政府委员。黎锦明共有短篇小说集十一个,共九十多篇,中篇小说四部,世界短篇小说翻译集一个,论文集三个,还有一些剧本。他是三十年代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是一个为鲁迅先生称赞的“湘中作家”。

黎锦光早年毕业于上海音乐舞蹈专门学校。1929年参加“明月歌舞剧社”工作,任乐队队员。1938被聘在上海英商开办的百代唱片公司灌音部工作,担任编辑,写过电影《西厢记》中的插曲“拷红”和《红楼梦》中的插曲“葬花”,并为周璇写过一些流行歌曲,灌成了唱片发行。解放后,一直在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社,担任音响导演。除导演了二千作首戏曲、歌曲录音的音响外,还编写过《接过雷锋的枪》等管乐曲和《送我一支玫瑰花》等轻音乐群众歌曲。是勤奋的音乐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黎锦扬美国现代著名的华裔美籍作家。抗战期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后赴美耶鲁大学学习。旅美四十多年,写过《花鼓歌》等九部小说,有的曾被好莱坞公司和百老汇歌剧院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粉碎“四人帮”后,多次回国,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为中美合拍电影出力。

一个人的成才,与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的教育和兄弟之间的促进,包括智力的开发,体力的发展,都有着很大关系。有人说,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从黎氏八兄弟的成长和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就,也可见一斑。

Number:2558

Title:溥杰的故事

作者:石肖岩

出处《读者》:总第27期

Provenance:东海

Date:1982。12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溥杰,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一年前,他接受记者访问时,叙述了当年和日籍妻子嵯峨浩重逢的故事。

嵯峨浩

溥杰递给我一张照片,他告诉我,总理接见他们兄弟后,又曾专门接见过几次家族。这张照片,就是1961年6月接见家族所有成员时拍摄的。

我细细端详这张照片,上面密密麻麻,竟有35人!

我把目光移到照片的第一排,溥杰用满口的北京腔,咬字清晰地一个个念着:溥仪,老舍,载涛,嵯峨尚子,周总理,嵯峨浩,我。

嵯峨尚子?嵯峨浩?这不是日本人的名字吗?我再看过去,呵,不错,嵯峨尚子,穿着一身整齐的日本和服;而嵯峨浩,却是紧身的旗袍。

溥杰发现了我瞳孔里散出的诧异,取来了几本他粘贴的剪报集。

翻开一本,打开第一页,上面跳出了一行醒目的标题:《末代皇帝日籍弟妇偕母女自由过港返北京与夫团聚》。

我赶忙盯下去:

前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弟妇,溥杰的日籍妻子爱新觉罗浩(闺名嵯峨浩),昨午奉母携女自东京搭英国海外航空公司班机飞来香港,将于今天乘车赴广州,和她丈夫共返北京团聚。

……

那是1945年8月12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