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献给非哲学家的小哲学-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站在捍卫居住权的人们一边活动,但我并不是“有意”这样做的。我只是在他们告诉我说我参加某些示威游行、某些行动可以提高这件事的效率时答应帮助他们的。于是,我们的社会就出现了一位“亲爱的教授”出面推动了与统治力量的对话。非常遗憾的是,没有什么需要为自己要求的人与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相比,并不见得多些。    
    没有住所,是一个真正的悲剧。没有住址,让孩子入学、找工作……几乎都是不可能的。5年来,争取居住权的行动使这个方面的法律原则取得了巨大的进展。1996年末,居住权终于被承认下来,取得了与财产所有权同样的资格。    
    必须懂得,公正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程,所以它总是不完善的。但是,我们应该做一切事情来使其接近完善。因而,公正是一个乌托邦,也就是说,是一颗星,我们都朝着这颗前进,我们用它来找到前进的方向,即使我们有一天能到达它那儿的希望非常渺茫。    
    由此需要教育来发挥作用?    
    作为人类的一项工程,这个乌托邦思想的确只能通过教育来传达。更确切地说,是对于公正的要求应该被教授给所有的人,而且应该很早就被教授。使社会充满公正的方法,它们是专家们的事情,可以只教授给法律专业人员。    
    我们还只字未提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法律的事物——惩罚。您认为它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    
    法律既然规定某种行为,就必须含有针对违反法律的人的惩罚条款。这种惩罚首先应该是教育性的,也就是让人明白共同尊重规定的必要性。然而,惩罚不应该是“儆戒性的”或“威慑性的”。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惩罚使人出于恐惧而非出于赞同才接受法律,所以,它将酿成将来违反法律的事件发生。我们看到,盲目的镇压会埋下犯罪的种子。    
    那么死刑……    
    死亡是神秘的谜,多么不可思议,怎么能把死亡作为一种刑罚?不,死亡不是一种刑罚。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不能把死亡“给”另外一个有理智的人,除非是退回到真正的人出现之前的无意识状态。任何批准将死刑列入其刑罚条例的国家,都表明它尚处于野蛮的状态,是由一些无意识的人领导。我拒绝与那些把死刑说成在打击犯罪的斗争中有效或有用的人理论,我不与灵长类动物理论。    
    


第四部分科威特

    “当富人相互争斗时,死的是穷人。”让保罗·萨特    
    为什么在一本探讨哲学的书里说这个小国家呢?“科威特”,这个词更确切地说,是与地理或者最近的历史有关。    
    确实,出现专门谈科威特的一章,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难以找到以字母“K”开头的词。都是为了细枝末节!但是,我们也可以用一种更为令人满意的方式来说明将“科威特”列入此书的理由。这个中东国家,我们现代的大部分人在十年前还不知道它的确定位置,甚至它的存在,然而,它可能是引出对我们这个时代主要问题的思考的源泉。可以想像,苏格拉底若是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能促使我们发现我们对一个在近年里一直占有相当重要位置的国家竟持不合情理的态度,他将会多么高兴。    
    诚然,科威特非常小,领土只及法国的1/30,人口只及法国的1/40。可是,当科威特在1990年8月遭到其强大的邻国——伊拉克的袭击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全联合起来保护它。7个月之后,一个集结了28个国家的联盟派出的军队解放了科威特,惩罚了侵略者。这样说来,这段历史插曲会让人感觉,地球上的人们终于建立了一些使这个星球充满秩序的机构。因此,“海湾战争”该是国际间的团结从此以后保证那些面对大国的小国安全的明证。    
    这是官方的说法,实际上呢?    
    侵入科威特的伊拉克士兵犯下了常见的暴行:劫掠、杀人、强奸等等。播送出去的录像激起了西方人的愤慨,于是公众很自然地确信,这些霸道的行径需要他们作出共同的反应。这种惩处罪犯的意愿是值得赞赏的,但它似乎是有选择性的。在地球的很多地区,也发生着同样严重的侵犯人权的事件,可公众并没有被呼吁作出反应。就是在科威特,人权一直以来也明显受到一个禁止一切政治党派的极其强大的君主政体的蔑视。很显然,别的因素在其中起了作用。    
    这个国家掌握的石油储备差不多占全世界石油总量的10%。很明显,害怕看到这笔财富落入被宣布为西方国家敌人的人手中,这种心理至少起到了与将科威特人从残暴的伊拉克军队控制下拯救出来的愿望同样重要的作用。海湾战争不是一场人权战争,而是一场经济战争。它是为了保卫对一种能源的控制权,丧失该控制权则可能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发生动荡。    
    事实上,这场战争更证明了强国的虚伪,这些国家用一些漂亮的人道主义宣言来掩饰它们对自身利益的维护。    
    难道不应该也教训一下那些想要把邻居的资源据为己有的人吗?倘若所有权都不再被尊重,人类将走向何方呢?    
    这里,真正的问题是:谁是这些资源合法的所有者?我们一致承认,所有者是其疆域将油田覆盖在内的国家。然而,似乎有必要重新来看待这虚假的“理所当然的态度”。    
    所有权的概念对于我们靠狩猎采摘为生的远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这个概念变得重要起来。种地的人,往地里播了种的人有充分的权利认为收成归他自己所有。这个态度被延用到了对土地本身、对土地所生产的东西以及对土地所含有的东西的占有。但是,大部分国家的法制对这种占有规定了种种限制:在法国,一块土地地下的物产不属于这块土地的所有者,而是属于国家。    
    今天,在个人财产和国家财产之外,确定出“人类财产”,并承认由土地提供的自然资源属于全体人类,这应该是颇有道理的。    
    其中的道理从不可更新的资源来看尤为明显,石油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土地是从数亿万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微生物的尸体大量沉积开始产生石油的。一个漫长的腐烂分解过程将尸体变成了今天这种对我们来说极其珍贵的物质。这份由人类地球馈赠的礼物究竟属于谁呢?    
    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属于所有的人,既属于明天的人们,也属于今天的人们。挥霍石油资源,就像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所做的那样,这损害了我们后代子孙的利益,构成了一场真正的劫掠。把“人类共同遗产”的概念扩展到一切不可更新的财富上刻不容缓。这个概念已经被联合国采用,它无论是应用于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物质还是应用于产生自人类的杰作,都同样恰当。月球,亚眠大教堂亚眠(Amiens):法国索姆省的省会。该市的亚眠大教堂是13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的代表作,也是法国规模最宏伟的教堂。 ——译注,还有婆罗浮屠寺院婆罗浮屠寺院(Borobudur):世界最大的佛教建筑之一,9世纪中叶建于印尼爪哇岛,是印度爪哇艺术的代表作。 ——译注,它们都不是哪一个国家的财产,而是人类所有人的共同财富。为什么不对自然奉献给我们一次,然而却不会奉献第二次的礼物抱着与此相同的态度呢?    
    


第四部分自由

    “只有冒着生命的危险,人才能保持自由。”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1770~1831),德国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之集大成者。——译注    
    作为一位科学家,您看到,科学形成的是一种对自然现象清楚且准确的描述。而决定论是科学的原则。您因此否认自由吗?    
    对于自由的渴望是与思考未来的能力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惟有人类拥有这种能力。对动物来说,仅仅存在过去和现在。动物的行为,即使看上去是为了将来的某一个目的,其实也只是过去和现在事件的结果。发现将来,是由我们人类实现的,并且这一发现引起了我们对将来究竟是什么的疑问,不安与希望也由此产生,特别是产生了想使这将来符合我们心意的愿望。    
    然而这可能吗?事件发生的过程可以由我们的行动改变吗?任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