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献给非哲学家的小哲学-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部分时空

        
    “人类没有港湾,时间没有边岸;时间流逝,我们走过!”    
    阿尔方斯·德·拉马丁(AlphonsedeLamartine,1790~1869),法国诗人、政治家。    
    ——译注    
        
    您如何给空间下定义?一块地方,一个场地,即什么具体的东西,或者一种抽象的表示?    
    首先有必要区分“空间”一词的双重含义,它们与你的提法并不完全对应:一方面,空间指我们活动的地方和我们确认事件发生的地方;另一方面,空间指一事件的确定体系。    
    我们看到,事物并不都是在同一个地方,所有可能的场地构成了我们所定义空间的第一层含义。空间不是一个事物本身,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使我们能够描述事物的运动,说明事物之间的距离。正如对事件连续性的认识是时间概念的起源一样,对事物之间距离的认识是空间概念的起源。这距离,可以测量,是一个具体的数据,它推导出一个抽象的概念:空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空间视为有限或无限的。    
    几何学就是从空间的抽象定义总结出来的科学。某一图形,比如说一个三角形,根据人们所接受的这个或者那个基本公理,其性质各不相同。按照欧几里得欧几里得(Euclide,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学(欧氏几何学)的创始人。——译注公理,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而按照黎曼伯纳德·黎曼(BernhardRiemann,1826~1866):德国数学家。他发展了几何学理论,根据他的理论,过一点根本不可能引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是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NikolaIvanovitchLobatchevski,1792~1856年)第一个阐述了非欧几何学(又称作“虚构”几何学或“泛几何学”)的思想。——原注公理,三角形内角之和随情况不同大于或小于这一数目。    
    您是指非欧几何学?    
    欧几里得认为,从一条直线外的一点,可以引一条,并且只能引一条该直线的平行线。黎曼不接受这个公理,发展了人们通称的非欧几何学。黎曼的理论一点都不神秘,符合某些非常真实的情况:依据一个球面的二维存在,可以在球面上画出三角形,三角形是二维的,三角形的边就是球面上画出的圆弧,对我们来说,这些圆弧起的正是直线的作用,在圆弧围成的三角形里,三角形内角之和总是大于180度。    
    在科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空间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化是在哪里呢?    
    科学家们渐渐使用这个概念的第二层含义,即一事件的确定体系。经验告诉我们,在地理空间里,三个数字就足以完成事件的确定,因此,地理空间是三维的。可是,如果我们想将这种确定扩展到事件发生的时刻,就必须有第四个数字,从而构成了一个“四维空间”。这一空间,与科学幻想小说中的奇谈相反,没有任何神秘的:一个山里人,从某条道路在某个时刻登上了某座山峰,即是在一个四维空间里描述他的攀登。    
    您已经引出了另外一个概念:时间。    
    确实如此。时间概念与确认以一定顺序发生的事件紧密相连。两个事实,不可能绝对同时发生,只能是一个发生在另一个之前,我们关于时间的思考正起源于对这种连续性的认识。我们本可以就此止步,不继续去引出一个概念,该概念是关于在被考虑的两个事件间隙中流逝的一种奇特东西,我们将其命名为“时间”。对时间的一切测定都归结为计算一类型的事件(例如日夜的更替)在另一类型的两个事件(例如两个夏至)之间发生的次数。于是,人们推断出一年持续365天。接着,人们可以测定一天持续的时间,用钟摆摆击的次数来表示它,或者说用石英晶体振动的次数来表示这种摆击持续的时间。推此约定,一天持续86400秒,而一秒与铯原子人工变态现象的9192631770个周期持续同等的时间。    
    这些约定使得人们可以根据一些时间来衡量另一些时间,但它们丝毫没有说明被测时间的特点何在。    
    不过,它们显示了“现在”的概念是多么脆弱,多么不堪一击。一滴雨珠落到圣…戈塔尔高地,从那儿流向罗讷河和地中海,稍稍再远点就流向莱茵河和北海。两坡谷之间,一条国境线分隔相连的盆地。这条国境线没有丝毫的厚度,只是一条几何线条,人们可以确定它,但不能将它视为一个具有某种实在性的物体。同样,夹在两钳口分别为“过去”和“将来”的钳子中间,“现在”也不具有任何的实在性。有些语言就拒绝将动词“在”变位成现在时态,它们表达“我将在”、“我曾在”的意思,却不表达“我在”的意思。    
    然而,量子物理学可以给那些为“现在”的消失感到难过的人带去一分安慰:没有任何的时间能短于“普朗克普朗克(MaxPlanck,1858~1947),德国物理学家,创立量子论,引起了现代物理学的革命。——译注时间”,它持续4。5×10…44秒。在这段时间里,理所当然可以说“我在”,只是必须说得非常快。    
    依照柏格森    
    亨利·柏格森(HenriBergson,1859~1941):他哲学的出发点是对“持续”的发现。他将抽象的时间与他命名为“持续”的现实的时间进行了对比。“持续”是具体的时间、质性的时间、混杂的时间,不同于抽象的、量性的、均一的、由物理学家测量和计算的时间。“持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连续性、不可分性和变化性。因而“持续”是无法预见的,自由正在于此。——原注的观点,把时间与(感受到的)持续时间区分开来是不是比较合适?觉察到的持续时间,是我们个人变化的原材料,它与通过仪器测算的、用于分开我们外部两个事件的时间实际上是很不相同的。这种内部的持续时间常常与事件的客观时间没有什么密切联系:等待的分分秒秒都是漫长的,欢乐的时刻总是短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日子总是一年一年过得越来越快。    
    您说感受到的持续时间与客观时间没有密切的联系,那假如我们不存在,客观时间还会存在吗?    
    在我看来,宇宙肯定会一如既往地继续发展它的历史,进行不依赖于我们的一个个连续的事件。没有我们,这种连续仍然会存在,但与我们的意识不可分离的持续时间,将没有任何的实在性。    
    因此,只有“数学化”时间才是可以测算的。    
    与长度和质量一样,时间是可以确定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中其余一切量值的三个基本量度之一。它是测算出来的。但测算本身不是绝对的。根据相对论,测算依赖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和空间中一定质量的存在。时间与空间是不可分离的,它们形成一个整体:时空。    
    您刚刚说到“相对论”这个词,爱因斯坦给我们带来的究竟是什么?    
    一直到20世纪初,人们都是把时间看成一块无表情的、无法逃避的背景幕布,一个个的事件全在它前面进行着。在我们想像中,一切都在流逝,似乎宇宙之外有座钟在滴答滴答地走,一个事件持续的时间就通过事件始末之间钟发出的滴答声数来测定。    
    面对不管在何种参照系中测量光速结果都恒定不变这个无法解释的事实,爱因斯坦的想法使人们曾经自认为无懈可击的时间概念土崩瓦解。时间并非先于事件存在,它是由事件产生的,而事件在空间中发生,这样,空间和时间就是相互关联的。爱因斯坦在他1905年提出的狭义相对论中指出,可确定一个事件的四维不能被分成一边是空间的三维,另一边是时间的一维。如果人们希望能在不同的坐标中通过相似的关系描述同一事件,就必须考察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的四维——“时空”。改变地点坐标即导致改变时间坐标。但老实说,上述理论只是对于那些速度快得接近光速的事件才有实际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毫无损失地同以前一样进行思考,但不要忘记普遍意义与真实现象只是近似而已。一个著名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爱因斯坦的这个论证。一位先生问他太太:“你来陪我吗?我要去树林里遛狗。”“不,天冷,我还是呆在家里。”于是先生出去了,狗在他周围蹦跳,摇尾巴。当先生带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