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素问直解-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冬反为生,反之而生,气之逆也,是以阴阳之气,无论多少,若逆之,则皆为厥矣。 
x问曰∶有余者厥耶?x 
逆皆为厥,生气将竭,故举有余以问。 
x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求阳不得,x 
x求阴不审,五部隔无征,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日。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x 
x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x 
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如阴气一上,阳气不下,则阴盛阳虚,故寒厥到膝;少者阴阳血气方 
盛,寒厥到膝,而行秋冬之气,则死,老者阴阳血气方衰,寒厥到膝,而行秋冬之气,犹生,此阴盛阳虚,致 
有寒厥到膝之病也;若阳气上,阴气不下,则阳盛阴虚,致有头痛巅疾之病矣,此寒厥到膝,头痛巅疾, 
其病极危,其理至微,但求阳以治之,而不得其真,止求阴以治之,而不审其全。在膝在头,五脏之部,隔 
远无征。人病此者,若居旷野而形不存,若伏空室而神不守,绵绵乎一息之微,属望其生,若不能满此 
一日矣,是以少气之厥,犹之令人妄梦,推其极而至于昏迷,此三阳之气,不能下交,是三阳绝也。 
三阴之气,不能环复,是三阴微也。阳绝阴微,是为少气之厥,非有余之谓也。 
x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籍籍,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x 
x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x 
x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x 
x则梦筑垣盖屋。此皆五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x 
籍,音习。承上文妄梦至迷之意,伸言五脏气虚,则有五脏之梦 
也。梦见白物,斩血籍籍,肺气虚矣。得其时者,气将复也。兵战,则肺气将伸矣。舟船溺人,肾虚梦也; 
伏水中若有畏恐,肾气将伸矣。菌香生草,肝虚梦也;伏树下不敢起,肝气将伸矣。救火阳物, 
心虚梦也,燔灼,心气将伸矣。饮食不足,脾虚梦也;筑垣盖屋,脾气将升矣。此皆五脏气虚而形诸梦,乃 
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可以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察周身之经脉。在,察也。 
x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阴阳气尽,度民君卿。x 
度,入声,下同。度民君卿,旧本在诊必上下之下,今改正于此。上文五脏气虚,合之五诊。此言五 
诊之中,有十度也。度,量也。十度者∶一曰度人,人之贫富,性之缓急也;二曰度脉,脉之大小, 
至之迟数也;三曰度脏,脏之虚实,气之从逆也;四曰度肉,肉之肥瘠,体之盛衰也;五曰度筋,筋之强弱, 
力之多寡也;六曰度俞,腑俞脏俞,上下出入也;七曰度阴阳气尽,阴尽而初阳生,阳尽而一阴始也;八曰 
度民;九曰度君;十曰度卿,民君卿皆人也。民不得同于卿,卿不得同于君,就其心志而揆度之,此五诊之 
有十度也。 
x人病自具,脉动无常,散阴颇阳,脉脱不具,诊无常行,诊必上下。x 
上文诊有十度,此言诊无常行,难于度也。诊脉者,诊病也。今人病自具,脉动无常,有是病,则有 
是脉,理之常也。病具而不见于脉,是谓无常。无常者,病散于阴,而脉颇阳,脉虚于内,而病不具。 
脱,犹虚也。是诊无常行,诊必因上以知下,不但十度为然也。 
x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持雌失雄,弃阴x 
x附阳,不知并合,诊故不明,传之后世,反论自章。x 
此下论阴阳持诊之道,所以方其盛衰也。受师不卒,则谬言为道,使术不明,则妄作杂术,不卒不 
明,不能察阴阳之逆从,是为妄行。妄行者,但持其雌,而失去雄,偏弃其阴而附其阳,不知阴 
阳之并合,诊故不明。不明而诊,道无可传,理无可通,故传之后世,反论自章,诊不合理,自以为章。 
x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阴阳并交,至人之所x 
x行。阴阳并交者,阳气先至,阴气后至。x 
至阴,太阴也。至阴虚,则人之地气不升,地气不升,故天气绝。至阳,太阳也。至阳盛,则人之天 
气有余,天气有余,故地气不足,必阴阳并交,无有虚盛,乃至人之所行。阴阳并交者,是阳 
气先至,阴气后至。盖人身之气,合于四时,始于一阳之初动也。 
x是以圣人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奇恒之势,乃六十首,x 
x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取虚实之要,x 
x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诊。是以切阴不得阳,诊消亡。得阳不x 
x得阴,守学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x 
x知后,故治不久。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x 
x知行知止,用之有纪,诊道乃具,万世不殆;起所有余,知所不足。x 
持诊之道,必以圣人为法,是以圣人从阴度阳,从阳度阴,先后阴阳而持诊之。奇,异也,恒,常也。 
凡奇恒之脉势,合于六气。六气,六十日为一气也。奇脉恒脉,脉势不同,六十日而更一气,乃以六十为首 
也。诊合微之事者,脉合五行,时合六气,诊至微也。追阴阳之变者,散阴颇阳。诊无常行,理至变也。章五 
中之情者,五运在中,合于五脏,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始能章五中之情也,即合微阴阳五中而论之。其 
中之论,必取虚实之要,以定五度之事。五度,即上文之五诊也。必知此,乃足以诊,苟不知此以诊, 
是以切阴而不得阳。虽曰诊之,人必消亡,得阳而不得阴,曰守所学,不能自湛。湛,信也。左右上下先后, 
不能尽知。故曰治其病,而人不久,丑与善,病与不病,高与下,坐与起,行与止,必尽知之,然后用之 
有纪,诊道乃具,虽万世不殆,更必起所有余,知所不足,诊道乃备。 
x度事上下,脉事因格。是以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x 
x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静,x 
x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涩寒温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x 
x复知病名。诊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诊之,或视息视意,故不失条x 
x理,道甚明察,故能长久,不知此道,失经绝理,亡言妄期,此谓失道。x 
别,音逼。度,即上文五度、十度也。脉,即上文持诊之道也。度事上下,通天彻地也。脉事因格,有 
常有变也。是以度其形弱,脉其气虚,形气皆亏,故死。度其形气有余,脉其脉气不足,外余,内损,亦死。 
脉其脉气有余,度其形气不足,内余,外损,故生。是以诊有大方。方,犹法也。其法不外度事脉事,度其 
坐起有常,出入有行,可以专心主之神明,更当必清必静,上观下观。司,主也,主八正之邪,以别五中 
之部,此度事上下之法也。按其脉之动静,循其尺肤之滑涩寒温,视其脉之大小,而合之病能,此脉事因 
格之法也。能度能脉,则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而不失人情矣。故诊之之道,或视息,视息,脉之 
也;或视意,视意,度之也,脉之度之,故不失条理,道甚明察。如是,故能长久而不敝。若不知此道, 
则失经绝理,亡言妄期。亡言,无征之言也;妄期,妄与死生之期也。诚如是也,是谓失道。 



卷之九

解精微论第八十一篇

属性:纯粹之至曰精;幽渺之极曰微。阐明阴阳水火、神志悲泣,以 
及水所从生,涕所从出,神志水火之原。非寻常问答所及,故曰解精微。 
x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受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x 
x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x 
x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谨闻命矣。请闻有 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x 
,音 。雷公受传于帝,而帝教以经论,故曰臣受业,传之行,教以经论;其中有从容之形法,阴 
阳之刺灸,汤药之所滋。但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之内伤,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