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素问直解-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x 
上文,风邪伤肝,而病五脏,此复言春伤于风,邪气留连,至夏乃为洞泄。夏伤于暑,至秋乃为 
疟。秋伤于湿,病肺,则上逆而咳;病脾,则发为痿厥。痿,痿 ;厥,厥逆也。冬伤于寒,至春 
必为温病。春夏秋冬,五脏之所主也,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不必饱食、大饮、强力,始伤五脏之气,所 
以申明上文之意者如此。 
x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x 
承四时伤五脏之意,言五味亦伤五脏也。五脏为阴,借五味以资生,故阴之所生,本在五味。五 
脏为阴,五味各走其道,太过则病,故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也。 
x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x 
酸者,肝之味,过酸则肝气以津。肝气以津,肝木盛也。肝木盛,则脾土受制,故脾气乃绝。是 
酸味生肝,太过则伤脾矣。 
x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x 
咸者,肾之味。肾主骨,过咸则大骨气劳。大骨,腰高之骨,肾之府也。气劳,骨气强盛,能任 
其劳也。短肌心气抑者,肾水盛,则心火受制,心气不能从骨节而出于肌表,故短肌心气抑。是咸味 
生肾,太过则伤心矣。 
x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x 
甘者,土之味,脾胃之所主也。过甘,则土气盛,而水受制,水虚不能制火,故心气喘满。水受 
土制,故色黑。肾气不衡,衡,平也,是甘味生脾,太过则伤肾矣。 
x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浓。x 
苦者,心之味。过苦,则火克肺金。肺者,天也,脾者,地也,天气不降,则地气不升,故脾气不 
濡。濡,灌溉也。脾为湿土,胃为燥土,两土相济。今脾气不濡,则胃气过燥,故胃气乃浓;浓, 
燥实也。是苦味生心,太过则肺金受制,不与地气相交矣。 
x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x 
沮,作阻,央,作殃。辛者,肺之味,过辛,则肝木受制,不生心火,故筋脉阻弛。筋者,肝所主, 
脉者,心所主也;筋脉阻弛,则阴精不濡于筋,神气不充于脉,故精神乃殃。是辛味生肺,太过则伤肝矣。 
x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x 
五味贵得其平,不可太过,是故谨和五味,得其平矣。五味, 
合五脏。五味和,则肾主之骨以正,肝主之筋以柔,肺主之气,心主之血以流,脾主之腠理以密,诚如是也; 
则有形之骨,无形之气,皆以精粹,可谓谨道如法,生气通天,而长有天命矣。此一节, 
言生阳之气,本于阴精,互相资益,以明阴阳之气,皆为生气,可以上通于天也。 



卷之一

金匮真言论第四篇

属性:金匮,藏书之器也。真言,至真不易之言也。天之阴阳四时,合人之阴阳脏腑,人之五脏五行,合 
天地之五方五色、五谷五味、五星五音、五畜五臭,各有收受,三才合一,至真不易。然此真言 
者,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藏之心意,不可轻泄,犹以此言藏之金匮者然,故曰金匮真言也。 
x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x 
天有八风,四方四隅之风也。经有五风,人身经俞五脏之风也。帝欲详明天人相应之理,故有是问。 
x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x 
八风发邪,天之八风,发为邪气也。以为经风,触五脏八风之邪,以为人身经俞之风,更触人之五 
脏也。邪气发病,邪风之气伤人,则发而为病也。 
x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x 
邪气发病,是以胜相加。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木胜土也;长夏胜冬,土胜水也;冬胜夏, 
水胜火也;夏胜秋,火胜金也;秋胜春,金胜木也。所谓四时之胜而发病也,是知邪气发病,乃以胜相加矣。 
x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x 
所谓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而有四时之胜者,如东风生于春,即八风发邪,而有四时之胜也。病 
在肝,触五脏也,俞在颈项,以为经风也。 
x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x 
南风生于夏,八风发邪,而有四时之胜也。病在心,触五脏也,俞在胸胁,以为经风也。 
x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x 
西风生于秋,八风发邪,而有四时之胜也。病在肺,触五脏也,俞在肩背,以为经风也。 
x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x 
北风生于冬,八风发邪,而有四时之胜也。病在肾,触五脏也,俞在腰股,以为经风也。 
x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x 
中央为土,以应四隅,亦八风发邪,而有四时之胜也。病在脾,触五脏也,俞在脊,以为经风也。此 
言八风发邪,则有四时之胜,触五脏而为经风者如此。 
x故春气者,病在头。x 
所谓俞者,乃人身之经俞,非五脏之穴俞。上文云,春俞在颈项,故春气者,病在头,头连颈项也。 
x夏气者,病在脏。x 
夏俞在胸胁,故夏气者,病在脏。脏者,藏也;藏于胸胁之内也。 
x秋气者,病在肩背。x 
秋俞在肩背,故秋气者病在肩背。 
x冬气者,病在四肢。x 
支,肢同,余篇仿此。冬俞在腰股,故冬气者病在四肢,腰连于股,股属四肢也。 
x故春善病鼽衄。x 
鼽音求;衄音忸,今讹衄,非。余篇仿此。春病在头,俞在颈项,故春善病鼽衄。鼽,鼻清 
水也,衄,鼻血也。 
x仲夏,善病胸胁。x 
夏病在脏,俞在胸胁,故仲夏善病胸胁,言仲夏所以别长夏也。 
x长夏,善病洞泄、寒中。x 
长夏属土,病在脾,俞在脊,故长夏善病洞泄、寒中。洞泄,脾虚也;寒中,脊虚也。 
x秋,善病风疟。x 
秋病肩背,俞在肩背,故秋善病风疟。风疟者,寒栗而肩背振动也。 
x冬,善病痹厥。x 
冬病四肢,俞在腰股,故冬善病痹厥。痹厥者,四肢腰股,行动不能,痿痹厥逆也。此举四时之病,而 
在于经俞也。 
x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x 
四时之气,春生冬藏,故冬不按跷,则冬藏而经俞不虚,是以春不病鼽衄,春不鼽衄,冬藏之力也。 
x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x 
春不病颈项,则春生而经俞不虚,故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 
厥,并不飧泄而汗出也。夫冬令属水,不但不病痹厥,且不飧泄而汗出,所以申明水王于冬,其时无病,更宜藏也。 
x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x 
藏,如字,下藏精末藏之俱同。精者,水之类。承上文,不飧泄、汗出之意,而言精者,身之本也,故 
冬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所以申明四时之气,而重其冬也。 
x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x 
上文言,春不病颈项,则夏秋冬皆无病。此复言,若夏暑纳凉,而汗不出者,至秋亦成风疟,所以 
承上文而补其未尽之义。 
x此平人脉法也。x 
此冬藏春生,四时无病,乃平人脉法也。 
x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x 
平人脉法,不离阴阳,阴阳之理,无有穷尽,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x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x 
x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x 
所谓阳中有阳者,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阳极而阴生,故日中至黄昏,亦天之阳,乃 
阳中之阴也。所谓阴中有阴者,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阴极而阳生,故鸡鸣至平旦, 
亦天之阴,乃阴中之阳也。 
x故人亦应之。x 
天之阴阳,即人之阴阳,天之四时,即人之四时,故人亦应之。 
x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x 
x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x 
人应之则可言人之阴阳矣。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 
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脏者为阴,五脏是也,故肝心脾肺肾皆为阴;腑者 
为阳,六腑是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