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行走江湖 作者: 张纪中-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西曾经有很多,很多,没有纸墨能够容下。而今天的山西除了煤还有什么?我们会为以后的山西留下什么?我们难道终于要让后人在历史书上写下—— 
        山西,在二十一世纪盛于煤、后毁于煤…… 
      第五部分 … 关于《天龙八部》的阐述 
        故事的定位 
        《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在大陆拍摄的第三部。相比较前两部《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来讲,《天龙八部》的小说线索丰富到了复杂的地步,涉及的人物更为繁多,结构为故事情节开展而“随心所欲”,因此对于电视剧的拍摄来讲,是一次更大的挑战。但这又是所有金庸作品中最受读者欢迎、最具英雄气概的小说,如何将这样一部小说以电视剧的形式同样让读者——观众喜欢,既吻合电视剧的表现特点,又不失原作小说的风貌和气概,关键在于电视剧故事表现的定位:我们想怎么来讲述一个真实历史背景下的、充满异域风貌、传奇色彩、人情人性的故事?我们的主题定位在哪里? 

        首先电视剧不可能像原作小说一样,各色人等依次出场,而小说的重要人物乔峰却在七、八集之后——小说的第二本中才出现。如何重新结构?重新结构的依据是什么?这就关系到第二个重要的问题:谁是《天龙八部》的男主角?是段誉,还是乔峰?而确定不同的男主角,也将意味着不同的女主角——是与段誉有关的五个“妹妹”,还是阿朱阿紫? 

        在剧本的讨论阶段,众说纷纭。段誉的戏好看,可能更符合当今年轻观众喜欢的“男男女女、欢欢爱爱”的视点,也就是说可能更具备卖点。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一直觉得金庸先生的小说如此受到欢迎、几十年势头不退的原因,绝不是轻巧的“男男女女、欢欢爱爱”,更多的读者也不会是这么认为。金庸的小说里面一直借助着历史真实的事件背景,散发着一股强劲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我们拍摄金庸的武侠故事所不能忽略的。在《天龙八部》里面这股强劲的力量是什么? 

        我觉得来自于乔峰。 
        因此故事的展开应该围绕乔峰。乔峰复杂又扑朔迷离的身世本身也是贯穿小说的重要线索。而他身世的揭秘又是连贯小说、转则情节的重要细节:他从汉人乔峰变成为契丹人肖峰,因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重要人物的出场,事态的变异,铺垫下肖峰最终结局的因果。而肖峰的结局,承系了金庸先生对于民族祥和的忧重呼唤,民族和解的希望,民族团结的寄翼。这是这部看似充满男女欢情、离奇情节、异域风光的好看小说的真正主题。否则就不会有乔峰如此悲壮地结局,就不会安排乔峰以自己的死来呵止汉民族与契丹人之间看似没有止尽的、循环往复的仇杀。 

        这也是我对《天龙八部》的理解,是我要拍摄《天龙八部》的真心用意。也是四十集电视剧《天龙八部》的主题定向。 
        情节的改变 
        我们已经拍摄的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前两部、尤其是第一部《笑傲江湖》,遭到观众剧烈反对的,就是对于金庸小说原作情节的改编。但是这是不可避免的,电视剧的表现手段不允许以小说的样式和情节进展来展开。既然我们已经将《天龙八部》的故事定位在乔峰的身上——乔峰是《天龙八部》的男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应该从乔峰开始。原作小说中乔峰婴儿时候发生的故事是在小说进行到一半以候回溯到的,我们决定将这一回溯提前到电视剧的第一集第一场——将原作中的那场杀戮作为乔峰这个人物的开场与伏笔,而不是观看者的伏笔来展开。借一个例子,既是观众是可以预先看到屏幕上的谈判桌下埋有炸弹,而屏幕上的人是无知的,这是悬念的一种。我们借以此种悬念的方式展开《天龙八部》的故事。 

        “侠”的定义 
        “侠”在中国人的心中是一个传统到根深蒂固的印象——而不是形象。难就难在印象:它是根生在每个人心里的想像,因每个人对于现实的理解而异。在从古至今的武侠小说里面,侠的塑造是中国封建社会压抑、不公平、不强调法制的现实环境中诞生出来的、寄以人们无限希望的非常人形式。侠的出现都是缥缈不定、出手不凡,来无踪、去无影,危难时候出手相助,关键时刻救困解难。侠是中国人的一个梦啊,连中国古代历史上像孔子、孟子这样的大儒家,也因了这个广阔的梦把自己称为侠,在当今的许多孔子塑像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身为学者文人的孔子是配着剑的,尽管并没有历史记录孔子擅长剑术,但是这样的形式——剑的佩带多少代表了“侠”的一个外型特质,剑暗示着拔刀相助,视拯救他人于水深火热之中为己任。因此任何一个中国人心里的“侠”,都有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寻觅的一种寄想,奇想,说到底都是不现实的,实质上对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巨大的挑战:一旦我们把人人各自都有想像的侠的形象具体化,我们就意味着遭非议——现实中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和上亿人的想像划等号的? 

        所以在我的理解,“侠”这个字更多是一种不那么现实的精神气质描述。这样的理解成为小说就很确切,小说的成功与否大多与现实的距离成正比,距离现实越远,越接近读者的期待,越是引导大家的想像,越为读者接受。但是电视剧是要把所有的想像都成为人们眼前、客厅电视机屏幕上的事实,“侠”的回答就不仅仅是用“精神气质”来代替了。仿佛要把梦境走成真实。因此我们设想在电视的视觉表达上,“大侠”不仅仅是外型衣袂飘飘、玉树临风的造型,也不仅仅是演员眼神、表情的刻画,应该更多一种电视的、不仅仅是镜头所赋予的气质塑造,它在意境上雷同于小说中描写的“大智若愚”,“临危不惧”,以乔峰为例,除却他的服饰造型,他的武打动作设计,他出场前的镜头、动效造势,都是气质塑造的因素之一。“侠”在电视表现上的理解,就是既是出其不意、又是意料之中的创意。其分寸的把握,既是我们的艺术追求,也是我们的能力象征。 

        人物的武打设计 
        看过金庸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独孤九剑”,“降龙十八掌”,“凌波微步”等等这些,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明白那是些什么样的动作所到达的,几乎也是一个人一个想像。我的要求:排除一切的花哨和神话。武打是人面对面的行为,有惊险,有出奇制胜,也有神奇,但是不应该有摆脱了人正常行为的、神话般的动作效果。武打的设计要为人物的性格服务,似什么人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所以,乔峰:茁实,力量,威力;段誉:凌波微步的灵巧像他心思的灵异,是心灵气质的外在化。等等。不同人物依照他们各自不同性格而进行的动作设计。 

        电脑动化的介入与要求 
        摄影除去叙事之外的质感要求 
        音乐作为听觉叙事的要求 
        音响音乐化、音乐音响化的二者互渗关系 
        演员的人物塑造 
        外景的选择与表现 
        说明:这最后一部分还在完善;若想增加篇幅,还有若干答记者问的话题短文。 
        张纪中先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资深制作人,有多年电视剧监制经验。他先后曾担任央视版《三国演义》制片主任、《水浒传》总制片主任。二○○○年起,他首次把金庸武侠作品引入国内拍摄,并担任总制片人,先后完成的《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均引起巨大轰动,开创了内地武侠巨制之先河,同时也在“金迷”和普通观众中间引起了广泛争议。二○○一年,由张纪中担任总制片人的《激情燃烧的岁月》风靡全国,“石光荣”成为当年最为深入人心的荧屏形象,该剧获得了二○○二年中国电视金鹰奖多项奖项,重播无数。二○○三年,由张纪中担任总制片人的《青衣》也同样广获好评,正在拍摄的《永乐英雄儿女》则因成功邀请到复出后的刘晓庆担任主演而成为焦点。 

        在《触碰日子》正式出版之际,张纪中先生表示,他乐于借助本书与内地电视观众作直接而坦诚的交流,还诸多围绕着他的娱乐谜团一个真相,除与读者分享他工作中的经验外,书中就大家关心的诸多热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