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年“新政”    
    庚子事件对慈禧的刺激很深,于是,慈禧于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在西安的行宫内发布变法图强诏书,她认为:应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并于次年春成立了督办政务处,作为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派奕勖、李鸿章、荣禄、王文韶、鹿传霖为督办政务大臣,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遥为参预,大有“母子一心”、“卧薪尝胆”的架式。    
    


第八部分:孝钦显皇后孝钦显皇后 5

    然而,慈禧为一己之私利,扼杀戊戌新政,酿成了庚子之祸,错过了变法图强的有利时机,清王朝大失人心,虽欲挽救,但已无济于事。光绪二十七年冬,慈禧与光绪一起取道河南,回到京城,采取了一系列新政措施,诸如废除武科,整顿吏治,编练新军,创办学堂,振兴商务。但是,这些措施收效甚微。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统治阶级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建议慈禧对封建政体进行扩大化改革,“仿英、德、日本之制,定为立宪政体之国”。发出这种呼吁的,既有汉族官僚,如孙宝琦、岑春煊、张之洞等要员,也有慈禧所信赖的满人官僚如端方等,这些接连不断的奏请引起了慈禧的深思与重视。    
    两害相权取其轻。富有行政经验的慈禧,经过反复斟酌,觉得与其被人革命,不如接受立宪,尤其是在中国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大获全胜,而日本所奉行的正是立宪政体,这更加促使慈禧倾向立宪。    
    第二年夏天,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回国。为首的载泽迫不及待地向慈禧呈递密折称:实行立宪可使君位万世不变,皇位永固;可使外患减轻,列国之鄙我者,转而敬我;可使革命消弭,自然冰消瓦解。并建议慈禧宣布立宪,只为明确宗旨。载泽是皇族近支,讲得如此娓娓动听,慈禧自然不能不作认真考虑。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琢磨,慈禧听取了各种人物的意见之后,于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颁布了审慎的上谕:    
    “时处今日,惟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徒饰空文,何以对国民而昭大信?……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    
    但是细读此谕,慈禧对立宪并不放心,仅将立宪一事视作巩固皇权、对付革命的手段。这就注定了慈禧在这方面决不可能有大的作为。但是,说慈禧丝毫没有立宪诚意,纯粹玩弄骗局,也不符合历史真实,因为她为了巩固皇权,确确实实在严峻现实的逼迫下,一步一步地缓缓爬行。光绪三十三年,慈禧宣布厘定官制,除内阁、军机处及外务、吏、学部仍保留规制外,其余各部均有大幅度变动。夏季又派出汪大燮等人分别赴英、日等国考察宪政,同时设立了资政院,以为将来成立议院之基础,并要各省筹设咨议局。所有这些举措,都是在慈禧的允诺下实行的。    
    然而,慈禧晚年的改革却受到许多方面的困扰,尤其是清廷上层争权夺势的斗争,满汉之间的离心离德,都使她心力交瘁,难于应付。她尤其担心北洋大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势力膨胀,尾大不掉。于是当年七,八月慈禧将将袁、张二人均调到中央担任军机大臣,实际上明升暗降。    
    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慈禧为巩固大清王朝的长远利益,对立宪曾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支持,但是步子迈得太小了,而历史的发展却迅猛异常。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初,预备立宪公会郑孝胥、张謇、汤寿潜电请速开国会,以二年为限;随后,政闻社社员法部主事陈景仁奏请三年内开国会,并要求将态度消极的于式枚革职;七月十五日各省代表又联名上书宪政编查馆请立即开国会;次日山西代表的请愿开国会书签名,各省竟有两万人参与。形势发展之快,大大出乎慈禧所料。要求民主的呼声愈高,慈禧愈加感到君权受到威胁,她甚至有些后悔,当初不应该允许实行宪政,而现在却已是箭在弦上,大局难以控制。她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于八月一日下了一道懿旨:自本年起,务在第九年内,将各项筹备事宜,一律办齐,届时即行颁布宪法,召开议会。然而,这一纸空文难以平息愈来愈猛烈的立宪风潮。    
    繁忙的国事使慈禧心力交瘁,自光绪三十四年六月,慈禧开始患病,稍后又开始腹泻,虽经太医精心调理,仍是久治不愈,进入冬天后又感染咳嗽,头痛目倦,面目浮肿。十月十日是她的七十四岁生日,由于疾病缠身,且光绪帝亦患重病,于是改为只在内廷行礼。    
    慈禧与光绪帝均患重病,使整个京城都弥漫着一种紧张不安的气氛。慈禧虽然患病数月,但头脑仍十分清楚。她深知光绪皇帝的病也是拖不了多就了,而自己也是年老体衰,因此皇位的继承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她也知道许多人的眼睛都在盯着太和殿里的宝座,然而此位究竟让谁来坐,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十月二十日下午,紫禁城内气氛极度紧张,光绪帝病情转重,一度昏迷不醒。慈禧病情亦骤然恶化。下午两点钟,慈禧紧急召见军机大臣,商议皇位的继承问题。她命令醇亲王载沣立时回府,抱阿哥溥仪入宫,并明白宣示,例行公事将由摄政王载沣代行。至二十一日傍晚光绪帝驾崩。三岁的溥仪正式登上皇帝之位,并且由摄政王载沣抱着朝见慈禧。年号定为宣统,兼祧光绪与同治,慈禧被尊为太皇太后。    
            
    次日清晨,小皇帝再度来到西苑仪鸾殿向慈禧叩头请安。下午慈禧病情恶化,神志昏迷,与当日颁布的懿旨:特令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现予病势危笃,恐将不起,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有必须请皇太后(即光绪的皇后隆裕)懿旨者,著由摄政随时面请施行”。当天下午未刻,这位执掌朝权几乎达半个世纪的铁腕人物在呻吟中死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