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399-长征行-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党史研究室等编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一书,对纪念馆陈列的湘江战役的史料作了比较翔实的介绍,有助于思考上述问题。    
    第一,湘江战役遭受这么大的损失,是坚持错误路线的领导选择错误的转移方向的恶果。博古、李德顽固坚持错误路线,已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遭受严重挫折。但他们仍执迷不悟,在作战略转移时,不顾军事形势的变化,一心要去湘西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在理论上这不失为一种徐图发展的方略,但在当时的现实状况下很难行得通。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先遣队西征,在1934年9月初能快速渡过湘江,一是因为桂军为图自保,兵力部署失当,有利于红六军团快速抵达湘江。二是因为红六军团机动灵活的战术,避实就虚,巧妙地调动敌人,使数十公里的湘江无一兵一卒防守。但在红六军团渡过去后,蒋介石就已责令桂军湘军加强湘江地域戒备,大筑碉堡,严加防守。因此,继续选择沿红六军团路线西进,亦步亦趋,就不能不犯战略方向错误。特别是蒋介石在了解到中央红军西进的路线和最终意图后,又调动30万兵力,五路围堵,张网锁江。博古、李德选择的错误路线,等于是让红军自投罗网。这哪有不败之理?!刘伯承回顾这段历史写道:面临敌人重兵,“左”倾路线领导一筹莫展,只是命令部队硬攻硬打,企图夺路突围,把希望寄托在与二、六军团会合上,在广西全州以南激战一个多星期。广大干部眼看反第五次“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与反第四次“围剿”以前的情况相比较,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了错误路线的结果。在干部中强烈要求改变错误领导的情绪,经过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    
    第二,湘江战役遭受这么大的损失,是坚持错误路线的领导在转移过程中拒绝接受正确建议导致的结果。蒋介石调动30万兵力,在湘桂边境至湘江东岸对红军实行五路围堵,这虽然使红军处于极端困难境地,但也不是没有摆脱困境的出路。因为国民党军内部矛盾重重,各有打算。蒋介石为让湘军卖命,委任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但他对蒋的嫡系中央军指挥不灵;粤、桂两军首领,深知蒋的秉性,为自身利益计,在执行蒋的追剿指令时,更多的是将兵力放在边境防堵。在这个地区之外的湘南,非国民党军防守重点,部署兵力较少,又没构筑堡垒,而共产党的影响较大,群众基础较好,便于红军机动作战。因此,毛主席建议,乘各路敌军正在调动之际,在国民党中央军两部尚未靠拢之时,红军可组织力量反击,杀一个回马枪,寻歼国民党军一部,以扭转战局,变被动为主动。彭老总也提出过建议:以三军团迅速向湘潭、宁乡、益阳挺进,威胁长沙,在灵活机动中抓住战机消灭敌军小股,迫使蒋军改变部署,阻击、牵制敌人;同时我中央率领其他兵团,进占溆浦、辰溪、沅陵一带,迅速发动群众,开辟战场,创造根据地,粉碎敌军进攻。否则,将被迫经过湘桂边山区,同桂军作战,其后果是不利的。但是,毛、彭建议都被博古、李德拒绝,继续一味西走,抢渡湘江,硬要直面去闯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这不能不导致后来的败局。    
    第三,湘江战役遭受这么大的损失,是坚持错误路线的领导实行大搬家甬道式行军的恶果。陆定一当时在红军总政治部工作,李志民时任红三军团教导营政委,亲历了湘江之战的危局。他们谈到当时情况说:红军从出发到遵义会议前,有两件事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一是把“到湘西去,和红二、六军团会合”当作惟一出路;再就是队伍在行军中的排列。错误路线的执行者将这次战略转移当作从一个根据地到另一个根据地的大搬家;所有的“家当”都得带上,把丢掉辎重看作是红军的耻辱,因此,大到军工机器,小到卫生便盆都带着。为了保住物,不惜牺牲人,把队伍固定成一个抬轿子的形式。行军中,第一、第三军团两支主力,分别为左右路前卫;第八、第九两个新建军团夹在左右掩护两翼;第五军团担任后卫,保护着居中的中央两个纵队。这种阵势活像抬轿子。彭老总更是气愤地说:这不是抬着“棺材”走路吗?哪像个打仗的样子!“大搬家”主要在中央第二纵队。这支纵队有1万多人,印刷厂、兵工厂、造币厂的机器都在这个队。有的机器要一二十人才能搬得动。兵工厂的人还要挑着枪走,一枝枪8斤重,挑10枝就是80斤。但不少同志没有枪,却不分给。担架可以随用随扎,卫生部的人却要扛着200副空担架走。供给部和医院的挑夫担子更多,队伍拉的很长。大山炮没有骡马挽拽,全靠人力抬扛,特别累坏人。部队一般是夜间行军,走的大多是山路、小路,又不许点灯、打火把,一夜走不到二三十里。结果,拖得中央纵队首尾远离,往往前面已经宿营,后面的还没有起床,辛苦了一夜刚刚歇下来,追堵的敌人从大路赶到,战斗部队不得不迎战。这样,护卫在前后左右的各军团被“抬轿子”的队形死死地束缚住,既疲惫又被动。在通过第四道封锁线时,为了搬运那些笨重的机器,拖延了很长时间,使战斗部队伤亡很大。    
    目前披露的党史资料表明,红军西进途中,发生过两次有利于抢渡湘江的机遇,都因为这样的缓慢行军耽误了。一是在11月22日红军攻克道县之后。白崇禧认为红军进入桂北势不可挡,为避免与红军激战,向蒋介石谎报军情,桂军从湘江沿岸撤出,让湘军来接防。在桂军撤走湘军未到全州之前,灌江、湘江一线敌军空虚,兴安以北120里的湘江基本无兵防守。这等于给已钻进敌人罗网、陷入绝境的红军让出了一条生路。如果红军能及时抓住这个空隙,改变行军路线,轻装前进,完全可以抢在湘军前到达湘江,渡过湘江。但是,执行错误路线的领导人,却对桂军为求自保而撤防的变化毫无察觉,直到11月25日才决定向湘江进发。行军又受那么多坛坛罐罐的拖累,驮负辎重,缓慢蠕动,错过了这一宝贵的渡江良机。二是11月27日晚,红一、三军团前卫师抢占界首至屏山渡湘江两岸60里所有渡口,并在新圩、光华铺和觉山铺分别阻击着桂军和湘军,这为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抢渡过江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军委命令各部于30日全部过江,如果真的都能过江,红军就能摆脱危险境地。但从11月28日晨至29日晚,前卫两翼和后卫掩护打了两天两夜,竟无一支部队过江。到30日夜里12点,中央纵队虽然过了江,但红军12个师还有8个师未过。远的在120多里外,近的离江也有40多里。这仍然是大搬家甬道式行军所致。这时,敌军已加紧东西夹击,封锁湘江,从而使最后一次机会稍纵即逝,红军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


惨烈的湘江之战湘江一战折损三万多的惨烈探析(2)

    正如陆定一所说:湘江封锁线的突破,全靠了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当时一旦发生溃散,就可能遭致全军覆没。但是,红军宁可整个连队牺牲决不溃散,最后终于在广西敌军的背后打开了一个口子,冲了过去。惨烈的湘江之战证明: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任何力量也消灭不了的!    
    湘江战役这么惨烈,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包括客观方面的原因。但是,坚持错误路线领导的错误决策,却是决定性因素。“祸兮福所倚”,经过湘江之战,历史的辩证法发生了作用。它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生第一次伟大转折提供了契机。    
    为了纪念历史上这悲壮的一页,广西人民在兴安城南的狮子山上,兴建了一座占地120亩,规模壮观、气势恢弘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碑园由三组建筑构成。    
    一为大型群雕。在1万多平方米的大广场上,矗立着目前全国最大的红军长征烈士纪念雕塑之一。它长46米、高11米,用800立方米灰白花岗岩雕凿而成。群雕由青年红军、女红军、老游击队员、儿童四个巨大头像和“红军”、“送别”、“远征”、“渡江”、“永生”五组雕像组成。四个巨大头像一字排开,形象地再现当年红军西征突围血战湘江的情景。五组雕像错落有致地安插其间。群雕凝重的面部表情,使我们不能不产生对当年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壮烈体验。    
    二为高体纪念碑。在狮子山顶屹立着由三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