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像园丁那样管理-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是海盗,放荡不羁的海盗。在骷髅旗的指引下,为了生存而辛劳。

  我们是海盗,没有明天的海盗。永远醉生梦死,在汪洋大海上飘荡的海盗。

  有人说,海盗的历史文化已经融入了那些崇尚力量和权谋的商人们的血液,成为了一种时尚的商业精神。于是,从现代社会的商业活动中,我们总是可以隐约看到海盗的身影。尽管人们普遍看不起狡猾和不诚实的人,但老谋深算、狡诈奸猾、玩弄手段、残酷无情却依然成了企业管理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利益的诱惑使得企业的管理者背弃了重视社会责任的道德传统,把管理变成了一种说谎和欺诈的骗术,甚至变成了一种巧取豪夺的霸术。

  企业的经营管理成了海盗一样的冒险事业。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公司怎么可能健康成长、基业常青呢?让我们抛弃这种错误和可耻的管理学吧,我们需要一部正确的和高尚的管理学,那就是园丁的管理学。

  你问:“那些优秀的企业为什么管理得比较好呢?”我曾经和一些世界500强企业的员工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说,优秀的企业往往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形成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可能实现的。我说,你们在描述现象,但事情的真相并不是这样的。用积累的方式能够存有大量的知识和经验,可是如果没有新的发现,你就只能用大量的知识和经验去论证一个错误的观点。事情的真相是,有的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一些起因相关的规律,并及时地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做出了调整和转变—正是这些发现和转变,才使得他们能够从众多的创业者中间脱颖而出,成为存活到今天的优秀企业。

  那么,他们究竟发现了什么?又做出了怎样的转变呢?在每天还在层出不穷的各种困难面前,他们还需要继续做出哪些转变呢?

  当代中国的企业家们所需要学习的,其实就是这种探索、发现和勇于转变的精神。

 
■两种管理学的文化比较  

  我把管理学的文化分为渔夫文化和园丁文化两种类型。所谓渔夫指的是那些财富的掠夺者,包括水面上的掠夺者—渔夫、海盗(pirate)和官方海盗(piracy,由政府授意、组织和提供支持的海盗集团);陆地上的掠夺者—猎人、被称为绿林好汉的土匪、以政府名义组织的具有侵略和掠夺行为的军队;以及其他类型的掠夺者。所谓园丁,则是指那些用培养和创造的方式为社会奉献财富的人。 
 
  两种不同的文化,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管理学:渔夫的管理学和园丁的管理学。那么,这两种类型的管理学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举例说明如下:

  1。 渔夫的管理学:认为人生是一个满足心理欲望的过程。

  园丁的管理学:认为人生是一个满足成长需要的过程。

  2。 渔夫的管理学:主张有为,急于表现自我。

  园丁的管理学:主张无为,强调放下自我。

  3。 渔夫的管理学:倾向于用自我的价值观去评论人物。

  园丁的管理学:倾向于用观察、倾听、交流和同情心去理解别人。

  4。 渔夫的管理学:认为人性本恶,总是试图战胜预先设定的敌人和对手。

  园丁的管理学:认为人性本善,没有坏人,只有需要帮助的朋友。

  5。 渔夫的管理学:崇尚力量和权谋,倾向于掠夺和占有。

  园丁的管理学:崇尚道德和责任,倾向于创造和奉献。

  6。 渔夫的管理学:常常使用“利用”、“控制”、“竞争”之类的关键词。

  园丁的管理学:常常使用“培养”、“成长”、“创造”之类的关键词。

  7。 渔夫的管理学:总是怨恨别人。

  园丁的管理学:总是反省自己。

  8。 渔夫的管理学:追求名利上的成功和感官上的刺激。

  园丁的管理学: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对生命的快乐体验。

  当欲望出现的时候,战争就出现了。当战争出现的时候,力量和权谋就成了杀人越货、占地为王,甚至争霸天下的利器。我承认—我不得不承认—使用力量和权谋的确有可能掠夺到大量的物质财富。可是,如果没有了爱,即使让你拥有秦始皇那么多的物质财富,那又有什么用呢?如果没有了爱,就算你拥有再多的物质财富,人间也只能一个苦难深重的地狱。

  你要理解你的欲望。当你理解欲望的时候,欲望就消失了。当欲望消失的时候,战争就消失了。当战争消失的时候,地狱就消失了。爱就像地平线上的第一缕晨曦,照亮了你眼前的世界。

  当战争消失的时候,你会发生令人欣喜的转变。你将不再是一个英雄的渔夫,而是一个朴实的园丁。你会懂得如何用园丁的心态去爱你的人生,懂得如何用园丁的心态去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懂得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含义。

  管理学的故事,是从修身开始的。所谓修身,就是学习怎样做人的意思。《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无论是一位管理天下的皇帝,还是一位管理稻田的老百姓,都要以做人为本。因为,做人的学问就是管理学最根本的学问。

  你问:“难道种田也跟做人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如果你懂得爱,你就会用自己的真情去照顾田里的庄稼,而庄稼也会像孩子们一样快乐地成长。你付出了多少爱,到了成熟的季节,庄稼们就会奉献出多少物产。《格言联璧》中有一句格言:“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说的真是有道理。

  然而,如果你不懂得爱,你就不会是一位好农民,你会用渔夫的心态向土地索取财富。为了实现高产,你会使用很多急功近利的方法,结果弄得土壤质量严重退化,收成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你算一算成本,觉得很不划算,就再也守不住了,最后只好扔下锄头,成为一个到处流浪的打工仔。

  不仅仅是那些农民工在到处流浪,那些白领的职业经理人和那些花领的老板又何尝不在到处流浪?他们以跳槽的方式流浪,以经商的方式流浪,心里充满了惶惑和凄凉。

  你可以是一个爱岗乐业的创造者,也可以是一个爱山乐水的观光者,但不可以是一个迷茫的流浪者。你的欲望在追逐利益的方向,可是你的心灵却没有方向,常常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你会触景生情,悲从中来。

  正确的方向都是一致的,错误的方向却各有各的错误。所以,你需要转变你自己,把那个正确的方向找到。
 
■生财有道 

  你问:“你要我们放弃对财富的追求,是让我们换一种正确的追求财富的方式吗?你所鼓吹的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难道会比现代商业社会更富有吗?”

  我想我知道你这样问的意思。尽管你已经听说过“君子爱财,生之有道”的财富格言,可是你还在疑惑。你以为财富是“挣”来的,“赚”来的,怎么可能“生”出来呢?古代中国人之所以把商业称为生意,因为在园丁的管理学里,财富就是“生”出来的。“挣”钱与“赚”钱的概念,则是出自渔夫的管理学。

  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虽然也是一种伟大的园丁文化,但园丁文化的含义并不仅仅是指某一种业态,而指的是人类对于生命和生活的热爱。如果你是一个好园丁,你就会懂得如何做一个正确、优秀的自己,无论你是一位农民,还是一位医生、教师、警察,或者一位政府官员,或者一位企业家。

  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是否比现代商业社会更富有呢?这个问题问得我不太好理解。我以为把古代中国定义为农业社会,把当代中国定义为商业社会是不太妥当的。因为,虽然中国历朝历代的管理当局都在强调以农为本,但其他业态也有非常繁荣的表现,尤其是太平盛世时期的工业和商业。

  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园丁的管理学究竟创造过哪些可以提供实证的财富呢?那时候的财富能够和现在相提并论吗?我以为,目前已经有足够翔实的资料证明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巨大的财富。至于那些财富是否可以和现在相提并论,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我建议素以文史见长的北京大学开设一门新的学科—历史经济学。

  没有人愿意贫穷,可贫穷是怎样造成的呢?从历史上的案例来看,造成贫困的原因,除了天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