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裂日-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凯点点头。
  “大哥,我现在还能把这两个字叫出口,就说明了我还是看重你我之间的情义的。如今,大汉帝国可以说是落到了我们俩兄弟的手上,不要做出伤我们兄弟感情的事情来。”方云话说得很直接。
  何凯闻言,心里猛地一收,难道自己这段时间所做的事情已经引起他的警觉了?他扭头往方云看去,看见了一双平淡而坦诚的眼睛在看着他。
  “三弟,你不要听信什么谣言。那些都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里间我们。”何凯否认道,背后却冒出了细细的冷汗。
  方云掏出香烟,递给何凯一支,然后说:“南京最近是有一些传言,说帝都有两个政府。一个是以我为首的政府,就是刮阳风,烧阳火;一个是以别人为首脑的地下政府,就只是刮阴风,烧阴火,一股地下水。当然,对于这些传言,我是不会当真的。大哥,你知道么,那个传言中的地下政府的首脑就是大哥你啊,呵呵。”
  这一下,何凯夹在手里的烟都掉在了地上,他脸色苍白,有点结巴地道:“全、全是谣言,一派胡言,我、我怎么可能是地下政府的首脑呢?无稽之谈!这些造谣的人非常可恶。”
  “是啊,我知道是谣言。但是,谣言也不会是空穴来风,我派人查了一下,发现也只是一批失意的官员和军官在造谣。所以,我准备让杜局长去处理这件事情。”
  “是的,应该严惩。应该严惩。”何凯现在已经是大脑空白,不知所云了。
  “大哥,有句话小弟还是要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不要去想那些不可能的事情。我承认我有时候做事情是有点霸道、独裁,也许是在什么地方考虑不周。但是,我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赶走日寇,创建一个新的大汉帝国。现在,我们的局面和形势是前所未有的好,正是全力驱赶日寇之时,就不要再有过多的内讧消耗我们宝贵的资源了。”方云的语气很诚恳,但是听在何凯的耳里却字字像炸弹,脑里乱哄哄地一片,根本不知道方云说的是什么,心里想的都是如何避开方云的报复。
  方云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他拍拍何凯的肩头,说:“大哥,你要好好地想清楚了。千万不要枉费了大好的时机,这正是我们大汉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
  “我知道了,三弟,我有点不舒服,想先回去了。”何凯有点茫然地道。难道自己反对独裁是错了吗?何凯在心里面问自己。
  方云点点头,何凯有点像行尸走肉地离开了中山陵。这一切,都落到了暗暗关注他们的某些人的眼里。
  同一天晚上,方云在总统府设宴招待了原李飞耘派系的高官和将领。在宴会上,方云发表了言辞恳切的讲话,号召大家团结在政府的周围,共同完成大汉民族复兴大业。
  在宴会结束后,方云拟定了一份名单给杜英豪,要求他对这些人严加控制。这份名单里面一共有61人,华泽民,周卫国,何凯,薛毅等人赫然在内。
  “元首,对名单上的人员都要进行特殊处理吗?”杜英豪还是一副冷漠的样子。
  “不,现在要稳定,要维持稳定,一下子处理那么多高级官员和将领会引起动乱的。这些人里面还是有不少人才的,比如华泽民,让他搞建设,恐怕不行,但是要论打仗,他还是有一套的,尤其是他的游击战理论,非常有效先进。这样吧,安排他到军校去教书,看他有什么异常。如果经过考察合格的话,可以让他在今后返回一线战场。”方云否定了杜英豪的意见。
  “明白了,元首。”杜英豪点点头。
  西元1933年秋季,大汉帝国政府在新疆迪化成立了―――新疆石油股份公司。公司依托早已衰落的独山子油矿,首先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和西北缘展开地质勘探,寻找可供开发的新油田。在西北缘地区工作的勘探队,在黑油山地区发现了沥青丘、沥青脉等露头油苗,后来经过进一步详查,认为从黑油山到乌尔禾一带广大地区含油希望很大。
  负责这一带工作的青年专家张道玉很自信地预言:“这里很可能是个地下油海”。跟他一起工作的青年地质师张楷模也持同样看法。他们提出将这里作为重点勘探地区,尽快安排探井队查明油田面积。但公司一些资深的外国专家却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于是,一场围绕黑油山是否有油的争论开始了。
  黑油山原本不是什么山。据说亿万年之前由于造山运动,这里地层出现裂缝,地下黑油从裂缝中溢出地面。黑油不断外溢,戈壁上的风沙不断掩埋,年复一年,外溢的黑油与风沙凝聚在一起,筑起一座约3000平方米面积,13米高的沥青丘,地质队到这里后起名黑油山。
  反对将黑油山地区作为重点进行大规模勘探的外国专家认为,黑油山原油外溢现象证明这一地区原油已经从地层裂缝跑掉,油藏遭到破坏,花钱在这里进行大规模勘探,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胡闹”行为。
  西元1934年夏季,青年专家张道玉和年轻地质师张楷模对黑油山至乌尔禾一带进行了艰苦的仔细勘探。他们在对这一带地质构造特征和含油层系经过仔细研究和分析后认为,从地面出现的沥青丘、沥青脉看,在地质史上这里是跑了不少油气,但轻的物质跑了,重的物质留下来正好形成堵塞物,封闭了油气继续外溢,油藏仍然储存在构造中。
  经过多次激烈争论,张道玉和张楷模提出转移重点,大规模勘探黑油山地区的建议未被接受。但反对一方也作出了点妥协,同意在黑油山地区安排一口探井进行侦查。
  争论最后摆到了帝国土地资源部部长李华光的面前,本着对科学重视的精神,李华光部长命令同时开打三口探井,以最快的速度搞清这里到底有没有大规模的油气田。要知道,如果这里油气田是真实的,大汉帝国将一举甩掉贫油国的帽子。
  三口相距数公里的探井于西元1935年初同时开钻。所有探井原设计井深1000米,但钻到620米,第一口探井就出油了,日产原油8.1吨。这对新近成立的新疆石油公司来说,真是个喜讯。但一些外国专家却表现得很冷漠,说黑油山出油,那只是剩下的残余油,没有工业价值,不予重视。
  紧接着第二口井又出油了。根据探井相继出油成果,负责黑油山地区的勘探队提出大面积布井,加速勘探的方案,以便尽快拿出可供开采的油田面积。但一些资深外国专家并未因探井相继出油而改变看法。他们仍然坚持“残余油”论,争论再次展开,而且更加激烈,互不妥协,难以统一。
  争论再次惊动了帝国土地资源部的领导。被誉为党内石油地质专家的李华光部长带人前来新疆调查。他们亲自进行实地考察,最终明确表态同意大规模勘探黑油山地区。
  西元1935年4月16日,黑油山地区另一口具有关键性的探井喷出了原油。这口井位于1号、2号探井数公里之外,它的出油,使原先长期坚持的“残余油”论彻底破产。
  4月20日,一份振奋人心的关于在新疆发现大规模油气田的绝密报告放到了方云的办公桌上。这给正在和日本进行战略决战的方云注入了一份兴奋剂。 
 
 
 
  
 ~第六章~
 
  正如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估计的一样,大汉帝国在上海的确有一个大型的海军基地,基地里面主要是帝国三民党时期的海军舰队,拥有大小舰船40余艘。潜水舰队司令部就设在这里。同样拥有大型深水港的海军基地在帝国的海岸线上还有两个,分别是广州港和钦州港。大汉帝国的海军主力舰队第一舰队的驻地就是在北部湾的钦州港。在这个海域里面,舰队将得到海军航空兵的有力支援。
  随着潜艇战术的成功,大汉帝国海军部也开始发现了这种战术上的局限性:当前实施的潜艇战术是以配置侦察或巡逻区域网开始的,最先发现敌舰的潜艇在通报敌情之后,立即发动攻击,其余从各方向赶来的各潜艇再集中围攻。事实证明,这种战术只能对付速度较低的敌舰―――商船队。
  于是,为了能够对付敌人的高速舰队,又在这个战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即在侦察和巡逻区域网后面再配置一个或数个支援潜艇群来对付发现的敌舰船。这种改进使得这一战术更加完善,在后来的实战中又发现了更为理想的战术队形:环形配置。
  环形配置方式就是敌舰一旦进入这个环形配置海区,第一艘发现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