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芙蓉-2003年第2期-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的战斗生涯。她于诗词、绘画、棋艺和“票”京戏上兴致很浓,她会唱不少戏,崇仰的是梅派。父亲常年在矿山,她和母亲住在城西石子头,有五六个下人侍候着她们。父亲是留学法国回来的,思想很开明,让她在新式学堂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原想让她进北京大学,可惜卢沟桥事变后,北京的许多大学南迁。她便只身一人去昆明读西南联大的中文系。那时的昆明是抗日的大后方,聚集着各地来的莘莘学子,除上课外,游行、集会、演讲、出刊、出报,煽动着火炽的爱国热情。在临近毕业时,于倩和一帮男女同学去一个招兵处报名参军,她渴望做一个现代的梁红玉。但她独被挑选去参加一个特别训练班,在一座秘密的大楼里,她宣了誓。在学习期间,她和她的同班学员都有专用的名字,并严禁彼此打听关于家庭、经历等各方面的情况。她那时叫刘珍,在半年的训练中,她与同学形同陌路之人,这使一向热情洋溢的她十分难受,但私下里却为自己能当上一个到日寇占领区去工作的特工而自矜。毕业时,没有隆重的典礼和依依惜别的场面,学员们猛一下都“消失”了。她收到了与她单线联系的上司“12号”的密信,而她的代号是“13号”。“12号”又说湘潭不久将沦陷,湘潭是全国除河南安国、江西樟树之外的著名药都,有很多的药行、药铺,我们的军队和后方需要各种药品,日军一定很看重这个地方,而共产党也会插手其间,他们也有个“13号”在活动,要密切注意他们的动态;你应带上为你准备的小型电台、手枪等物速返湘潭,你只听从“12号”的指令。 
  于倩是1942年秋回到湘潭的。 
  半个月后,于倩收到一封平信,她将信笺浸入水中,在信的空白处显现出用药水写的字: 
  “13号”,闻安然抵潭,甚幸。你应去结识地福堂的少老板吴戈,并结秦晋之好。“12号”。 
  在此之前,于倩对于吴戈一无所知。对于这种指令,她十分反感,但她深知这种指令的残酷性。她开始多方打探吴戈的情况。 
  吴戈,二十八岁,个头高挑,国字脸,浓眉大眼,称得上是美男子。他是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回湘潭来执掌地福堂的商务。老太爷吴硕五十岁时才有了这根独苗,因此看得很重。吴戈十岁时母亲即过世,吴老太爷一直不肯续弦,怕儿子受委屈。吴戈在这种富家长大,却无纨绔子弟的作派,文静、儒雅,不但日语流利,旧学根底亦扎实,常在报刊上发表些旧体诗词;闲时则喜欢看京戏,在城中最大的华南戏院有吴家的专用包厢,在家里吴戈也喜欢唱几口,学的是谭派老生。之所以未娶亲,据称是一直未碰到中意的,吴老太爷对他也是无可奈何…… 
  在许多抽象的调查材料汇成一堆时,于倩便清楚地看见了一个活生生的吴戈。她觉得他与自己很相配。但她想真正地和他接触一下,积累一些亲身感受。这种冲动与那个指令已毫无关系,弥漫着一种浪漫的气氛,这对于一个少女来说非常重要。她去华南剧院订了一个包厢,与吴戈的包厢相邻。 
  这是一个清凉的秋夜。于倩着西装,戴鸭舌帽,俨然一个公子哥儿,早早地坐在包厢里。那时的包厢并不是一个个封闭的房间,每两个包厢之间只是用齐腰高的木板隔开,里面放着茶几和椅子,包厢里的人可以互相聊天。 
  戏快开始时,吴戈着长衫、布鞋,手持一把合着的折扇,从从容容地走进了包厢。于倩第一眼看见吴戈时,心里突突地跳起来:他比她想象的还要好! 
  吴戈发现了于倩,礼貌地点点头,然后坐下来了。 
  于倩说:“你大概是吴戈先生吧?” 
  吴戈忙站起来,拱拱手说:“先生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你……” 
  “我姓于。你这地福堂的少老板,谁不知道呢?” 
  “惭愧!惭愧!于先生,你好像是第一次来?” 
  “嗯。刚从外地读书回来,听说今晚有名角登台,就来了。” 
  “好,我们都不孤单了,可以边看戏边聊聊天。” 
  于倩笑了。 
  这时,侍者提着大铜壶走进于倩的包厢,为她准备茶壶、茶盅。于倩说:“你们的茶叶不好,我自带了茶叶,是君山旗枪茶。” 
  侍者说:“听您的。” 
  “给吴先生也沏我的茶叶吧。” 
  吴戈说:“于先生,叨扰叨扰了。” 
  第一个折子戏是《空城计》。 
  两人都看得很认真,用手轻敲板眼,彼此间似无话可说,听到妙处,竟都喊出一声“好”来。喊过了“好”,互相对视一笑,带着一种对对方由衷的欣赏,因为“好”都喊在节骨眼上,这才是知音哩! 
  吴戈说:“于先生是此中行家!” 
  于倩摘下鸭舌帽,头发如瀑,泻下来,她说:“只恐戏园子看戏不方便……” 
  “无妨,无妨。女性怎么就不能来看戏呢?” 
  于倩很感动。 
  快散戏时,吴戈说:“于小姐假如有闲,雨湖公园有家藤花棋社,明日上午九时,我们去手谈二局,如何?” 
  于倩说:“行。” 
  此后的发展,一如言情小说中的情节,爱迅速地成熟了。双方的长辈都很赞同这桩婚事,便聘请媒人说媒,合八字,下聘礼。 
  于倩是在一种甜蜜的回忆与遐思中,被抬到吴家地福堂大门口的,然后又被引导着进入一整套世俗的礼仪程式中,最终才被搀扶着走进洞房,静坐在床沿,等待吴戈的到来。洞房里特意没有扯亮电灯,而是在四角立着的大型铜烛架上,插着高燃的红烛,红色的光晕漂满了一屋子,温暖而充满诗意。而从不远的地方断续传来的喧吵声,塑出一派酒宴的热闹。她不知道吴戈可否能抵挡一只只祝贺的酒杯,表现出一饮千盅的气概。她忽地记起《桃花扇》中的一段唱词,并脱口念道:“春宵一刻天长久,人前怎解芙蓉扣。盼到灯昏玳筵收,宫壶滴终莲花漏。” 
  音刚落,门被轻轻推开。 
  吴戈用京腔念白:“娘子,劳你久等,小生这厢有礼了!”于倩自将头盖一掀,说道:“已是子夜,夫君海量,竟无半点醉态,真乃英雄也。” 
  烛影摇红。 
   
  乙 
   
  吴老太爷吴硕。对儿媳于倩相当满意,他希望很快就能得到一个一个的孙子,以延续吴家的香火。他快八十了,病病歪歪的,还能蹦几天呢? 
  于倩发现丈夫吴戈是一个相当精明能干的人,地福堂不但有铺面,而且还有制药作坊,上上下下百十口人,进出的业务量极大,但吴戈处理起来谈笑风生。除必要的应酬外,他很有兴趣地陪于倩下棋、唱戏、做诗、散步,却从不去应于倩要求而特意给她准备的画室。画室在后花园的西北角,窗前种着高大肥硕的芭蕉,阶前还有几丛秋海棠,极清幽。于倩常在夜晚到画室做画,她习的是大写意花鸟画。她问过吴戈是否愿去看她作画,吴戈说:“我只要看见蛋就行了,何必去看这个蛋是怎么生下来的?”很幽默的一句话,使于倩悄悄地松了一口气。她常把完成的画,带回卧室给吴戈欣赏,吴戈看得很仔细,评点起来很内行。于倩陶醉在一种浓酽的幸福之中,她几乎忘记了她的重大使命,很长的一段日子,“12号”没有什么指令给她,她感到全身心地轻松。她希望能迅速怀上一个孩子,但却一直没有动静。 
  1944年初夏,日军占领了湘潭。 
  在日军杀气腾腾开进城里时,许多店铺都关门闭户,只有地福堂的大门照常敞开,没有丝毫的慌乱。 
  于倩觉得不可理解。 
  接着,日军司令官左次郎和特高课头目龟山身着便衣,彬彬有礼地来到地福堂拜访吴戈。他们说,是受吴戈一个日本同学之托特地来表示问候的。吴戈热情地把他们让进了四壁书画的大客厅,老管家汪一清忙着沏茶。 
  于倩悄然隐在屏风后,细听他们的交谈。 
  左次郎用流利的中文说:“皇军的圣战,希望得到吴先生的帮助。你是日本的留学生,你的同学十分推崇你,我们把你引为朋友。中国南方的夏季酷热难当,我们很需要地福堂的‘清凉丹’、‘消肿散’、‘创伤膏’,请多多关照。” 
  吴戈说:“这个没有什么问题。” 
  “你如果遇到了麻烦,可以找龟山君。” 
  龟山谦恭地点了点头。 
  然后,他们揖别而去。 
  于倩心里一凉:难道吴戈是汉奸? 
  但这种疑问,又很快被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