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国十大五星上将-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的努力。    
    当他在1906年升官后不久,菲律宾和美国的报纸就造他的谣言,说他在菲律宾有一个私生子,潘兴对于此种指控虽立即予以驳斥,并且还引用许多证明,但是流言始终不息,并且也使他在1912年未能接任西点军校校长。潘兴秉性风流,和女人的韵事颇多,所以甚至于连他的朋友对于此种指控也感到将信将疑。不过在他婚后的阶段,潘兴的确还是一位忠实的丈夫。    
    潘兴于1913年三度从菲律宾回国,调任驻旧金山的第8旅旅长。1915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家中发生火灾,潘兴的太太和3个女儿都被大火烧死,只有一个儿子侥幸逃出保住了性命。潘兴伤心之极,后来他说道:“当时我几乎感到人生已无可留恋,我唯一排遣的方法就是拼命地工作而使每一分钟都不空闲。”    
    1916年至1917年,美国再次武装干涉墨西哥。潘兴率远征军出征墨西哥,从而在美国军界一举成名。潘兴在1916年到1917年之间,所专心致力的工作就是追剿墨西哥土匪弗朗西斯科·维拉。由于美国占领墨西哥维拉克鲁斯,加剧了墨西哥人的反美情绪。1916年3月9日,墨西哥人维拉率兵突袭美国新墨西哥州哥伦布城,杀死了18人。3月中旬,美国陆军部派了5000名正规军,在潘兴的率领下跨过边境,追击维拉的军队。但美军的入侵激起了墨西哥人极大的愤怒,追击行动十分艰难。这种追剿实在是劳而无功,但对于美国的正规陆军,以及被动员的国民兵,多少能提供若干训练和对战争的准备。同时对于潘兴个人,也提供一种指挥相当数量兵力(1。2万人)的宝贵经验,这也是他所指挥过的最大兵力。    
    1916年4月12日,潘兴的部队同墨西哥部队在帕拉尔发生了小规模的战斗,墨军要求潘兴撤退。潘兴的参谋长斯科特少将等人在艾尔帕索同墨军事首领阿尔瓦罗·奥伯雷贡举行了会晤,同意在墨军控制住维拉后,逐步撤走潘兴的部队。维拉对此协议嗤之以鼻,袭击了德克萨斯州的格伦斯普林斯。墨军要求美军撤回部队,如果潘兴不撤军,就以战争相威胁。而美国政府又以维拉威胁着美国的城镇而不愿意撤走潘兴的部队。而此时,潘兴率领1。2万正规军已深入墨西哥腹地,由于兵力补给品在进入墨西哥后,时常受到当地游击队的袭击,使潘兴深感指挥如此小规模的战争都十分困难。    
    面对这种处境,潘兴仍忠于职守,苦苦支撑。因而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政治家们心目中的地位。当陆军少将范斯顿去世后,潘兴晋升为少将,继任墨西哥边境司令。就是在这时,他获得了“黑桃杰克”的绰号,即扑克牌中的黑桃十一点,在当地是精明强干、睿智练达的意思。人们送潘兴这个绰号,所取的就是这层意思。这个绰号也就一直为他所保留。在美国人眼里,他飘忽不定,出没在墨西哥的深山丛林之中,这正是美国人关于战争的理想人格。    
    此外,潘兴对于若干的将领也给予有价值的训练,其中包括霍奇和巴顿,后者对于潘兴尤其深感敬佩,他曾经研究他的指挥艺术,并且经常以他为榜样。


第一部分:约翰·约瑟夫·潘兴奉命远征 建功立业(1)

    1917年初,美国陆军部发布命令,授予潘兴陆军少将军衔,他肩上有了第一颗将星。    
    就在美军远征墨西哥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当时,美国政府一直认为墨西哥是主要威胁,对欧洲的战争未加在意。但后来,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协约国集团的战线摇摇欲坠,而德国开始实施“无限制潜艇战”,美国已无可选择地被推到了战争的边缘。    
    随着欧洲战场形势的变化,美国已不愿再隔岸观火了。1917年3月9日,威尔逊下令武装美国商船,4月2日又敦促国会提前召开特别会议,审议对德宣战问题。这期间,又有数艘美国商船遭到德国潜艇袭击。俄国又爆发了“二月革命”,政局动荡不稳,协约国的东方战线出现了危机。这些都成了加速美国参战的促进剂。    
    1917年4月6日,美国国会两院相继通过了美国参战的决议。随之总统威尔逊宣布美国断绝同德国的外交关系,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并决定组建远征军,开赴欧洲西部战线作战。美国宣战之初,现役陆军正规军不足15万人,加上国民警卫队兵力,共20万。没有独立的空军,仅在陆军通信兵里有130名飞行员和55架老式飞机。只有海军的海上舰队已初具规模。    
    潘兴从墨西哥回国后不久,威尔逊总统派他率领一个军事代表团赴法国访问。随后,美国赴欧洲远征军组成,潘兴被任命为驻欧远征军司令。对于美国远征军的指挥官,潘兴是唯一的理想人选。他唯一的劲敌吴德虽然在欧洲的知名度要比潘兴高,但却从未受到美国当局的认真考虑。因为吴德在政治上有亲共和党的倾向,所以不为民主党政府所用,而且他头部曾受重伤也影响其健康。    
    1917年5月,潘兴带领60名参谋人员、67名士兵和32名战地人员乘“波罗的海”号轮船出发前往法国;并在船上计划成立一支百万人的大军。    
    潘兴选择的参谋长是哈伯德少校。此人并非西点军校出身,而是从士兵中崛起的军官。潘兴认为他目标远大,堪负重任,便顶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启用了他。    
    美国国庆节那天,潘兴一行抵达法国。    
    潘兴在法国说的第一句话是:“拉斐德,我们都在这里。”    
    拉斐德是法国将军和政治家,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他曾志愿赴美,为美国战胜英国殖民军并最终获得独立做出重大贡献。现在潘兴率美国远征军踏上了法国的土地,对拉斐德将军的感念之情溢于言表。    
    潘兴接着说:“最初,美洲移民为了逃离专制压迫,争取个人自由离开了欧洲,开拓了一片以平等、自由、公正为原则的国土。300年后,为了帮助‘旧大陆’人民拯救这些原则,他们的子孙后代又回到了欧洲。”    
    潘兴是先于部队来到法国的。    
    当他的“波罗的”号靠岸时,潘兴就感到了战争所特有的恐怖。    
    他说:“一小群法国人聚在船坞和街道旁,望着我们上岸,人群中的妇女大多数身穿丧服,很少看见男人。没有欢呼声,那气氛就像是在举行葬礼。”    
    到达法国一个月之后,当他眼看着联军已经精疲力竭(法军部队刚刚发生叛变),他就到前线巡视。这次出巡使他感到,无论是体力上、技术上,还是从精神上,美国军队对这场战争还全无准备。    
    “必须不顾一切让军队晚一点开赴前线,先让他们学会躲子弹。”潘兴说。    
    这时,塞伯特将军率领的美国第一步兵师抵达法国。    
    和潘兴相比,美国士兵的想法则全然不同。他们无忧无虑,渴望战斗。一些曾跟随潘兴在墨西哥作过战的老兵以为这场战争也会很快结束。新兵则想拣个便宜仗,好回国抖抖威风。    
    越是这样,潘兴越感到忧虑。    
    在当时,美国还没有现代化的参谋部,陆军部又比较弱,因而战场司令官大都比较能干,权力也很突出。华盛顿同潘兴的驻法司令部之间的遥远距离,势必会提高这位将军的职权。而潘兴也确实把他的权力扩大到了最大程度。潘兴前往法国上任时,政府和陆军部的特殊情况,更进一步确立了潘兴那个近似独立总督的地位。    
    潘兴认清了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应该有巨大的贡献,于是他要求“至少”应有300万人。有很长一段的时间,美国只有零星的兵力送往法国,国内对战争的努力是既不协调又无效率,几乎所有一切东西不是短少就是完全缺乏。    
    直到6月底才有第一批部队到达圣纳则尔,在名义上虽然叫做正规军,但实际上却夹着许多老百姓,因为美国的正规军为数实在太有限,必须保留一部分正规军在国内充任训练新兵的任务。    
    潘兴是一位雄心勃勃、为人严厉、政治上十分老练的军官。他去找法国司令福煦和英军司令黑格,说美军需要休整,暂不能派赴前线。    
    潘兴的话使两位元帅感到震惊!    
    “那么,为什么?”    
    潘兴没有回答。他不想说美国军队不行。美国军队会行的,但需要时间和训练。    
    “我会让我的参谋长来谈的。”潘兴说。    
    英国人和法国人看到美国这种部队(穿军服的平民)直摇头,真不知道他们如何能够同德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