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名人隐闻怪癖-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 言
编写此书的思想早在三年前就有了。当时笔者迷上了名人传记,读了上
百本之后,虽然起初颇受鼓舞,过后不久却忘掉了一大半,倒是关于名人的
轶闻、趣事久久不能忘怀,迄今犹能娓娓道来。于是,我突然发现,人们往
往只记住令人感兴趣的东西。
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大人物的私事,是我们大家都关心的事情。”
大人物作为公众关注的目标,他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大家的注意,因此,大众
兴趣的焦点便集中在大人物的身上。历史上,大人物的性格特征往往左右着
历史发展的具体进程。弗洛伊德指出:“生命的河流可以因一个人的性格而
改道。如果基督在彼拉多面前否定了自己的教理,一切也可能是另外一副模
样。”帕斯卡尔也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说:“克列奥巴特拉的鼻子当时若是
短一些,整个位界的面貌会不同的。”虽然这些说法过于夸张,但毫无疑问,
公众关注大人物的私事,实际上也是认识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披露
与探究大人物的“隐私”,有助于全面地了解历史的真相,而让当代名人的
“隐私”曝光,则不只是公众兴趣之所在,也是揭示现代社会五花八门众生
相的重要方面。
一位哲人曾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另一位哲人又明确地说:
“人是什么?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因此,我们要了解古今名人的全
貌,就不仅要看到其高尚情操、超人才智、卓越功勋、甜蜜爱情等“天使”
的一面,还应该看到那不太为人所知的卑鄙无耻、昏庸无能、身心变态、恶
习怪癖等“魔鬼”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这些名人,只
有这样,才能从高贵的皇冠下透视被遮掩的癞疮,从威严的权柄上看出斑斑
污血,从华丽言辞下揭露令人作呕的灵魂。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起人
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鞭挞。
本书就是基于以上认识而编写的,除了搜集中外名人“天使”一面的轶
事外,还辑录了其“魔鬼”一面的隐私。所谓“隐私”,本指因各种原因而
被隐瞒或遗漏,不太为众人所知的事情,大致与英语中的Secret 相似,隐私
是一个人的自我感或个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行为、信念、价值
观念和希望中,都有隐私的明显表现。对许多人来说,隐私意味着两样东西,
其一是避开其他人,其二是确信其他的个人或组织无法接触有关他们的某种
信息。隐私已成为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
此,这里所谓的“隐私”丝毫不带有褒贬的伦理学含义。具体内容包括:古
今政治风云人物的隐私、中外文艺名家的秘闻、当代体艺明星的丑闻与趣闻。
名人的性格特征、疾病怪癖、秘闻韵事、幽默笑话等,皆属于“隐私”之范
畴。力求探解名人生活的另一面,以便比较全面地勾画出名人胁性格肖像。
全书分中国、外国两大部分。中国部分起自“圣人”孔子。结束于部分
港台文艺界名人;外国部分始于西方圣哲苏格拉底。迄于当代超级明星。
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国内外有关著作报刊,有些直接引用了原作者
的材料,因资料来源甚广,恕不能一一列出原著。在此,谨向作者致以衷心
的感谢,并祈得到批评指正。
幽默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趣味是一种生活的要素,希望读者诸君在读完
本书后,能体会出作者的用心。
作 者
1990 年6 月于广州
奥尼尔的幽默
奥尼尔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有一次,他到
母校去参观,并特意来到昔日居住的宿舍看看。这时候,宿舍里的男学生刚
好约了一位女同学,在寝室里谈情说爱,而这是违反校规的事,于是男孩连
忙将女孩藏进了衣柜里。
奥尼尔和校长等一行来到旧日的房间,看见屋内的布置,感叹地说:“和
昔日一样的桌椅,一样的床铺。”然后他走到衣拒前,边打开衣柜边说:“和
昔日一样的衣柜。”开了衣柜,看到了那脸红窘迫的女学生,他仍作平静地
说道:“和昔日一样的女孩子。”
那位男学生喃喃地说:“奥尼尔先生,那是我妹妹。”
奥尼尔笑了笑,说道:“噢,还有,和昔日一样的谎言。”
中外名人隐闻怪癖
袁立春 陈伟民编 责任编辑 陈金川
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郑州市农业路73 号)
河南省新郑市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50×1168 毫米 1/32 印张16。5 字数394000
1996 年8 月第1 版1996 年8 月第1 次印刷
印数1…5,000
ISBN7…215… 01741…9/I。157
定价18。80 元
中外名人隐闻怪癖
中国部分
?先秦?
圣人的“不清白”之处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历史上对这位圣人的身世和私生活虽有记载,因涉隐私为后世儒家掩饰,所
以,至今鲜为人知。
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
也,日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
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由此看来,孔子这位大圣人竟然是其父叔梁纥与其母颜征在“野合”而
生的,换句话说,孔子也就是古代变相的“私生子”!汉朝的郑玄为《礼记?檀
弓》作注时也认为,孔丘的父亲与颜氏野合而生孔丘,“颜征在耻而不告”,
孔子自己后来也隐瞒了。孔子出生不久,其父叔梁纥即死了,而母亲颜征在
却是一位年轻女子,叔梁纥死后不葬在家乡,而葬到遥远的防山,孔子感到
怀疑,便去问母亲,颜征在不愿意告诉年幼的儿子。故史书上说:
“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后世儒家为了抬高孔子“圣人”的地位,便把孔子是“私生子”的史实
加以辩解,说孔子的父母正式结过婚,只是因为年龄相差大了,被时人称为
“野合”。据《孔子家语》记述:叔梁纥原妻施氏,曾为他生了九个姑娘,
所以娶了一妾,生下儿子孟皮,但孟皮却天生缺陷,是个跛子。于是,叔梁
纥向年轻的少女颜征在求婚,两人结婚时,叔梁纥已近五十,而颜氏不过十
五岁,所以称作“野合”,乃不合礼仪也!
事实上,春秋时期中国的婚姻并不严格,仍残留着部落时代的婚俗,所
以,中原的宋、陈、郑等国以及鲁国仍保留着“中春之会”,发生许多浪漫
的“桑间”、“陌上”的风流韵事。据此推测,贵族公子叔梁纥在桑间陌上
看中了民间少女颜征在,然后便在浪漫的气氛中“野合”了,野合的结晶是
产生了孔子这位圣人。
而且,圣人孔子的品德也不是如后世儒家所推崇的那般无可指摘。《史
记?孔子世家》就记载了一个“子见南子”的故事。
卫灵公有位夫人叫南子,久闻孔子的大名,便派人请孔子到卫国王宫作
客,孔子偕子路等弟子赴卫,去见南子。南子是位风流美貌的夫人,在丝绸
帷幕中会见孔子,孔子入门向她叩首,夫人自帷幕中再拜,可以听到清脆悦
耳的耳环、玉镯以及那娇滴滴的声音,竟使这位圣人酥了半边,会见时间在
两个时辰以上。因此,孔子从室中出来后,子路很不高兴。这一来,急得孔
子向子路发誓:“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孔子在南子宫中逗留了一
个多月,后来经不住子路的“不悦”,于是悻悻而去,不情愿地离开卫国王
宫。由此可见,孔子也不是如柳下惠那般“坐怀不乱”的君子,他自己就说
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其实,这也不必大惊小怪,因为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即使“圣人”也不例外。历史上的孔子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在他编纂的《诗经》一书中,就收集了不少象《关睢》这样情真意切的爱情
诗和抒情诗。而且生活中孔子也酷爱音乐、歌舞和骑射,是一个兴趣爱好十
分广泛的、能够充分享受生活乐趣的“平凡人”。
孔子择婿也讲条件
孔子曾说公冶长可妻之以女,当乘龙快婿,孔师母不以为然地说:“你
门下有十哲四科,何人不可作女婿,而偏偏把女儿嫁给这个仍关在监牢里的
人?”
孔子说道:“你们女人哪里知道许多道理!我门下虽然有十哲四科,却
没有一个完人,根本不配作我的女婿。
“如果讲品德才学,颜渊最好,但他虽然好学,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