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伟人之间-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不到五年,仅仅两年多一点,“小河村”的构想就变成了伟大的现实。    
    小河村会议前,毛泽东作出了“刘邓经略中原”的决策。但战略进攻的具体目标,究竟指向哪里,并未确定。小河村会议结束后当天,毛泽东立即下定决心:刘邓大军“直出大别山”!    
    大别山,雄峙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这里又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老革命根据地,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传统,刘邓大军中有许多曾在大别山战斗过的红四方面军将士,部队在这里容易立足扎根。我军占领大别山,从战略上看,就可以西逼武汉,东慑南京,南扼长江,瞰制中原,实施战略展开,以达到战略进攻的目的。    
    邓小平领悟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他在1948年4月25日关于《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的报告中,谈及大别山的战略地位,说:    
    中原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正当敌人的大门,其中大别山是大门边……中原形势决定于两个山,一个是大别山,一个是伏牛山,敌人最关切的还是大别山,它比伏牛山更重要,中原要大定就要把大别山控制起来。大别山是一个战略上很好的前进的基地。它靠近长江,东面一直顶到南京、上海,西南直迫汉口,是打过长江的重要跳板,敌人时时刻刻受到我们过江的威胁。大别山,敌人必争,我也必争。    
    毛泽东看准了大别山东慑南京、西逼武汉的战略地位,指示刘邓大军“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并且以个人名义致密电给邓小平,说“陕北情况甚为困难”,意思要刘邓赶快行动,推进大别山。一直牵挂着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邓小平同刘伯承看完电报,“立即就烧毁了”,“二话没说,立即复电中央,说十天后行动,用十天作千里跃进的准备”,但刘邓“不到十天就开始行动了”。    
    然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谈何容易!后有蒋军追兵,前有黄泛区,还有沙河、汝河、淮河的阻隔,真是困难重重,险象环生啊!对刘邓大军来说,进军大别山,无异于“纵井救人” ,是一件很艰难、很危险的事情。但邓小平对部队斩钉截铁地说:    
    “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    
    毛泽东曾预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有三种可能:一是站不住脚,转回来;二是站不稳脚,在周围打游击;三是站稳了脚。    
    结果如何呢?    
    1947年6月30日黄昏,刘邓大军12万人马兵分三路,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大别山进军。    
    进军途中,部队一直坚持快走。由于白天有敌机侦察轰炸,部队经常夜间行军,从黄昏走到天亮,疲困不堪,天又下雨,指战员们几乎连恢复体力和晒衣服的时间都没有,出现过埋怨情绪。但刘邓常说,“慈不掌兵”,坚持南进疾行。在过黄泛区的时候,刘、邓首长和战士们一样,臂挽着臂,手牵着手,在没膝污泥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连汽车和重炮都忍痛扔掉了。经过22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通过黄泛区,突过汝河、淮河,终于在8月27日进入大别山北麓的潢川、固始地区,胜利完成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空前壮举。    
    当刘邓大军惊现在大别山地区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方知我军意图,急调重兵防堵,企图拔掉刘邓大军这把已插进其心脏的刀子,但为时晚矣!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成功地为国共两党逐鹿中原的较量抢先走胜了一步险棋!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大秘书胡乔木后来在其回忆录中写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毛泽东几个月来心里郁积的“一块石头落地,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第四部分 决战决胜龙吟虎啸第30节 毛泽东称赞

    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地区,立即产生了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的神奇效应,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安全,犹如一把尖刀,直刺敌人心脏!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蒋介石立即调集33个旅进行全面“围剿”,大别山的形势骤然紧张起来了!    
    “中原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中原要大定,就要把大别山控制起来!”这是邓小平不可动摇的决心。为此,邓小平“全心全意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    
    要站稳脚跟,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关键有两条:一是打破敌人的军事围攻,二是开展土地革命取得广大群众的拥戴,用邓小平的话说,即“大量歼灭敌人和充分发动群众”。    
    邓小平对“控制”大别山自有“锦囊妙计”。1947年8月27日,即刘邓大军刚到大别山区时,邓小平就亲笔起草了《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的指示,以刘邓的名义一面上报中央军委,一面发给所属部队。    
    邓小平的韬略有六条:    
    (一)我军已胜利完成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之跃进任务,敌人追击计划完全失败。今后的任务,是全心全意地义无反顾地创造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并与友邻兵团配合,全面控制中原。    
    (二)实现此历史任务,要经过一个艰难困苦的过程,发展半年以上的时间。如不大量歼灭敌人和充分发动群众,要想站稳脚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切勿骄躁,兢兢业业,上下一心,完成每一个具体任务。    
    (三)应向全军说明,我们有完全胜利的把握。首先有陈谢兵团在伏牛山、豫西、豫南广大地区及山东大军在陇海路南北的互为配合。其次是我当面敌人只有二十三个旅,兵力分散,战斗意志薄弱,此次尾我失败,战略上愈显被动。再次是大别山区有长期的革命传统,且保存有游击战争的基础,我们有许多本地干部。特别是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全军上下一致的决心和信心,胜利是有把握的,虽有困难也是能够克服的。    
    (四)应向全区群众说明,我们是鄂豫皖子弟兵的大回家,他们的子弟在华北胜利了,壮大队伍了;说明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条件;说明我们决不再走。我们的口号是与鄂豫皖人民共存亡,解放中原,使鄂豫皖人民获得解放。    
    (五)在军事上,我们在最初一个月内,不求打大仗,而是占领城镇,肃清土顽,争取打些小胜仗(一两个团一次的歼灭战)。同时,特别注意引导大家熟悉地形,习惯生活,学习山地仗,为大歼灭战准备条件。但必须了解,如果我们不在半年内歼灭十个旅以上的敌人,就无法使群众相信我们不会再走而敢于起来斗争,我们也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因此,任何时候,全军都必须有高度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的准备。    
    (六)充分发动群众及其游击战争,同我们一块斗争,是实现我们战略任务的决定条件。而我军严格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整军风纪,是树立良好的影响,使群众敢于接近的先决条件。各级必须专门检查实现,万勿忽视。    
    邓小平的上述韬略、见解是非常切合实际、至关重要的。毛泽东阅后极为赞赏,立即指示转发彭德怀、东北局和华东局。    
    时局的发展正如邓小平所预料、所判断的那样,刘邓大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站稳了脚跟,出色地完成了战略任务。    
    先说“大量歼灭敌人”。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区后,蒋介石就命令白崇禧以23个旅的重兵扑向大别山!敌军来势凶猛,我军乍来刚到,为避敌之锋芒,挫其锐气,刘邓决定采取“避战”方针,以主力部队留在大别山区,在内线开展游击战,牵住敌人;以总部机关和少量部队分兵出击,跳出包围圈,转入外线,实施战略展开。这时,刘、邓分开,一里一外。刘伯承率部去淮西,在外线实施运动展开。邓小平率领李先念、李达组成一支精干的指挥所,坚守大别山,“方针就是避战,站稳脚,一切为了站稳脚跟”,与敌人周旋,声东击西,来回穿梭,“就这样搞了两个月”。在此期间,刘伯承率部开辟了大别山以西的广大淮西地区,由此把淮河变成了我中原解放区的内河,并实现了与陈粟、陈谢在平汉线的胜利会师;陈粟野战军和陈谢集团,积极实施对平汉、陇海两大铁路的破袭,歼敌二万余人。我军在中原其他战场的作战,迫使敌军从大别山调出13个旅的兵力,从而有力地解除了敌军对大别山区的围攻之势。经过刘邓大军及其友邻部队陈粟、陈谢三路大军的内外配合,积极作战,四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