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阅读的年轮-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务的窃喜。文化工业正是依赖这些钱,依赖人们在持有需求方面的财务安排,
才得以聚水养鱼,才得以弹足粮充和兵多将广,形成独立和日益壮大的产业,并
以雄厚实力进一步开发和调教大众亦即“受众”的持有需求,进一步源源不断地
制作出品牌或明星的时尚。在一个传统权威广受挑战和亵渎的时代,人们总算找
到了替代之物,让时尚正在成为新的权威,由大众供养并反过来强制大众。从这
个意义上来说,持有价值不是别的什么,它不是永恒和普遍的现象,不是什么天
经地义;它只是私产体制、富康阶段、传媒社会以及文化工业的产物——而文化
工业与持有需求互为前提,互为血源和母体,是人们自己造就出来然后再来造就
自己的力量,是自己的异在、异变和异化。

    文化工业的出现,正在鲜明折射出自然人与文化人的紧张,每一个人自己与
自己的紧张。

    这种对貂皮的消费,暴露了商品在使用价值之外,已经有了另一种重要的属
性:持有价值。

    其实,不光是狮城女士的貂皮与实用性无关,也不光是当今越来越多的服装
在男女消费者那里藏多于用,符号储备的意义多于用物储备的意义,在更多的消
费领域里,人们的购物行为也让传统经济学家们觉得可疑起来。BP机都是用来通
讯的吗?恐怕不是,众多第三世界的中学生腰里都别着它,但无从用起。哲学名
刊都是用来阅读的吗?恐怕也不是,众多高雅之士把它买来搁在书架或者餐桌旁
的显眼之处,并不打算真正翻上几页。风景旅游区是让人亲近大自然的,然而有
些游客千辛万苦驱车赶到这里,到头来几乎什么也没干,甚至对山光水色看都没
有看一眼,只是把自己关在宾馆里打一夜的麻将或者看一天的电视。他们并不在
乎这里的自然怎么样,他们只在乎这里的风景区很著名,是上流人周末或节日应
该来消受消受的地方,是不可不来的地方——而他们已经这样干了,事情就已经
完结。

    这些人的消费,显然只是一种持有(BP机、哲学名刊、旅游风景区的名声以
及其他一些人们认为很好的东西)的实现,因此品牌和明星当然最有可能成为他
们的目光所向。他们的需求不能说不是一种真实,不能说不是生命中的重要内容,
却已经大大偏离了实用(包括备用)的需要,偏离了传统经济学曾经奉为基石的
使用价值,正在被社会环境里扑朔迷离的心理/ 文化信号所虚构。在这个意义上
来说,他们身上如火如荼的持有需求,是第二级需求,是需求的转喻和能指。难
怪F。杰姆逊总是在日本、法国这些发达国家而不是在穷国,更多地发现生活“能
指化”现象。在我看来,所谓社会生活里的各种“能指化”,不过是对虚拟经济
和虚拟文化的另一种解读。

    需要指出,第二级需求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之后多了文化这一只“更
加看不见的手”,正在使供求关系出现扭曲和失常。既然偏离了人们的实用,市
场或可容纳的商品数量,或可出现的商品价位,便不再可能以人口一类的数据作
为测定基础,而只能被变幻莫测的文化潮流所左右。消费已不再是自然行为,而
是需要“引导”的,是“引导”出来的变数。文化潮流的这种引导可以刺激某些
商品的超常生产,却不会对潮流突变前后的生产过剩和市场动荡负责,更不会对
这种生产加之于自然资源的恶性榨取负责。某些传统经济学家的预测,相信地球
的有限自然资源在一段时间内还可以支持人类的生存,其前提是人类对使用价值
的需求尽管有弹性,却仍然有限,比如一日三餐就是一个基本限度。然而现代人
持有需求正在取消这个基本前提,它的重要特征恰恰就是无常和无限,它使一食
可费千金,一乐可费千金,使市场变成一个突然出现在现代社会里的无底洞——
再多的貂皮大衣也不一定能填满它。如果我们的商品生产在利润的驱使之下,开
足马力去填补这个巨大的空间,如果我们的生产和消费变成这样一种“无限制资
本主义(美国学者语)”,可以肯定,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只可能迅速加剧,不
光是貂皮,这个星球上所有的资源都将很快地耗竭一空。

    这个无底洞应该让人不寒而栗。

    /* 49 */第二部分贫困与贫困感(1 )

    我一直敬仰数学,抱怨“文革”中断了我的数学课程。我还相信,任何不能
充分运用数学方法的学问,不能成其为科学。不过,一个也许无知的问题一直在
跟随着我:数量化的方法如何适用于心理/ 文化现象?如果说,我们可以把蒸汽
机和棉花的生产销售数量化,甚至可以把教育、出版及其他高智能产业不无牵强
地数量化——把智能描述成工业货品的模样,但我们能不能计算一下持有价值?
能不能努一把力,弄出几个关于人们持有价值的开发、流通、储存、分配、实现
的数学模型?

    但愿是可以的。但愿有朝一日,任何一种心理/ 文化现象,这些忽有忽无、
忽聚忽散、忽大忽小的东西,统统在电子计算机的规划和控制之下,不再使有些
经济学家们神色茫然。

    在那个时候,经济学家们不但可以计算贫困,还可以计算贫困感。

    一般来说,贫困产生着贫困感;同样是一般来说,前者与后者似乎又并没有
什么必然联系。勉强温饱的人,常常可以自得其乐和自觉其足,在穷乡僻壤悠悠
然哼着小调。我访问乡下的时候,为了让这些农民相信眼下天天吃肉的日子算不
上皇帝的日子,相信还有比这里更清洁、更漂亮、更富足的村庄,外来人常常得
费尽口舌。听他们说起美国乡下的厕所里也喷香水和铺地毯,有些农民会冲着言
者哈哈大笑:“你诳人!”

    比较而言,倒是有很多丰衣足食的人,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家里
有了彩电、冰箱、VCD 、万元存款,还觉得自己可怜兮兮,简直他妈的活得不像
个人。有时候,他们的委屈在肉碗面前也可能有些动摇,他们的一些邻居和朋友
就可能及时地帮助他们坚定,用“外面世界很精彩”的种种传说,逼着他赶快放
弃高兴起来一下的念头。有一位作家曾在南方某个座谈会上就这样百思不解地说
过:“我还没觉得自己怎么穷,但周围的人非让你觉得穷不可!”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里,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足够根据,来发现自己的贫困。
西方发达国家就不去比了,光是在中国,传媒上告诉我们,每天都有那么多人在
消费“人头马”、“劳力士”、“皮尔。卡丹”、“奔驰”、高尔夫俱乐部以及
万元宴乃至十万元宴,影视中的改革家也多是在豪华宾馆里一身名牌地发布格言,
在这种超高消费的比照之下,什么样的工薪收入才能免除人们的贫困感呢?因为
自觉贫困,因为自觉贫困深重,人们当然没有理由要安心本职工作及其工薪收入,
没有理由不去业余走穴、投机宰客甚至贪污腐败,也当然没有理由要把自己的敬
业、道义以及守法看得那么重要。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很多人本来不算太贫困的
生活也贫困了,很多人足以让一般西方人也羡慕的优裕生活条件也黯然失色了,
贫困感像感冒一样到处流行。这种贫困感不但发生在真正的穷人那里,更多时候
是发生在不那么穷的人们那里——因为后者比前者更可能接触传媒,更有条件了
解到刺激自己的超高消费动态,并为之愤愤不已。常常是,对品牌和明星的持有
欲望,还有这种欲望在现实中或多或少的受挫,遮蔽了他们自己实际的富裕。

    事实上,如果透过传媒上的某些宣传花絮而深入实际生活,就可以知道,并
不是周围的中国人都在喝“人头马”,也并不是喝“人头马”的中国人都腰缠万
贯——我认识的其中一位,家里其实连一个像样的衣柜都没有。这就像挂着BP机
的中学生,可能还有学费之虞;穿着名牌衬衫的人,可能还得借钱治病。超前消
费只不过是穷人对体面的某种预支。从一个客观的标准来看,这些人不应该与名
牌洋酒有缘。然而当今的消费常常不是在“客观标准”下发生的,酒的使用价值
并不总是比持有价值更受到人们看重。这些人的持有需求发作,因此并不是想喝
酒,而是想喝“人头马”的品牌,喝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