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迷失在康熙末年-第6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凌啸大吃一惊。色变而愕,“为什么?皇阿玛,难道您认为调整士农工商秩序是不对地吗?”

康熙指了指身边的两杯羊奶,一边示意赐奶,一边呵呵笑道,“啸儿此言差矣。朕不是认为你说的调秩序不对,而是朕觉得,朝廷暂时不能颁发这样的诏书而已!上次你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对朕也是颇有启迪。朕细细思考,自秦始皇恨及吕不韦而打击商道以来。直至北宋都是严压商者,然南宋偏安容商,蒙元忽必烈重商,前明东林党更是有六成来自富庶江南。几百年潜移默化之中,其实,士农工商早已经不再是原先模样。呵呵,律法,不许商人穿绸缎,可你在街上看看,除了官绅,那些布衣之内穿了绸缎的又何尝不是富贾?律法。偏重打压商人捐官,可朝廷历来的捐班,上至道台下至监生,又有多少是农工能有钱捐官捐出身的?可以说,钱能通神之下。其实早就已经是士商同流、儒贾相通了。这不仅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你的‘士商农工’说,而且。也更加坚定了朕扩大和稳定这种苗头的决心,绝对不会再干重农抑商的逆流蠢事了!”

凌啸听得直点头,看来一阵启蒙地熏陶之后,悟力非凡的康熙,已经能举一反三地,自己从新式角度去看待明朝中叶以后的资本主义萌芽了。

见女婿频频颔首赞同,康熙面露得色,更加喜悦地说道,“不过,啸儿,你永远不要忘记了那般腐儒们的心态,他们是从骨子里面瞧不起商户的,这是几千年圣贤书重义轻利的灌输结果,想要一纸诏书就轻易改变,反倒会生出新的纠纷。你也不要忘记了,在我大清的治下,关乎九鼎之重的,除了能说会道的读书人之外,还有不下五十万户地乡绅老财!嘿嘿,他们坐拥全国三成田土,节制其下四成佃户,日常的作为,和那些商人离得更远,内心深处也更加瞧不起商人!乡绅老财们这种能穿绸缎、优先捐进、免除徭役的优越感,已经享受了千年,呵呵,反正这三样些许不公,商人们又不是承受不起,咱们,犯得着去揭掉这本就千疮百孔的遮羞布,犯得着去捅这个可能惹起乡土不稳地马蜂窝么?哈哈,有那个打口水仗的闲工夫,咱们还不如就想方设法扩大商人群体的规模和财力呢!”

这番话,让凌啸听得是肃然起敬,康熙这种重实不务虚的态度和手法,更是让凌啸钦佩不已。

是啊,当今,有当今的国情,至少,康熙口中的地主阶层,不仅是凌啸所未接触和后世无法想象的,而且,他们对于社会稳定的关系之重,显然也是不容忽视地。康熙说得很对,等商人阶层的规模和财力更加大了之后,政治上的主张他们自然会去争取,到时候翁婿两人再顺水推舟,还不是水到渠成?可关键的问题是,在这个凌啸并不十分熟悉的封建王朝中,自己该做出怎样地政策部署,才能扩大和发展商人阶层呢?

正凝神苦思之中,康熙又一层道出,听得凌啸一愣一愣,连呼老康深谋远虑。

“啸儿,朕不管你要怎么超越,然有一件事,乃是现在就该要即刻须办了的,那就是,全国财赋大统查!不弄出一个对比地数字,谁知道今后三五十年的革新成绩到底如何?有了成效又没有黑纸白字的佐证,咱们岂不是百忙一场,找谁哭去?哼,朕可不希望成功后,青史对朕的功绩语焉不详呢!”

凌啸正要拍腿大赞,不料康熙却迅速展现了狡诈伎俩的一面,把凌啸的钦敬推向极致,“不过,现在这个时候,连老鼠都知道啸儿你要变法了,可不能让那些省府州县给高报了,到时候看咱君臣的笑话……嗯……所以,这个大统查,绝对不能用变法对比的名义来搞……用刷新吏治,清理钱粮。即往不咎。这一来,这些家伙所上报的定然偏低,还不是为咱们多争取了余地?嘎嘎,万一朕和你走了弯路,回旋空间就会大多了!哈哈。”

马蹄袖一阵翻飞,凌啸终于忍不住拜服下去。因为,在老康展现出统计署署长素质的同时,凌啸也忽地发现,自己的烦恼也随之有了一个可寄望的解决之途,财赋大统查的结果,无疑也是当今国情的一种宏观展现。

数据到手之日,便是他凌啸对症下药之时!

  第五百四十二章 婿也军国!

促商却不从政治地位着手,变法前进行财赋大统查。康熙所谈的这两点,无一不是展示了他作为君主的老成谋国。

无论如何,这次变法,既然是自上而下的改良,康凌也是脱胎于这个世界的君和王,那他们就不能推行疾风骤雨式的裂变,去打破旧世界创建新秩序,而是必须在继承过往中,尽量保持社会平稳,通过几处关键着力点去渐进式的演化,所以,这种着力点,康凌就必须把它给找准了,既要能一矢中的,又要能事半功倍。否则,整个改良就会是一个缓慢过程,横生夜长梦多的波折!

而凌啸从其中所领悟到的,自然也决不是一星半点。不惟如此,他对康熙五体投地式的拜服,更多的是庆幸,庆幸于上天赐予了在才情上和自己能互补的康熙,和他一起去改造这个中华历史上的临界时代。

男人间的靠背相倚,多在无言。凌啸破天荒的没有马屁熏天,甚至于还一言未发,但康熙感受到了女婿的凝诚和恳服,摆手笑道,“起来起来,啸儿不必如此。现在轮到你来讲讲超越的步骤了,呵呵,朕可是还一直记得你的六字方针中,还有一个‘改角色’未尝阐述呢。如何,朕抛砖引玉了,今日,你可能让皇阿玛领略高论?”

此时的凌啸也备受启迪,思路瞬间泉涌如注,端起奶茶一饮而尽,斩钉截铁地说道,“皇阿玛。‘改角色’说的是政治体制改良,就好比您不愿现在就提高商人政治地位一样,时机未到啊。而儿臣以为,第一步骤就该是。在现有政体下尽最大努力去扩大商贸规模。。。。内外关榷齐齐减税!”

康熙骇然一顿,熟视凌啸片刻便追问,“减税?为什么!”

凌啸给康熙奉了奶杯,侃侃而谈,“朝廷设立的江关十余处,一年所收不过七十万两白银。这些银钱,既比不了一个中等省份的财赋,且大部分落入了各级关榷官吏地腰包之中,往往收上来的是七十万两,而商人们却其实付出了三百万左右的代价呢!朝廷在这些内外关榷上收益不大。害处却是颇为严重,它使得大江南北上的漫漫商途,壁垒林立如越国境。奸官勒索形同定制,实为鸡肋之举!皇阿玛,促商地第一要务,就是要让商道保持通畅,成本费用降低。商人们才会扩大投本,而重利坦途之下,业外之人。才会对商之一业趋之若鹜,纷纷加入其中啊。儿臣知道您最爱民,屡次下天下‘永不加赋’,并轮流豁免各省赋税,何不秉持这一爱民精神,这一回,着重豁免商途关榷的苛捐杂税呢?”

康熙坐龙椅三十几年,焉能不知道各地国税关榷上的流弊?苍蝇也是肉,一下子要他舍弃每年几十万两的国库收入。着实还有些反应不过来。废了半天的劲,几番寻思,老康才算是理清了凌啸没说出来的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商业发展扩大后,地方税收上的增益,远远能够弥补这一豁免。。。。。赫,还真是舍得舍得,不舍就不得呢!

不过烦恼又来了,康熙望着出手不凡的凌啸,问道,“啸儿,你一巴掌打翻了几千关榷上官员胥吏的饭碗,这些人也要吃饭啊,该如何安置?”

凌啸听他这么问,就知道老康已经同意了自己的建议,笑道,“阿玛,是部分豁免而已,又不是裁撤,哪里可能会有几千人齐齐下岗地盛况?这一次豁免,儿臣琢磨着最多不过削减上千官员胥吏,嘿嘿,皇阿玛,俗话说得好,没有吃过猪肉也看到猪在地上走,他们这些人啊,多年来在关榷供职,商人们的那一套早就是耳熟能详的,十个榷官九个商,早就不知道在副业里暗中赚了多少了,加上关榷中昔日同僚人面熟络,您还担心他们没有生路?儿臣敢打赌,豁免减税令一下达,只要在日后节省地俸禄开支中,适当拨给一些离职补助,他们这些丢官去职的人,就是最好的后备商人咧!”

康熙可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品着奶子细思,却是觉得句句在理,刚要拍大腿儿称赞,却忽地醒悟过来,幽幽道,“你。。。。啸儿你,你是不是早就再算计这帮人的吧?难怪别人说你是毒药的。。。。不过,按你这么一说,这些关员们也地确是扩大商人阶层的绝好后备,呵呵,毒得好,毒得妙啊!”

“呵呵,知儿臣者,阿玛也!”

见被康熙识穿了,凌啸不禁老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