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门法律-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浓肠胃之药,是欲为火湿热立帜也,其孰辨之?
  《内经》曰∶肠 便血,身热则死,寒则生。又曰∶肠 下白沫,脉沉则生,浮则死。肠 之候,身不热,脉不悬
  绝,滑大者生,悬涩者死,以藏期之。又曰∶阴阳虚脱,肠死,泄而夺血,脉沉微,手足逆,皆难治。
  《脉经》曰∶肠 下脓血,脉沉小留连者生,数大发热者死。又肠 筋挛,脉细小安静者生,浮大坚者死。
  噤口痢,乃胃中湿热之毒,熏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闭塞,而成噤口之证。亦有误服涩热之药,而邪气停于胃口者,
  用人参、石莲子等分,煎服强呷,但得一口下咽,虚热即开,更以二味为末,频频服之。
  治噤口痢,多有用黄连者,此正治湿热之药,苦而且降,不能开提,况非胃虚所宜,昌故不敢取用。有用田螺捣如
  泥,纳脐中,引火热下行最妙。但郁热宜一开一降,未可徒恃一法。有用丁香、砂仁之属,以火济火,则杀人之事矣。
  休息痢者,乃乍作乍止,或因邪气未曾涤尽,遽止而复作者是也。或初愈恣食浓味,及妄作劳,皆能致之。
  《金匮》云∶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休息痢,止而不止,正气既虚,邪复不尽,未可言下。此证止之已久,其正已复,其积未除。故须下之。
  《原病》式云∶白痢既非寒证,何故服辛热之药,亦有愈者?盖辛热之药。能开发肠胃郁结,使气液宣通,流湿润
  燥,气和而已,此特其一端也。甚有先曾通泄,或因凉药太过,脉微沉细,四肢厥冷,即宜温补升阳益胃理中之属。至
  云概不可用热药,亦非通变之精妙也。
  《机要》云∶后重则宜下;腹痛则宜和;身重则除湿;脉弦则去风;脓血稠粘,以重剂竭之;身冷自汗,以热药温
  之;风邪内结宜汗之; 溏而痢宜温之。
  仲景治下痢,可下者悉用承气汤。大黄之寒,其性善走,佐以浓朴之温,善行滞气。缓以甘草之甘,饮以汤液,灌
  涤肠胃,滋润轻快,积行即止。
  凡先泻而后痢者逆也,复通之而不已者虚也。脉微迟,宜温补。脉弦数为逆,主死。产后痢,亦宜温补。
  腹痛因肺金之气郁在大肠之间者,以苦梗发之,后用痢药。
  肛门痛,热留于下也。初病身热,脉洪大,宜清之,黄芩芍药汤。病患身冷自汗,宜温之,理中汤。
  下血者,宜凉血活血,当归、黄芩、桃仁之类。风邪下陷者,宜升提之。湿热伤血者,宜行湿清热。下坠异常,积
  中有紫黑血,而且痛甚者,此为死血,用桃仁、滑石行之。
  血痢久不愈者,属阳虚阴脱,用八珍汤加升举之药。甚有阵阵自下,手足厥冷,脉渐微缩,此为元气欲绝,急灸气
  海穴,用附子理中汤,稍迟之则死。
  凡下痢纯血者,如尘腐色者,如屋漏水者,大孔开而不收如竹筒,唇如朱红者,俱死。如鱼脑髓者,身热脉大者,
  俱半死半生。
  久痢血,脉沉弱,诸药不效,以十全大补汤,加姜枣少入蜜煎服。
  【律三条】
  凡治痢不分标本先后,概用苦寒者,医之罪也。以肠胃论,大肠为标,胃为本;以经脉论,手足阳明为标,少阳相
  火为本。故胃受湿热,水谷从少阳之火化,变为恶浊,而传入于大肠。不治少阳,但治阳明,无益也。以少阳生发之气,
  传入土中,因而下陷,不先以辛凉举之,径以苦寒夺之,痢无止期矣。
  凡治痢不审病情虚实,徒执常法,自恃颛门者,医之罪也。实者邪气之实也,虚者正气之虚也。七实三虚,攻邪为
  先。七虚三实,扶正为本。十分实邪,即为壮火食气,无正可扶,急去其邪,以留其正。十分虚邪,即为淹淹一息,无
  实可攻,急补其正,听邪自去。故医而不知变通,徒守家传,最为误事。
  凡治痢不分所受湿热多寡,辄投合成丸药误人者,医之罪也。痢由湿热内蕴,不得已用苦寒荡涤,宜煎不宜丸。丸
  药不能荡涤,且多夹带巴豆、轻粉、定粉、硫黄、瑙砂、甘遂、芫花、大戟、牵牛、乌梅、粟壳之类,即使病去药存,
  为害且大。况病不能去,毒烈转深,难以复救,可不慎耶!
  卷五痢疾门
  痢疾门方
  属性:《金匮》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蒌实汤(方见疟疾门)昌按∶此方乃少阳经半表半里之的药,原用半夏之辛温,
  半兼乎表。今改用栝蒌实之凉苦,半兼乎里。退而从阴则可,进而从阳,不胜其任矣。然不必更求他药,但于柴胡增一
  倍二倍用之,允为进之之法也。
  活人败毒散(方见三气门) 昌按∶活人此方,全不因病痢而出。但昌所为逆挽之法,推重此方,盖借人参之
  大力,而后能逆挽之耳。《金匮》治下痢,未及小柴胡汤,后来方书不用,犹曰无所祖也。至活人败毒散,夏秋疫疠诸方,
  莫不收用之矣。而治下痢,迥不及之者何哉?遍查方书,从无有一用表法者,惟杨子建治痢,广引运气,自逞狂能、名
  其方曰万全护命汤,采用活人之半,川芎、独活、桔梗、防风、甘草,而增麻黄、官桂、 本、白芷、细辛,一派辛温
  辛热之药,且杂牵牛峻下于内,百道方中,似此无知妄作,一方言表,不杀人哉。再阅洁古七方,虽为平淡无奇,而老
  成全不犯手,兹特录之。其他备用诸方,亦各有取义,以俟临病采择。
  大黄汤(洁古) 治泻利久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上用大黄一两锉碎,好酒二大盏,浸半日
  许,煎至一盏半,去渣,分作二服,顿服之,痢止勿服,如未止再服,取利为度,后服芍药汤和之。痢止再服白术黄芩
  汤,尽撤其毒也。
  芍药汤(洁古) 行血调气,《经》曰∶溲而便脓血,知气行而血止,行血则便自愈,调气则后重除。
  芍药(一两) 当归 黄连 黄芩(各半两) 大黄(三钱) 肉桂(二钱半) 甘草(炒) 槟榔(各二钱) 木
  香(一钱) 如便后脏毒,加黄柏半两。 上九味,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如痢不减,渐加
  大黄,食后服。
  白术黄芩汤(洁古) 服前药痢疾虽除,更宜调和。 白术(一两) 黄芩(七钱) 甘草(三钱) 上 咀,
  作三服,水一盏半,煎一盏温服。
  黄连阿胶丸(《和剂》) 治冷热不调,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口燥烦渴,小便不利。 黄连(去须
  三两) 阿胶(碎炒一两) 茯苓(去皮二两) 上以连苓为细末,水熬阿胶膏,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
  米汤下。
  白头翁汤(《金匮》) 白头翁(二两)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
  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加减平胃散(洁古) 《经》云∶平时皆以胃气为本。如下血,则脾胃虚损,血水流于四肢,却入于胃,而为
  血痢。宜服此方,以养脾胃。 白术(一两) 浓朴 陈皮(各一两) 木香(一两) 槟榔(三钱) 甘草(七钱) 桃
  仁(一两) 人参 黄连 阿胶(炒) 茯苓(各五钱) 上 咀,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温服无时。血
  多加桃仁。热泄加黄连。小便涩加茯苓、泽泻。气不下,后重加槟榔、木香。腹痛加官桂、芍药、甘草。脓多加阿胶。
  湿多加白术。脉洪大加大黄。
  苍术地榆汤(洁古) 治脾经受湿,下血痢。 苍术(三两) 地榆(一两) 每一两,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槐花散(洁古) 青皮 槐花 荆芥穗(各等分) 上为末,水煎,空心温服。
  犀角散 治热痢,下赤黄脓血,心腹困闷。 犀角屑(一两) 黄连(去须微炒一两) 地榆 黄 (各一两)
  当归(半两炒) 木香(二钱五分) 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渣温服无时。
  黄连丸(一名羚羊角丸。) 治一切热痢,及休息痢,日夜频并。兼治下血,黑如鸡肝色。 黄连(去须二两
  半) 羚羊角(镑) 黄柏(去粗皮各一两半) 赤茯苓(去皮半两) 上为细末,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
  蜜汤下。暑月下痢,用之尤验。一方用白茯苓,腊茶送下。
  生地黄汤 治热利不止。 生地黄(半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