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从中原战略上看,刘秀想要通吃张步、董宪这两条“孤龙”,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分割成互不连接的两部分,各个击破。然而,庞萌的反叛,使得张步、董宪这两条“孤龙”,有着“连片”的可能。
  此刻,刘秀虽然在火头上,焦躁烦乱,但是他并没有被气糊涂。他非常清楚:一旦桃城失陷,任城必危。任城若继续陷落,则东平国全境不保。如此一来,庞萌就会与张步南北联络,再加上东海郡的董宪,三人势力联成一片,其势将会不可收拾。这样一来,统一中原的目标又将变得遥遥无期。已经打了整整七年了,还要打多久才算完?一想到这里,刘秀就感到更加烦躁。根据前线的奏报,必须立即出兵,以解桃城之围。
  可是,由于大司马吴汉等人迟迟不至,他手下只有几千名近卫亲兵,如何能够去解桃城直围?
  就在刘秀苦思对策之际,南边的董宪又出现了新情况。起初,董宪听说刘秀御驾亲征的消息,心中大恐,为了确保老巢兰陵的安全,他急忙率刘纡、苏茂、佼强诸部放弃了下邳,退守兰陵,准备死守城池。不料,庞萌反叛的消息传来,使他心中重新点染了希望。
  为了做最后的挣扎,他以攻为守,令苏茂、佼强为主将,点齐大军三万北上,直奔桃城去协助庞萌攻城。苏茂、佼强赶到后,与庞萌兵合一处,共同急围桃城。在蒙城的刘秀,得报之后,再也坐不住了。他紧急下令:放弃一切辎重,只带少许口粮,亲率轻骑三千,轻装前进,星夜来援。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刘秀亲率汉军日行二百里,终于赶到了东平国的亢父县。到了此地,距离桃城只有七十里了。当时,随行的文武百官,屁股被马鞍磨出了血,叫苦连天。士兵们也是一样,人困马乏,再也无法继续前进。文武官员觐见,劝谏刘秀:“陛下!臣等实在是走不动了!士卒也是疲惫不堪,望陛下今日留宿此地,明日再走不迟!”刘秀不许,厉声断喝道“桃城若失,任城难保!兵贵神速,再敢多言,立斩不赦!”
  于是,全军继续前进,又走了十里,终于抵达任城县境内,距离桃城只有六十里了。刘秀一入境,火速派人打探。一会儿,探马回报:“启奏陛下!桃城还在我军手中!”刘秀听了,这才放下了心。他传令三军:“安营!就地休息!”
  次日清晨,围困桃城的苏茂、佼强两部听说汉军来援,亲率精锐士卒前来挑战。汉军诸将见敌军前来,纷纷请战。刘秀不许,他一面高挂“免战牌”,,以避其锋。一面严令士卒们好好休息,养精蓄锐。
  此刻,敌军有数万之多,而汉军只有数千轻骑兵。众寡悬殊,显然是难以克敌。刘秀先派人接近桃城,散布自己亲自来援的消息,以激励守城官兵的士气。另外,他火速派人到附近各地,去召集主力汉军前来会战。
  几日之后,探马打听到大司马吴汉等人的军队在东郡集结,他急令使者飞驰去召他率部前来。对于苏茂、佼强两部的挑战,他一概不理,坚守不出。
  此刻,庞萌、苏茂、佼强等人会合后,士气大振。又见刘秀逡巡不战,必然有异谋。为了赶在汉军主力抵达之前取得主动,他们除了留下少数兵马警戒刘秀所部以外,集中主力,向桃城汉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但是,他们的进攻遭到了桃城之中的大汉守军顽强抵抗。庞萌、苏茂攻击了整整一天,也没有拿下城池。
  再说桃城守军。这天夜里,守城士卒们听到城下隐隐有人呼喊:“圣上亲率大军赶来救你们了!就在城外!大司马的主力,马上就到了!”放哨的士卒马上将这一消息禀报了汉军守城的最高长官。长官聚集士兵高呼:“弟兄们!圣上已经亲率大军,赶来救我们了!我等一定要死守桃城!击退贼军!”士兵们听了,士气高昂,高呼:“死守桃城!击退贼军!死守桃城!击退贼军!”
  精神的鼓舞,道义的力量,使得这座看似弱不禁风的小城,居然成了一座固若金汤的要塞!庞萌、苏茂、佼强等人一连攻击了二十多天,桃城依旧是安如盘石,岿然不动。扭转乾坤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这天,端坐在桃城之外大营之中的刘秀,得到探马火速密奏:“启奏陛下!大司马亲率主力数万,已经到城下了!”刘秀大喜,立即亲自登上寨楼瞻望,果见西北方向尘土飞扬,一支汉军疾驰而来,旗号正是“大司马吴”!刘秀大喜,急令麾下人马全体集合,开门杀出!
  在两股汉军洪流的冲击之下,庞萌、苏茂、佼强等人的阵脚大乱,再也顶不住了。庞萌、苏茂、佼强这支疲惫之师,如何能够抵挡得住养精蓄锐多时的汉军?庞萌、苏茂、佼强等人大败,夜弃辎重逃走。
  解决了庞萌、苏茂,就该收拾南边的董宪了!七月四日,刘秀不失时机地率军南下,火速抵达沛县。紧接着,他马不停蹄,入驻湖陵,准备一举全歼董宪!董宪得到败报,让刘纡率其军数万人进驻昌虑,自己带领精锐在新阳一线防御。
  董宪大败,退守昌虑(在山东省藤县东南),吴汉于是进占新阳(在山东省枣庄西北)。董宪布下了“一字长蛇之阵”,准备全力组织汉军进入东海郡。
  刘秀得报,立即令吴汉率领汉军主力南下,前往新阳攻击这条长蛇之阵的“蛇头”。拿下了新阳之后,汉军就卡断了董宪的粮道和退路。董宪非常惊恐,又召集五校军余部骑兵数千人驻扎在建阳,距离昌虑大约只有三十里。此刻。刘秀亲率本部赶到蕃县,距离建阳只有百余里。
  诸将请求出击,刘秀不听。因为他知道董宪所部五校军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因此,严令各地坚壁清野,不得出战。不几天,董宪由于粮尽,无法坚守,只能出城逃走。刘秀张开大网,下令诸军总攻。激战整整三天,董宪所部五校军全军覆没,余部则四散奔逃。大司马吴汉追击,五校军大将佼强率领余部投降,苏茂则率残部向北投奔张步去了。董宪、庞萌率部逃入缯山。他们收拾散兵游勇,总共才收罗到数百个骑兵。其旧部听说董宪还活着,再次叛变,重新将董宪迎入郯城。八月六日,刘秀率军抵达郯县城下,留大司马吴汉率汉军攻城。自己则亲率大军攻击彭城、下邳。不出几日,吴汉很快就拿下了郯城。董宪、庞萌逃往朐县,刘纡则不知所终。不久,董宪部下的士兵高扈杀了董宪、庞萌,持着二人的首级到汉军营地来投降。
  至此,徐州境内的流民军余部、更始政权、梁王刘永、流民军残余势力全部被铲除。
  建武五年(西元二十九年),对于刘秀来说是成果丰硕的一年。这一年,刘秀不仅在东线战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且在久久没有佳音的南线战场,汉军也传来了捷报。
  这年二月,征南大将军岑彭攻克夷陵,扫地大将军田戎的势力全线投降。城破之时,田戎只身逃往巴蜀,前去依附公孙述。公孙述为了笼络田戎,册封其为翼江王。田戎走后,他的妻子、儿女、宗族以及部下数万人全部被岑彭俘获。
  黎丘方面也传来了好消息。自从建武三年七月,岑彭率汉军抵达黎丘城下以来,汉军将楚黎王秦丰围困在这座城市已经接近两年了。岑彭南下之后,他的继任者―――建义大将军朱祐依旧在继续围城。两年时间过去了,黎丘的粮食再多,也支撑不住了。
  到了建武五年六月,朱祐趁秦丰粮尽,率领汉军猛攻城池。这次,“硬汉”―――秦丰再也无法坚守,无可奈何之下,他率众开门投降。按照刘秀去年十一月的那道旨意安排,对负隅顽抗的秦丰应该就地处决,并灭其三族。然而,心存仁厚的朱祐,却没有这样做。为了收取人心,他将秦丰及其三族家属收监,然后用槛车送往洛阳报捷。
  这件事情,很快被刘秀知晓。远在淮北的大司马吴汉知晓之后,面露愠色。他与朱祐素来不睦,矛盾很深。当年,朱祐围攻洛阳之时,知情不报,导致围攻东门功亏一篑,吴汉对此极为不满。再加上在“邓奉事件”中,朱祐被邓奉俘获,而且在其军中成了座上客,吴汉深其以为军中将领之耻。特别是由于邓奉事败之后,朱祐为其说情,极大地触怒了吴汉,因此吴汉对其深恶痛绝。其实,这些都是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朱祐为人质朴直率,尊尚儒学。为将出征,以克定城邑为本,多乐于受降,不图首级之功。他又严紧士卒不得虏掠百姓。而各部军人乐于放纵,贪图财物,对于朱祐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