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敏感的隗嚣,顿时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要想保住自己的地盘,再也不能再这么无所作为地傻等下去了!如果再不采取行动,后悔就来不及了!
  为了与刘秀暗中对抗,在击退了卢芳的入侵、安定了北边形势之后,他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南边,他要与这位历来不入他“法眼”的公孙子阳联络,打算与之联手。不过,为了慎重起见,他还是想先摸一下“公孙皇帝”的底牌。于是,在这年的十月,隗嚣决定派早年的好友马援为使者,出使成都去探探虚实。
  这位神秘的使者马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四)马援其人
  隗嚣之所以主动派人与巴蜀方面联络,完全是为了应付日益加深的战略上危机。迫于形势,他不得不改弦更张,破天荒地向一向瞧不起、多次侮辱过的这位“成家皇帝”主动伸出“橄榄枝”。此刻,他心里也有几分懊悔: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扯诏杀使,毁印拒爵,做的真是太绝了!如今却要上门求人,情何以堪?如果公孙述“以牙还牙”,那该怎么办?
  政治家与道德家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的脸皮厚度犹如城墙拐角一样。在他们的哲学之中,政治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过,该讲的面子还是要讲的。在遇到困难之时,“托关系”、“走门子”,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做事的传统习惯。搞政治,更是离不开“人脉”关系。对于过去的这点“宿怨”,如何能够难倒精明过人的隗嚣?他派出的这位密使马援,不但是公孙述的同乡,也是其早年的好友。隗嚣的意思是:公孙述,你不会为了报复我,把你的同乡兼好友也宰了出气吧?
  隗嚣派马援出使成都,确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选择。
  马援字文渊,与公孙述一样,同是右扶风茂陵县人。其实,马援的祖籍不在关中,而在那片“多慷慨悲壮之士”的燕赵大地。他的家门显赫,是闻名天下的将门世家。
  马援远祖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赵奢。当年,赵惠文王为了褒扬赵奢御敌安国之大功,赐封其为马服君。“马服”二字的意思,就是能够“驯服马匹”之意。赵奢之子,就是那个只会“纸上谈兵”,葬送了赵国的前途命运,最终被秦将白起在长平坑杀了四十万精兵的赵括!赵括死后数年,赵国被秦国消灭,而他的子孙依然居住在赵地。秦王嬴政二十六年(西元前二百二十一年),嬴政消灭六国,混一天下。在严酷环境下,赵奢、赵括的子孙不敢再姓赵,而是改以“马服君”为姓氏,改而姓马,隐姓埋名,依旧居住在河北邯郸,安安分分地生活了数十年。
  到了汉武帝时期,沉沦多年的马氏家族开始复兴。一些家族后裔逐渐入仕,在赵地做到了二千石高官。此后,朝廷颁诏修建茂陵,要从各地征集守陵民为城邑。于是,马氏家族举族应征,从邯郸搬迁到关中,迁到茂陵县定居,成了汉武帝刘彻的守陵邑民。
  马援的曾祖父马通,曾以军功被加封为重合侯。就在马氏家族重现昔日祖上荣光之际,却横空遭遇了一场大难,几乎要举族覆灭!
  当时已是武帝末年,由于累年对匈奴征战,国家表面强盛,实则外强中干。晚年的刘彻宠信奸人江充,嗜杀成性,人心不安。为了确保家族利益,由于江充也是赵国人,马通之兄马何罗就去攀附这位老乡,以求避祸。马何罗与江充一见如故,私交甚厚。“巫蛊之变”中,江充被杀。马何罗担心自己也被株连,竟然携带利刃潜入宫掖刺杀汉武帝。结果被金日磾发觉,马何罗被擒伏诛。马通因受其兄之案牵连,爵位被废黜,获罪被杀。马通死后,马氏家族的生活条件一落千丈。由一个“钟鸣鼎食”之家,一下子变成了平民,生活陷入了困顿之中。
  十多之年,汉宣帝刘恂即位,马通之子马宾在朝廷里做郎官。汉宣帝曾令其着节仗出使各地,由于马宾没有具体官职,只是一个后备补缺的郎官,皇帝就特别给予了其一个特别的称呼,叫做“使君”。因此,人们都尊称其为“马使君”。“马使君”之子名叫马仲,他的仕运不佳,最高只做到“玄武司马”的低级武官。马仲,就是马援的父亲。
  马仲共有四子:长子马况,字长平。次子马余,字圣卿﹑三子马员,字季主。四子马援,字文渊。马氏兄弟四人,皆有才能。王莽篡国后,由于他的祖上在魏郡,亦属赵国旧地。因此对马氏家族予以重用,故而马况、马余、马员兄弟三人都成了二千石高官。在衰落了三代之后,马氏终于中兴家门,光耀门庭。
  而马援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因为他的年龄太小,还没有成人,当然也就无法做官了。当他十二岁的时候,父亲马仲去世了。有三位长兄罩着,他自然是衣食无忧,而且给他提供了一切必要的生活费用,供养他读书。
  “长兄为父,长嫂为母”。马况的年龄比马援大了数十岁,从年龄上说足以做他的父亲。马援小时很聪颖,深得大哥的喜爱。马况怜悯这个过早失去了父爱的小兄弟,将他带在身边,对他呵护的很周到,视如己子。在马况的监护之下,马援逐渐长大成人。
  马援年龄稍长之后,大哥又出钱供给他读书。他的悟性极高,读书颇有见解,胸怀大志,器宇非凡。马况看着小弟如此见识,内心也是非常的欣慰。不过,为了精益求精,同为饱学之士的马况觉得弟弟还有必须不断深造,就为他寻访名师。
  当时,马况调任河南郡做太守。颍川郡人满昌擅长《齐诗》,也在当地开馆授学。《齐诗》是西汉《诗经》的著名学术流派之一,满昌也是当时的著名学者。马况就让马援就前去拜其为师。于是,马援就成了导师满昌座下的《齐诗》专业的“研究生”。不过,马援读书与后来的诸葛亮一样,从不寻章摘句,只求通达大义、观其大略而已。这样的读书方法,成绩自然好不到那里去。很快,马援就感到有些郁闷。
  当时,马援有个同学名叫朱勃,是个远近闻名的“神童”。朱勃是右扶风人,十二岁时就能背诵《诗经》、《尚书》。当时,马援才刚刚开始学习《诗经》,看到朱勃的优异表现,马援自愧不如,时常觉得有些若有所失。更令马援郁闷的是,这个“神童”朱勃还时常来太守府上拜望马况,言辞温文尔雅,彬彬有礼,马况似乎也很赏识他,以礼相待。对此,马援有些憋气,很不高兴。
  马援情绪的变化,大哥马况很快就觉察到了。为了安抚弟弟,他亲自斟了一杯酒,来到马援房中安慰他:“朱勃是小器,不过是早熟一点而已!以我看来,他的聪明才智,不过尽此而已。我可以预言,最终他还是必将从学于你,不要怕他!”然而,对于大哥的话,生性倔强、好强的马援始终听不进去。
  也许是出于年轻人固有的好胜心作祟,马援对于朱勃始终是耿耿于怀。见了朱勃,从来都是不以为礼。而朱勃本人却对此毫不介意,对于马况,朱勃还是一如既往地恭敬有礼。奇妙的是,对于这位学习成绩远远不如自己的马援,他也是一样的尊敬。而马援却始终鄙视、怠慢朱勃,很是看不起他。两人之间的关系,甚至在几十年后都是如此。
  由于马援读书粗疏,他的老师满昌对他并不看好:做学问的人,如此粗枝大叶怎么行?对于老师的不太看好,他也有察觉。他想:跟着这老头子念一辈子书,最终能够得到什么?大丈夫就应该建功立业!于是,马援开始对自己的前途另做打算:干脆不念了!出去做官!
  此刻,马氏兄弟四人都是高官:老大马况是河南太守,老二马余是中垒校尉,老三马员是增山连率,而老四马援却是个“白丁”。对此,马援心里很不是滋味,心中有些情绪:你们都做了大官,都有了事做,我已经是成年了,却没个正当营生,如何自立?像这样下去,难倒一辈子靠大哥养活吗?于是,他向马况提出了要求:“大哥!我也想与你和二哥、三哥一样,也去做官!”按照当时的制度,各郡太守都有举荐人才做官的权力。马况问:“你想去哪里呢?”马援慨然道:“小弟愿去边陲,为国家建功立业!”
  此刻,马况正病着。听了弟弟的要求,对他说:“马援!你也已经长大成人了,确实应该出去做事了。就像能工巧匠不应埋没自己的技艺一样,应该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你的想法很好,大哥支持你!”不过,他还是轻轻叹了口气:“以大哥来看,你是个大器晚成的人才,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