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搅乱三国-第2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但这阻挡不了杜濩当时的热血沸腾,回去后兴奋的他先是把宴会上曹智的一言一行传达给了朴胡﹑袁约等跟随在曹智身边的蛮军将士听。

、屋、他们都被感染,少数民族相对来说比汉人要容易动情,离开宜春时他们都向天发誓,此生誓死追随在曹智曹主公左右,无论生死,都要跟着曹智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

就在杜濩煽自己耳刮子的时候,直把在斗嘴的许褚和祢衡也吓了一大跳。祢衡更是夸张的走到杜濩面前,看他是不是被这么多金银财宝吓傻了。

众人开了一阵玩笑,祢衡马上把事情引回正题上,他问曹智:“主公,金银虽多,但少收那么多赋税,依然解决不了我们今后的粮草问题。”

曹智明白,祢衡指的是丹阳一万五千兵马和几百号郡府官员及其家属未来一年的吃饭问题。

光有钱是没用的,曹智是带给丹阳一些军粮,但顶多也就够用三个月,曹智现在要免的是一年的田租税,这是不得了的事情,现在每个郡或是州,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田租税,没了这份大头,拿什么来养活zf官员,拿什么来养活日益庞大的军队。光靠那每人八个钱的“口税”曹智还要将两成,这么点收入是养不活这么多人的。

曹智的解决方案是“买!”,用他的话说,叫“刺激经济,拉动内买”。他主张用他们坚实的经济实力,向现有的市场高价收购粮食。当然这个价格是要在郡府能控制的范围内,实行升降。比如说,曹智设想先把目前的粮食价格提高百分之五到十,来向流动市场收购他们郡府人员和军队所必须的粮食。

第二百九十一章 承包责任制

祢衡等人基本听不懂曹智这个计划,但有个很现实的问题祢衡提出来了。既然把粮价提高了,那么有余粮想出售的人肯定会把粮食买给愿意出高价的人,但粮价提高了,其他的生活物品都会随之涨价,老百姓手上的钱不就贬值了吗?穷人还是穷人,并没有改变什么。

曹智没想到这个古代祢衡真是个歪才,连现代经济体系都能这么快领悟。曹智向他解释说:“祢衡你说的太对了,我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有目的性的让货币贬值。”

杜濩等人一听主公又说了他们更听不懂的新名词,一时倒是没太多惊讶的表情,只是静待着曹智接下来的解释。

曹智的意思很明确,他的目标是要减轻无地老百姓面前困苦的生活现状,但不是要让穷人变富人,更不是要让他们好逸恶劳,甚至一夜暴富。曹智的目标是让这些人继续能扎根在土地上,为个高额的粮价收益,更努力的耕耘,去种更多的粮食,这样就可能除去自身消耗后有更多的余粮买给郡府,再拿换来的钱去购买其他一些生活用品。其实最终这些老百姓并没有真正的富裕起来,只是提高了些许生活质量和减轻了一些的赋税压力。

并且曹智以古代第一流通商品——粮食,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是再理想不过的了。东汉末年,经济状态基本处在崩溃边缘,或则可以说在汉灵帝时期东汉经济已经崩溃了。要发展就必须把经济调动起来,从新使商品大量流通,才能在短时期内使经济恢复生机。

实事证明曹智的计划是成功的,不但丹阳城内有存粮的地主、豪绅看到丹阳郡府的收粮价这么高,纷纷拿出余粮换钱。消息一传出还吸引了临近各郡、各州的粮商把粮食贩卖到丹阳来,曹智不得不在丹阳各县都设立收购点,以缓解只在宛陵县郡府收购点的排长队现象。

同时,这样的涨价方法可以有效的抑制其他各郡各州和你抢购粮食,很好的保护了本地粮食不外流的情况下,还吸引了外来粮源。

粮价一高也带动了其它商品的动销,商品动销的好了,来不及做了,供不应求了,价格也就随之水涨船高般的涨上去了。那样富人们、地主们从粮价上得到了高额的利润,这些利润同样会花费在其他高额利润的商品上,等于是没多赚,只是在这一循环中加速了货币和商品的流通。

同样,无地的农民免除了一年的田赋,看上去是手中的钱粮多出来了,但物价涨了,他在买生活必须品时也就把手中多出来的那部分钱消耗掉了。只是在心里上他们是快乐的,并且提高了一定的生活质量。比如说,以前吃不饱的农夫,现在最起码全家能吃饱了。以前买不起头绳的农家姑娘们,现在能扯上二尺红头绳了。

但最终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官府,各行各业都兴旺起来了,大头的田赋是没了,但其他税收随着其他行业的复苏而收益颇丰。

临近的郡州看到丹阳如此不要脸的收粮手段,也不是没动作,徐州的陶谦一听说新任丹阳太守在抬高粮价,就遣了薛礼也来抢购粮食。初时,丹阳长百分之五时,他们还能勉强跟上,后来曹智一下提高到百分之十五时,陶谦跟不上了。陶谦搞不懂这新任丹阳太守这么会有这么多钱,听他的属下薛礼回报,丹阳各县设立的买卖粮食处都是用现钱支付,一手交粮一手交钱,决不拖欠,童叟无欺,所以才会吸引那么多人去卖粮。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通常情况下各县各郡各州在支付给老百姓应得的钱粮上向来都是要拖欠的,有的甚至直接懒帐不还,或是zf跨台干脆消失了债务人,所以老百姓在和官府做买卖时总是提心调胆,基本采取不信任态度。

于是,曹智就采取现金交易方式,许褚、王平、朴胡﹑袁约和后来到的乐进轮流负责压运大批钱财辗转于丹阳各县。祢衡、杜濩等也都被派往丹阳各县监督各县官员安价安量的收粮,并把收购到的粮食及时运回郡府。

短短一个月,曹智就收购到了够郡府运作一年的粮食畜备。有了渡过一年免田租税的足够粮草曹智还设想在明年可不可施行〃承包责任制〃。

祢衡、杜等人当然一时没听明白〃承包责任制〃是什么意思,曹智跟他们一解释,祢衡又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

他实在是钦佩自家主公的脑袋,也肯定曹智这颗脑袋和他们长的不一样,怎么老是能想出一些人所不能的想法,还老为那些贱民考虑。如果古代有外星人一说,曹智的现在这帮属下肯定会把曹智当成外星来客。

祢衡说真要是和那些贱民签订如曹智说的那种契约,只要他们交齐契约上规定的数额,剩余的所得都归那些农夫。这还得了,这不要让那些贱民翻了天了。

祢衡告诉曹智这是万万行不通的,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曹智的想法独特,但不切实际。最终在一片反对声中曹智不得不暂时搁置这一在他那个时代具有开创历史的伟大政策方案,曹智后来自己想了一下,也觉得在东汉末年提出如此具有建设性政策不一定会成功,因为在现代能成功最起码是在一个完整、统一、和平的国家为前提下,生产力又急需爆发,“承包责任制”才能脱颖而出,取得成功。

而现在的东汉正处在一个分崩离析的开始阶段,zf换届想换床单那样简单和频繁,东汉王朝的臣民日日生活在惶惶不安中。让这样心态的农民签订土地承包责任“合同”,是得不到响应和支持的。

当然,曹智也不用着急,他知道接下来他大哥曹操也会在三国历史上为经济和农业篇章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就是《屯田令》。

第二百九十二章 农村合作社

曹操的此举可说是为东汉脆弱的经济状态起到了起死回生和指示牌似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古代多个朝代都沿用了他的这一做法,只是方法和形式不一样或稍加改变。

曹智只能感叹着这为青史留名的拉风机会还是要让给曹操来,他现在不是抢风头的时候。

风头不能抢,实事还是要继续做,通过走访,曹智发现他治下的“人民”,劳动基本条件实在匮乏。

比如说,去年腊月到正月头里的庐江雪灾,天虽说比往年冷,倒是没怎么波及丹阳,就算有些被波及乡村,百姓仓中多有存粮,所以冻死、饿死的情况还算好。

然而如今到了开春时节,却轮到农人们苦恼。眼看着去岁秋天种下的小麦苗慢慢随着天气回暖,长势喜人,可这耕地的牛实在少得可怜,到耕田的时候不免就犯了难。主要就得靠人力,父子、老伴、兄弟、姐妹、夫妻等三俩成群只能一起靠人力下田里犁地。可那冻了一冬的地哪里是那么好犁的,前头赤着脚的儿子冻得脸色发青,那腿上都是横一条竖一条的血口子,后头的父亲瞧着心疼,却又没法子,不把这地犁好,怎么种下麦苗。

也不是村村都没牛,比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