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4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麻登云等人,就是典型的代表。

“舍人营当初入营时都是十几岁的少年了,一字不识再重头学起,还得训练,打仗,行军,确实是为难了一些。”

“嗯,但求这一两年内,最少全部士官能完成初级课程,队官以上能完成中级课程吧。”

“力所能及的话,学生也愿帮忙。”

孙承宗是那种不怕事多,也不怕做事的性子,惟功对他十分欣赏,听了这话,却摇头道:“这些课程并不是纯粹的儒学,先生去教也浪费了大才。”

“学生本人倒无所谓,便是农学,其实也颇有兴趣的。”

“提起农学,用诚这么晚不睡跑到这里,倒不是完全看恺阳你教学生的……”惟功扭头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辰?”

罗二虎答道:“二更初刻。”

“哦,倒还早,我们去我的房间里谈。”

这么晚还要说公务,孙承宗知道全大明也没有哪个当官的有这般勤勉,文官不必说,武官里更是绝无仅有,他心里暗暗敬服,惟功这个年纪,能自制如此,勤劳如此,真真是勋贵子弟中的异数。

若非如此,也不会有这般成就了。

待到了惟功房中,孙承宗洗了脸和手,一边洗一边笑道:“大人叫人用这石膏粉制成笔,初用不习惯,用多了用来讲课倒是真的方便……”

“恺阳要是喜欢,回头叫人送你几箱,这东西不值什么。”

“那要多谢大人了。”孙承宗笑道:“我想叫人送一箱回高阳,族中子弟贫寒者甚多,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笔和墨,当然,纸更贵。”

当时造纸不易,所以浪费纸是很可恶的恶行,甚至神怪故事里编出不少段子来恐吓不惜字纸的人,惟功这里的小黑板和粉笔,对孙承宗这样有志于学,并且家族中不少家境普通的读书人来说真的是一桩不大不小的福利了。

当然,指着这东西练毛笔字,还真不如用柳枝在沙盘里写……

“用诚,我想你打算叫恺阳兄来掌屯田处?”

“是的,难逃大人洞鉴!”

张用诚欠了欠身,谈到公务,他略显随意的神情就不见了,毕恭毕敬,如临大宾。

“屯田处负责屯堡建设和日常管理,当然还有水利建设,良种选配等物,屯民的月饷发放是财务处的事,训练是军训局,教育归教育处,所以屯田处孙先生可以抓的起来,以孙先生在农事上的了解,想来能够胜任。”

在张用诚说话的时候,孙承宗并没有接口,只是静静地听着,待张用诚说完,惟功便接着道:“这么说,下设管理屯民日常工作的屯务科,管理户籍等杂务的户政科,再设一个水利科,怎么样?”

“我亦是这样打算……孙先生怎么看?”

“先别问他……我问你,人才怎么选,给拨多款子,怎么将架子搭起来?”

“拨款来说,屯务是最近的重中之重……辽阳四周,我们已经踏勘过了,因为铲除了定辽前卫和左卫的指挥使,他们的土地全部没收,加上很多无主荒地,还有我们打算购买的土地,初期打算建三十个屯堡,每堡五千亩地,共有地十五万亩,这地多半是在辽阳西南展开,抵盖州和牛庄驿为止,多半是旱田,靠近牛庄方向有一些水田,不过数目不多。每堡用军户二百户,丁八百人。”

“丁八百人种五千亩地,是不是多了些?”

孙承宗在这种事上还算是个行家,自小的经验不说,成长之后,他也是有意于稼穑之道,所以不象一般的读书人提起农事上一窍不通,在听到张用诚的话之后,他感觉用丁有些多了。当时的中国除了江南之外,平均有地并不少,象辽东镇有地在四千万亩到五千万亩之间,平均是一丁十亩以上了。

“恺阳兄知道江南人是怎么种地的?西北又是怎样种的?辽东这里又如何?”

孙承宗道:“大人的意思是要深耕细作?”

在当时的中国是典型的小农经济,种地的条件也是根据地域来进行,象西北特别是陕北地方,水土流失严重,一亩平均亩产不到一石的时候很多,所谓越穷愈穷,农民的困苦后世人很难想象,不仅没有牛和马这样的牧畜,连象样的农具都十分缺乏,在陕北和云南的很多地方仍然使用石犁犁地,这样一来,深耕细作就很难办的到,而且也缺乏理论知识支持……中国的士大夫,用心农事的极少,就算有少量古人的农书,没有大规模的推广普及也是白搭,只存在少量士大夫的书架上,农民种地的水平有时候不仅没有进步反而是退步了。

就象是口口相传的匠技,唐人能打造的横刀和陌刀,在宋朝就失传了,因为大规模的战乱导致技艺的失传和退步,种地也是一样,可以说明朝西北的农业水平,从亩产到耕作技术都远远落后于千年之前!

第421章 万世

辽东这里土地的条件是远远超过西北,但因为军户贫苦,没有生产的欲望和扩大生产的能力,所以亩产来说,也不比西北强过太多。

而真正值得一提的就是江南和湖广两地,在湖北,亩产最高能达到六石一亩,江南平均也有三四石的收成,不仅是如此,很多地方是一年两熟,除了自然条件优厚外,江南充裕的人力,水利资源充足,加上地方风气的勤勉才有这样的高产。

每到秋季,不少江南农民自发的翻塘挖河,将淤泥挖出来盖在田亩之上,这样一年下来损失的地力又弥补了回去,不象辽东这里,有几十亩地也不能年年种,种一年歇一年的情形比比皆是。

孙承宗对这些事情算是有一些研究,惟功一说他便明白过来,看来辽东的这些屯堡要走江南和湖广的道路,也就是高产之道。

这样一来,用的农具当然要多,而且人力也要足,还有一点,孙承宗道:“大人,恐怕所需耕牛也是极多。”

“屯堡不仅种地,也要养猪,建鸡舍,放羊,放牛,几年之后,牛就不少了,现在牛不够用,拿马先顶上。”

“马?”

“嗯,用马来耕地,开原和广宁马市,我们都会派人去买马。”

不是所有的马匹都适合当战马,性格,体重,耐力,另外还有长期的训练,合格的当战马,不合格的就是杂马,挽马,不过马匹用来耕地的在大明还真是没有。

这也是中国向来缺马的原因,在同时期的欧洲农民用马耕地正耕的欢实,马耕比起牛耕来丝毫不弱,甚至有不少长处,在欧洲很多地方,马耕其实比牛耕更受欢迎。

不过这一层惟功不打算说明,否则太具冲击性,孙承宗不一定好消化。

至于挽具,当然是赵士桢这厮的责任,否则惟功这些年岂不是白养他了。

“这样一来,我们要准备近三万壮丁,养活六千户人,保守估计,最少也是三万人左右,大人,用诚,这真是大手笔啊。”

惟功道:“恺阳,我们要叫全辽的军户看到希望……”

辽东是不缺屯堡的,商屯,民屯,军屯,如果按以前的路走,给军户真正分田都很难叫辽民有种地的积极性,更不要说涉及到农具和牧畜使用的分配,水利灌溉的分配,肥料的分配等等……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使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象一个虚弱的胖子,千家万户积累起来的财富不如一个工业化的小国,在这个时代,西方已经开始大航海时代几十年,占领了整个南美,触角伸到了亚洲,菲律宾和印尼等国已经被殖民,在中国也占去了澳门和台湾,日本也有大量的葡萄牙商人,论及财富,西班牙人掌握集中利用的财富已经在大明之上,他们获得了海量的金币和白银,中国中央政府到目前为止一年的白银收入才三百万两,这对比欧洲已经很落后了。

大航海时代徐徐开启,国力的竞争大明已经落在后头,还有内部的种种威胁,惟功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无比沉重,在辽东这个合适的地方开展大农庄经济的地方,又何必拘泥于小农经济时代的发展模式而不变?

他可以夺取所有卫所武官的土地,重新分配,然后通过种种奖励政策,激发军户的热情……也不过就如此了。

就算恢复洪武和永乐年间的收入又如何?与他想做的事情相比,那么一点收入实在是不足挂齿啊……

眼前的机会实在太难得了,可能在五年到十年之间,他会在辽阳不挪窝,只要能顶住李成梁的压力,辽阳到海盖,宽甸,辽中和辽南这一大片地方,拥有千万亩以上的土地和天然良港,还有铁矿,盐池,一切物资应有俱有,一个穿越者还能抱怨什么,还应该抱怨什么呢?

在大农庄之下,辽民被拧成一股绳,不以小农分散地块,统一水利,肥料,畜力,在这种模式下,畜牧业也肯定能得到大规模的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