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60-圣济总录-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一十五味。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滓 
温服。 

卷第六十四
膈痰风厥头痛
属性:论曰膈痰风厥头痛者,谓膈上有痰,气不下行,复感风寒,风痰相结,其气厥逆。上攻 
于头,故令头痛也,亦有数岁不已。连脑痛者。盖风寒在于骨髓也。 
治风痰气厥,攻击头痛,胸膈不利,呕逆食少,玉露丸方 
半夏(汤洗七遍为末用姜汁和作饼子焙) 白附子(炮) 天南星(炮各二两) 龙脑 
(研一分) 白矾 
上五味,以前三味捣罗为末,研入白矾脑子令匀,煮生姜汁面糊为丸,如豌豆大。每服 
二十丸。食后生姜汤下。 
治风痰气厥,头疼昏眩,菊花散方 
菊花(一两) 白附子(炮三分) 防风(去叉半两) 甘草(炙一分) 枳壳(去瓤 
麸炒三分) 
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以腊茶清调服。不计时候。 
治风痰气厥头痛。心胸壅滞。喘满恶心。牛黄铁粉丸方 
牛黄(研一钱) 铁粉(研一两半) 水银沙子 半夏(生) 天南星(炮各一两) 腻 
粉(研一分) 粉霜 
上一十味,捣研为细末,拌匀,煮枣肉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以生姜汤下, 
临卧服,如要动利,服二十丸。更看脏腑虚实加减。 
治风痰气厥头痛。利胸膈,进饮食,化痰丸方 
半夏(汤洗去滑别捣取末二两) 天南星(炮) 白附子(炮) 丹砂(细研各一两) 槟 
榔(煨锉半两) 
上六味。除半夏外,捣研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煮前半夏末,作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生姜汤下,不计时候。 
治风痰攻冲头痛,利咽膈。和胃气,进饮食,去风气。犀角半夏丸方 
犀角(生镑) 木香 桔梗(锉炒各半两)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焙二两) 天麻 人 
参(各一两) 丹 
上九味。捣研为细末,拌和匀,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 
加至二十丸,淡生姜汤下,不计时候。 
治风痰攻击。头痛恶心,胸膈烦满,咽干多渴,乳香丸方 
乳香(一两以姜自然汁一盏煮乳香令软于乳钵内研细滤去滓入面少许银器内慢火熬成 
膏) 半夏(汤洗七遍焙二两) 铁粉(研水飞过) 丹砂(研水飞过) 铅白霜(研各一 
两) 天南星(半两生用) 皂荚根白皮(锉二分) 
上七味,除乳香膏外,捣研为细末。拌和再研匀,以乳香膏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 
加至十五丸。以生姜薄荷汤下,食后服。 
治风痰气厥。攻击头痛。痰逆恶心,退风壅化痰。金犀丸方 
金薄(三十片) 犀角(镑一两) 龙脑(研一钱) 麝香(研一分) 丹砂(研水飞 
过二两)) 胆南星(一两) 半夏(二两洗去滑焙) 天麻(半两) 白矾(一两枯过) 丁 
香(一分) 
上一十味,捣研为细末,拌和再研匀,入煮枣肉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以温生 
姜汤下,不计时候。 
治胸膈风痰,气厥上攻,头痛呕吐痰饮。芎 汤方 
芎 独活(去芦头) 旋复花 防风(去叉) 本(去苗土) 细辛(去苗叶) 蔓 
荆实(各一两) 石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生姜二片,荆芥三五穗,水一盏,同煎至七分去滓。食 
后稍热服之。 
治风痰壅盛。胸膈不利,攻击头痛,天南星丸方 
天南星(炮) 半夏(浆水浸三日切作片焙) 白附子(炮各一两) 木香(一分) 
上四味、捣罗为末,以生姜汁搜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食后生姜汤下。 
治风痰气厥,头痛目眩,旋运欲倒。四肢倦怠,精神不爽,多饶伸欠,眠睡不宁。 麝 
香天麻丸方 
天麻(酒浸一宿焙干) 芎 防风(去叉各一两) 甘菊花(三分) 天南星(一个 
及一两者先用白 
上六味。捣研为末、拌匀。炼蜜和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细嚼。荆芥汤下。不拘时 
候。 
治风痰气厥头痛。呕吐痰涎。天南星丸方 
天南星(用韭汁煮软切作片焙干半斤) 芎 (三两) 香墨(烧研半两) 
上三味。捣研为末,以白面煮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荆芥汤下。不计时候 
治痰饮呕逆。头目不利,前胡饮方 
前胡(去芦头) 赤茯苓(去黑皮)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人参 半夏(汤洗七遍 
去滑) 枇杷叶(炙 
上七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七片,煎取七分,去滓温服。食 
后良久服。 

卷第六十五咳嗽门
咳嗽统论
属性:论曰内经谓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微则为咳,甚则为痛为泄。然腑脏 
皆有咳。非独肺也,盖肺合皮毛,故先受之。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 
状,咳而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而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 
。转则两 下满。脾咳之状,咳而右 下痛,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 
状,咳而腰背相引痛,甚则咳涎。五脏之咳。久而不已,各以其合,移于六腑。故脾移于胃 
。肝移于胆,肺移于大肠,心移于小肠,肾移于膀胱。其终则又移之于三焦。胃咳之状。咳 
而呕,甚则长虫出是也。胆咳之状,咳而呕胆汁是也。大肠咳之状。咳而遗失是也。小肠咳 
之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是也,膀胱咳之状。咳而遗溺是也。至于三焦之咳,则咳而腹 
满不欲食饮。使人多涕唾而面目浮肿。又有所谓十咳者。其证虽各不同,要之不离于五脏六 
腑而已,诊其手阳明之经。其脉浮则为阳实。病腹满善喘咳,古人又云。咳嗽脉浮喘者生。 
小沉匿者死。脉浮直者生。沉 者死。各以其脉别之也。 

卷第六十五咳嗽门
咳嗽
属性:论曰肺主皮毛,皮毛先受寒邪,乃为咳嗽,五脏六腑。又皆禀气于肺。故各以其时感寒 
而受病。亦能为咳。形证不同。治亦随异,学人审之。 
治咳嗽、胸满气急。桑白皮汤方 
桑根白皮(锉) 紫苏连茎叶 知母(焙) 贝母(去心炒) 款冬花 半夏(汤洗七 
遍焙干) 五味子 
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治咳嗽。上膈烦满,贝母丸方 
贝母(去心炒) 白茯苓(去黑皮) 麦门冬(去心焙) 山芋 百合(各一分) 甘 
草(炙锉) 阿胶(炙燥 
上八味,捣罗为细末,用黄蜡一两二钱,熔作汁。入末拌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 
水一盏。煎至七分,和津温服细呷。 
治咳嗽,咽嗌不利,蛤蚧散方 
蛤蚧(一对雌雄头尾全者不得有蛀 水洗净焙干) 枇杷叶(拭去毛三分) 柴胡(去 
苗半两) 紫菀(净洗焙干三两) 贝母(去心炒一两) 人参(半两) 鹿角胶(炙燥三 
分) 
上七味。捣罗为细散。每用梨一颗,去皮细切,净器研之。生绢滤自然汁于银器内。用 
药末半钱匕,入梨汁中,以慢火熬三五沸取出,每食后临卧服之。去枕仰卧一饭顷。 
治咳嗽,不拘日近年深皆效。黑灵丸方 
羌活(去芦头) 独活(去芦头各一分) 巴豆(三十枚不去皮) 半夏(三十枚同入 
瓶子内盐泥固济 
上三味。捣罗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以后马兜铃饮下之。 
马兜铃饮方 
马兜铃(半两) 桂(去粗皮一分) 甜葶苈(微炒半两)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服前丸药。其余饮。时时呷。 
令药气常在咽喉中妙。 
治咳嗽,阿胶汤方 
阿胶(炒令燥) 桑根白皮(锉炒) 甘草(炙锉各一两) 五灵脂(炒) 贝母(去 
心炒) 知母(锉焙各半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乌梅一枚,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通口 
服。 
治咳嗽久不已,百部煎方 
生百部汁 生地黄汁 生姜汁 生百合汁(如无以藕汁代) 蜜(各一盏) 枣(四两 
去皮核) 
上六味。同熬成煎。每服一匙。温麦门冬熟水半盏化开,空心日午临卧各一服。 
治咳嗽。不拘日月远近。杏仁煎方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麻黄(不去根节) 大黄(锉炒) 柴胡(去苗) 甘草 
(炙锉) 桂(去粗皮各 
上六味,捣研为细末,先用水一斗。煎药末,水尽后、旋再添五升,煎令得所,以生绢 
滤去滓。再熬成煎。瓷器中盛。每服一皂子大,临卧含化咽津。 
治咳嗽,不计新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