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横生斜长集-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宪法和党章中那些有关发扬民主的煌煌条规,岂不成了具文! 
    有幸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民主问题已经日渐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 
视。十五大前夕,江泽民同志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说:“在长期的革命和建 
设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政治共识,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深刻表述的: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华社北京1997 
年8月28日电)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又重申了上述观点,并且明确 
宣布:“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善 
哉斯言!美哉斯言!社会主义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社会,人民自然应该拥 
有管理国家、参政议政的充分权利,党和政府也应该为人民管理国家、参政 
议政铺设多条渠道,并切实保证这些渠道的畅通。这是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 
制度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当年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句石破天惊的话: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学习 
了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有关论述以后,我想,是不是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理 
解:没有民主,就不是社会主义! 

… 页面 90…

说文篇 

… 页面 91…

                               李白最佩服的诗人 
                                        一 

     前代诗人,李白没有几个佩服的,但是他却经常称道当过宣城太守的南 
齐诗人谢脁。其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云: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眼中稀”,是说眼中没有几个人。谢玄晖,就是谢脁。“澄江静如练” 
是谢脁的一句诗,这句诗,使得李白对他一忆、再忆,长忆不已。 
     还是在月下,李白泛舟独酌,又想起了谢脁,作诗云:“独酌板桥浦, 
古人谁可征?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还有一次,李白在宣城谢脁楼宴别一位朋友,谈起汉魏以来的诗坛,一 
时兴起,作诗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里的小谢,指的也 
是谢脁。 
     谢脁楼,又称谢公楼、北楼、叠嶂楼,宣城名胜。李白一登、再登不已, 
他的集子中还有一首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诗云:“江城如画里,山晚望 
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 
临风怀谢公。” 
     此外,李白还到过谢脁在宣城的住所,面对荒庭衰草,废井苍苔,写过 
一首《谢公宅》,同样表现出对谢脁的崇敬之情。 
     在李白的集子中,怀念谢脁,赞美谢脁的诗还有:“三山怀谢脁,水澹 
望长安”(《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由于李白对谢脁的一再推崇,所以清人王渔洋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 
 (《论诗绝句》)。 
     谢脁诗确有其出色之处。 
                                        二 
     谢脁最善于写景。如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 《游东田》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读了这样的诗,你能不被江南春色所吸引吗? 
     又如: 

          轻云霁广甸,微风散清漪。连连绝雁举,眇眇清烟移。 

                                                           —— 《奉和随王殿下之十一》 

          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 《高斋视事》 

     读了这样的诗,你能不被秋之神、冬之韵所感染吗? 
     谢脁笔下的自然是多姿多彩的。“云生满池榭,中月悬高城。”“露湿 
寒塘草,月映清淮流。”这里的境界是幽静、娴雅的。“四面寒飚举,千里 
白云来。”“红尘朝夜合,黄沙万里昏。”这里的境界是雄伟、豪壮的。“花 
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香风蕊上发,好鸟叶间鸣。”这里的境界是纤 
细、柔和的。 

… 页面 92…

     清人方东树云:“元(玄)晖诗如花之初放,月之初盈,骀荡之情,圆 
满之辉,令人魂醉。”信然。 
                                       三 
     谢脁善于“出景”,或曰善于构图。平常的自然,经过谢脁的剪裁、排 
列,就成了一幅绝妙画图。如:“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远山本是常 
见景,然而诗人让你从窗中望出,就像为它镶上了镜框。“云端楚山见,林 
表吴岫微。”楚山、吴岫都是美丽的,然而,却隐藏在飘渺的云团和疏密有 
间的树杪中,使人有分外妖娆之感。 
     后代的诗人都向谢脁学习过“出景”法。孟浩然诗云:“枕席琴书满, 
褰帷远岫连。”李白诗云:“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王维诗云:“林 
疏远村出,野旷寒山静。”从这些地方,你不是可以感到谢脁的影响吗? 
     白居易诗云:“谢玄晖没吟声寝,郡阁寥寥笔砚间。无复新诗题壁上, 
虚教远岫列窗间。” (《宣城崔大夫以近诗见示,吟讽之下,喜成长句寄题 
郡斋》),可见,谢脁的“窗中列远岫”给白居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 
     钟嵘在 《诗品》中批评谢脁,说他“微伤细密”。其实,这正是谢脁的 
优点。惟其细密,始能刻画入神,引人入胜。陆时雍说:“若情事关生,形 
神相配,虽秋毫毕具,愈见精奇。” 
     还是让我们再来读谢脁诗吧!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这里,诗人将太阳照在江面上的晶莹闪 
烁的景象以及绿意可掬、欣欣向荣的野草表现得那样逼真、生动,恰是不可 
移易一字。其他如:“池北树如浮,竹外山犹影。”“新萍时合水,弱草末 
胜风”等,处处可以见到谢脁体物之精,状物之细。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 
 “美是生活。”“凡是独自表现生活或使人忆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正 
因为谢脁对于自然能刻画入神,表现它的千姿百态,因而就能启发我们的想 
像,使我们“忆起生活”,沉浸到一个丰富、美丽、多彩的大自然中去。 
                                       五 
     在谢脁的许多诗里,写景和写人是统一的,写景是为了写人,特别是人 
的感情。如: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急。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玉阶怨》)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竭。 (《王孙游》)前首写秋夜, 
后首写春日。它们都将主人公安置于一个特征鲜明的典型环境中,从而加强 
和烘托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发展。在这里,诗人的天才就在于给出了“对于某 
种场合是最鲜明和最有效的东西” (歌德)。 

          佳期期未归,望望下鸣机。徘徊东陌上,月出行人稀。 (《同王主簿有所思》) 

这里,诗人并没有着力写主人公怎样惆怅、焦急,只是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月 
出行人稀”的图画,而一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也就通过这幅图画展现了 
出来。它的妙处就在于言不及情,而情自在于其中,具有使你反复玩味、兴 
致无穷的艺术魅力。又如: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前人对它的评价简直高极了。王夫之说:“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 
                                       六 
     李白之前,萧衍曾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李白同时,杜甫也 
很佩服谢脁。他在《寄岑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