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横生斜长集-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面的斗争 。 
       10月12日、16日,上海《中外日报》发表《纪浙江矿务》、《论高尔 
  伊擅售浙矿事》等文,谴责高尔伊的卖国行为。 
       10月19月,上海《国民日日报》发表《恐怖时代》一文,严正声明: 
   “誓不容贼人擅卖我祖宗一片土。” 
       斗争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 1905年,东京中国留学生还在召集会 

③ 《外务部收候选道高尔伊禀(附合办章程)》,《矿务档》,1977 页。 

① 《国民日日报》,1903 年10 月13 日。 

…  56…

                                 ② 
  议,“筹议对付方法”。1906年,鲁迅则进一步与人合编《中国矿产志》 
  一书。在《征求资料广告》中,鲁迅等指出,近年来,护矿运动急遽发展, 
    “争条约,废合同,集资本,立公司”,“以求保存此命脉”,这是大好事。 
  为了进一步保护祖国矿产资源,“为吾国民后日开拓之助”,鲁迅等要求开 
  展广泛的调查工作: 

               惟望披阅是书者,念吾国宝藏之将亡,怜仆等才力之不逮……凡有知某省某地之矿产所在 

                                              ③ 
         者,或以报告,或以函牍,惠示仆等 。 

  鲁迅等特别提出,要着重调查,有无“外人垂涎”,以期引起国人注意,“不 

                                          ④ 
  致家藏货宝,为外人所攘夺” 。 
        护矿运动是近代反帝爱国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质略论》 
   的写作情况表明,青年鲁迅是这一运动中的一员积极的战士。 
         继护矿运动之后,护路运动也在全国各地掀起,它们共同促进了辛亥革 
  命高潮的到来。 

② 《警种日报》,1905 年3 月16 日。 

③ 《中国矿产志》三版封底。 

④ 马良:《〈中国矿产志〉序》。 

…  57…

                           鲁迅早期的几篇作品和 
                      《天义报》上署名“独应”的文章 

     1907年《天义报》11、12卷合刊上有篇文章,题为《论俄国革命与虚无 
主义之别》,署名“独应”,内容是根据克鲁泡特金的《自叙传》,分析屠 
格涅夫 《父与子》一书中的巴札洛夫形象,说明俄国革命源于“苛政未熄, 
天灾流行,民困莫苏,丧乱遂亟”;文章并指出虚无主义和恐怖手段有别, 
虚无党人不是“唯以喋血为快”的暴徒。文章说:“虚无党人一语,正译当 
作虚无论者。始见于都介洛夫名著《父子》中,后遂通行,论者用为自号, 
而政府则以统指畔人。欧亚之士,习闻讹言,亦遂信俄国扰乱悉虚无党所为, 
致混虚无主义于恐怖手段,此大误也;是无异以哲学问题混入政治,如斯多 
噶宗派之与共和主义,相去不知凡几矣。恐怖手段之作,每与时势相缘,应 
时而生,已复寂灭,后或重现,亦不可知。盖纯为政界一时之现象,非如虚 
无主义根于哲理,趋势所及,远被来纪也。”文章还分析了虚无主义产生的 
社会根源:“俄国历世以来,家庭专制极重,盖以久用奴制,积习甚深,莫 
可挽救,有虚无主义起,将冲决而悉破之。” 
     据周遐寿的 《鲁迅与日本社会主义者》一文所述,在日本留学时,鲁迅 
曾嘱他将克鲁泡特金的《自叙传》节译出来,送给刘申叔,登在《天义报》 
上;又据《知堂回想录》,周遐寿为《天义报》写稿时所用笔名为“独应”, 
因此,本文应为周遐寿作。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跋: 

          且虚无主义纯为求诚之学,根于唯物论宗,为哲学之一枝,去伪振敝,其效至溥。近来吾 

      国人心虚伪凉薄极矣,自非进以灵明诚厚,乌能有济!而诸君子独喜妄言,至斥求诚之士子为 

     蠢物,中国流行军歌又有詈“印度、波兰马牛奴隶性”者。国人若犹可为,不应有此现象。 

这里,有些观点和语言与鲁迅次年发表的《摩罗诗力说》等文很相近。 
     如:《跋》谈到“求诚”,而鲁迅则表示:“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 
战士者安在?有作至诚之声,致吾人于善美刚健者乎?”(《坟·摩罗诗力 
说》) 
     又如《跋》批评“人心虚伪凉薄”,而鲁迅则说:“近世人生,每托平 
等之名,实乃愈趋于恶浊,庸凡凉薄,日益以深,顽愚之道行,伪诈之势逞。” 
 (《坟·文化偏至论》) 
     再如《跋》批评中国流行军歌中的“印度、波兰马牛奴隶性”一语,而 
鲁迅则说:“今试履中国之大衢,当有见军人蹀躞而过市者,张口作军歌, 
痛斥印度波兰之奴性”。(《坟·摩罗诗力说》)后来,鲁迅进一步说:“其 
时中国才征新军,在路上时常遇着几个军士,一面走,一面唱道: ‘印度波 
兰马牛奴隶性……’我便觉得脸上和耳轮同时发热,背上渗出了许多汗。” 
 (《随感录》) 
     这种情况之所以形成,当然是由于此文是鲁迅“嘱”周遐寿“节译”的, 
周遐寿听取过鲁迅的意见,甚至,鲁迅动笔修改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天义报》上还发表过“独应”的其他几篇文章,它们和鲁迅的同期作 
品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例一,在 《妇女选举权》一文的按语中,“独应”说:“顾比者女子为 
学,仍以物质为宗,冤哉!” (留学生亦多营营于铁道工艺,嗟夫!是攘攘 
者,皆杀吾族精神之虫害也夫!) 

…  58…

     例二,在《读书杂拾》(二)中,“独应”说:“中国比来,人多言学, 
顾竞趋实质,凡有事物,非是以和用厚生、效可立待者,咸弃斥而不为,而 
尤薄文艺,以为文章者乞食之学,而美术利细,弗轨矿若也。虽然,明达之 
士于物质之足蚀精神亦既有知者,而或乃仍斥文章为小道,此故亦惑也。” 
     例三,在同文中,“独应”说:“实之为害,每至保其躯体而失其心灵, 
虽欲及今药之,第吾观中国,比走孳孳于实业商工者众,窃深为寒心也。” 
     显然,上述三例和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所主张的“掊物质而张灵明” 
的观点是一致的。 
      “独应”还有一篇文章,系有感于留日中国学生纷纷翻译“监狱学”一 
类的书籍而发,中云: 

          顾吾适市,乃见有书累累,标志狱务,皆留学生之所为,抑又何耶?国人远适求学,不有 

      大愿,流连荒亡,及于殂落,斯亦已耳,何监狱之足道! 

这不正是鲁迅的观点吗?《摩罗诗力说》中,鲁迅就曾愤激地批判某些留日 
中国学生不去“介绍”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有益的“新文化”,却热衷于翻 
译所谓“守囹圄之术”! 
     在 《中国人之爱国》一文中,“独应”评介俄国诗人莱蒙托夫时说: 

          俄有勒孟埵夫,生为诗人,挚于爱国,顾其有情,在于草原浩荡,时见野花,农家朴素, 

      颇近太古,非如一般志士之为,盲从野爱,以血剑之数,为祖国光荣,如所谓 ‘兽性之爱国者’ 

      也。 

这同样是鲁迅的观点和语言。《摩罗诗力说》中,鲁迅说:“来尔孟多夫亦 
甚爱国,顾绝异普式庚,不以武力若何,形其伟大。凡所眷爱,乃在乡村大 
野,及村人之生活”。又介绍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的观点说:“惟武力之恃 
而狼籍人之自由,虽云爱国,顾为兽爱。”在《破恶声论》中,鲁迅也表达 
过同样的思想,他激烈地批判那种依靠“甲兵剑戟”侵略他人,“喋喋为宗 
国晖光”的所谓“爱国者”,斥之为“兽性爱国者”。 
     此外,“独应”对裴彖飞(裴多菲)的介绍和鲁迅也很相似。 
     1907年,鲁迅正和周遐寿一起读书,研究文艺,筹办《新生》杂志,因 
而,在“独应”的文章中反映出鲁迅的某些思想和观点并不奇怪。此外,鲁 
迅早年的著作有时用周遐寿的名义发表,因此上述文章中是否有部分出自鲁 
迅手笔,亦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59…

                              “咸与维新”的来历 

     鲁迅的名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里有一段话:“革命终于起来 
了,一群臭架子的绅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