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芙蓉-2005年第1期-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你看他或她的佩戴多么完整,从头至脚,无一遗漏。待你明白装饰的是什么时,你会会心地、欢乐地一笑。 
  这种世俗中的神圣,或神圣中的世俗,这种充满藏式风情的仪式是多么彻底呀,把信众天真烂漫的情怀表现得多么生动呀! 
  这是少见的、最好的对圣地的礼赞。 
  此时,圣地与信众处于一种和蔼、平等的关系,甚至信众在此时成了圣地的长者,长者在考虑怎样打扮自己的儿女呢。而儿女则满怀感激:“父母如此打扮我,真让我感到欢乐和幸福!” 
  这种宗教与人之间的威仪转化成了彼此毫无保留的爱。这种信仰让人温暖。 
  这是我一心要前往咋达布热的原因。 
  前去那里时,我已在心中无数遍地默念过“咋达布热”这个神圣的名字。 
  默念也是咀嚼,是对一种音韵的咀嚼,对一种诗意的体味。除此之外,就只与信仰有关。 
  ——在这里,我可以毫不心虚地使用“信仰”这个词,所以我一遍又一遍地用它。 
  ——在这里,你不得不用这个词,因为它没有被肢解过,因为它准确,因为它符合这大地和这大地上人的情感和生态。 
  而我以前害怕碰到这个词。当然这不是说我自己没有信仰,我信仰良知,但也没有这里的人坚定,我时时动摇,被迫让步,甚至投降。而这种时候尤其可怕,因为你不知怎样,也不知向谁忏悔,只有将一切的罪和愧疚积于自身,只有让自己充满罪责沉重地活在世界上,感受着日甚一日的罪恶和悲哀。 
  在这前往咋达布热的路上,我突然想起了哈维尔的话:信仰不是一种迷惑人心的东西所引发的迷狂状态,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一种深刻的存在感,一种你或者有或者干脆没有的来自内心的指导,它(如果你有的话)将把你的整个存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而我从没有过深刻的存在感,因为存在从没有完整地属于过我,我总像一个标签,不断被迫贴到一些虚伪、拙劣的假冒产品上,虽然你一文不值,但只要你是生命,就得在这种境况中挣扎。 
  这是一种普遍的命运。 
  我不禁长叹一声,但我马上意识到了这种叹息在此地的不宜。 
  这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地方。 
  公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一些低岗丘峦,不时可见到黑色的毡帐,可见到牦牛、羊、马和狗,看到牧人和他的妻子儿女。还有一辆一辆来自拉萨和新疆的越野车,车里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车开得很快,疯癫着来去,扬起路上的黄尘。无论认不认识,相遇后,都会鸣喇叭向你问候致意。 
  咋达布热是一座小山,是温泉喷涌后的石灰形成的,布满钟乳石一样的蜂洞。山下一座小寺,是近年来恢复的,叫咋达布热寺,如果没有房顶上那根直立的经幢,和经幢上飘扬的经幡,你会以为那只是一座民居。 
  到达这里后,才知这个地方非同一般。按当地人的说法,“转冈仁波钦不转咋达布热,等于没转冈仁波钦”。原来,这里不但是传说中白度母的领地,还存有莲花生的修行洞。白度母也称“救度母”,是藏传佛教中依救度八难而立的本尊佛母,传说是观音化身,以颜色区分,有二十一相,分称白度母、绿度母、红度母等。而莲花生则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祖师”,也是松赞干布的继承人赤松德赞将他从印度那烂陀寺请到西藏弘扬佛法的,是吐蕃王朝“师君三尊”中的轨范师。在藏时,修筑了著名的桑耶寺,并与信徒一起翻译了许多密宗典籍。在西藏民间,有许多莲花生降妖捉怪的传奇故事。咋达布热寺内就供着莲花生的塑像。 
  这里既是白度母的领地,又是莲花生的修行地,难怪来这里朝拜转山的人如此多。 
  在阿里,这种石灰质的山体并不多,其色呈五彩,一片缤纷,这种山色更是少见,加之石灰质凝结成各种或似神佛、或似金刚、或似佛塔的地表风景,所以被尊奉为圣地。 
  在咋达布热的“乡间史”中还说这里在格萨尔时代,是一个森林密布、风景优美、鸟兽成群的地方。后来这里被妖女占领,这一切都没有了。莲花生除掉了女妖怪,并降服了土著神灵多吉帕姆,使他成了佛教保护神。 
  我来到山下,果然看见了一个修行洞,洞门前放着一块巨大的钟乳石,说那是多吉帕姆的生殖器,专供人朝拜。此物旁边还摆放着一块酷似男性生殖器的石头,也是圣物。来此的朝拜者纷纷撮起地上的泥土,吞咽下去。一问,才知吃一点这里的泥土,可免下地狱之苦并能尽快投胎为人。 
  两块普通的石头,一撮无处不有的泥土,就这样具有了它的意义——“一种或明或暗的意义”。这也许会令人产生虚无感,但它“对意义的深深投入”,却是令人感动的。 
  我宁愿相信它们是真实的。至少,这所有的传说创造者和讲述者都充满了真情——在他们的意识中,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 
  而我更为感动的是人们对泥土和石头赋予神性的勇气,正如W·惠特曼在《足以为奇迹》中所吟唱的: 
  “我以为,一根小草并不比天体运行一日更渺小; 
  蚂蚁与砂粒,鹪鹩蛋一样完美; 
  雨蛙是至高者眼中的杰作。 
  黑莓的藤可以装饰天庭; 
  我手上最窄的关节使任何机器相形见绌; 
  垂头嚼草的母牛的形象胜过任何雕塑; 
  而一头小鼠就足以造成使无数不信神者动摇的奇迹。” 
   
  九、农事诗 
   
  达巴周围是以农业为主的农区。我在这里感受了土地和庄稼的非同一般,也感到了劳动的快乐和诗意,也再次感到了石头——特别是那种白色石头的力量。藏人对白石的崇拜始自古代。《贤者喜宴》记载着藏王松赞干布的重臣琼普邦桑孜死后,专门在坟上立一白石。而白石是农民心中的“金石头妈妈”,藏语称作“阿妈色朵”。庄稼长势的好坏,能否避过天干地旱,雨雪风雹,都与它有关。 
  我们到达时正是达巴的秋收季节,我有幸看到了请白石的仪式。只见农人们来到地边,由一位长者走到白石跟前,一边在石头上洒着青稞酒,糌粑面,放上酥油,一边大声吟唱——“请喝吧,金石头妈妈!大雪小雪的冬天,你给我们守护田地;大雨小雨的夏天,你给我们守护庄稼。今天我们开镰了,请告诉地里的生灵,有头的藏起头,有脚的缩起脚,不藏头,不缩脚,弄出个牛大的伤疤,我就管不着了!” 
  接着,农人们用彩色藏毯把白石小心地包好,恭恭敬敬地送回家。在来年安放白石之前,一直把它供在“央冈”(吉祥箱)里,给它以神的供奉和膜拜。 
  石头是农民心中的神祗,是田野和庄稼的守护神,每一个人都相信它能使青稞长得丰茂,并保护它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和野兽的践踏。 
  每年藏历正月初九,是安放白石的日子。我不可能见到,只能向当地的乡亲们了解。从他们的叙述中觉得安放白石的仪式更加有趣。 
  天刚放亮,农人们便开始打扮耕牛,把牛角用清油擦得闪闪发亮,在牛角上绑着几尺长的彩棍,彩棍上挂着纷纷扬扬的经幡,脖子上挂满锃亮的铜铃,肩胛上披着缀满贝壳的彩缎,额头贴着日月形的酥油圈,这些形体高大,身躯健美的犏牛,经过这番装饰,显得十分威风。然后,他们给牛喂上飘香的青稞酒,浓醇的酥油茶,以及由酥油、奶渣和红糖调制的叫“退”的高级食品,牛醉得摇摇晃晃。农人们也穿着节日盛装,从央冈里请出供奉了一个长冬的白石,仍用彩毯包好,然后痛饮一番,晃晃悠悠,唱着祈神的古歌,朝自家的地里走去。农人的家人和邻里亲友拉着木犁,捧着祭品,也带着醉意,和唱着古歌,跟着他行进。人畜同醉,情绪都亢奋激昂,古歌声里不时响起数声牛哞,显得欢乐吉祥。 
  到达农田后,农人先在四周点燃香草香枝,使芳香的烟云弥漫田野,升向晴空,驱走不洁之物,并召唤天空和大地的神祗,一起来参加安放白石的仪式。 
  在作了迎请白石的仪式之后,农人套上耕牛,绕着白石犁出五道地畦;分别撒上青稞、小麦、油菜、豌豆和蚕豆种子,把它们作为有生命的供品献给“金石头妈妈”。接着,古老而深沉的祈神歌再次唱起,其它地方的歌声也响起来了,孔雀河沿岸都在歌唱。随着歌声,大家跳起古老的“玄”舞,喝起青稞酒,整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