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宇宙。
《圣经》中有一节写道“神就是爱”。但是我也不相信具有人格的神。如果有类似人那样的神的话,那个神既能爱,同时也就能恨,能作善事,同时也一定能作恶事。实际上,犹太系的神就是这样。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典中都有所论述。因此,我不相信爱有人格或爱是全能的说法。我只相信爱是“终极的精神之存在”这个说法。但是,这也和信仰神的存在,信仰人的再生一样,是始终不能验证的假说。
391
展望二十一世纪
池田然而,如果“终极的精神之存在”是爱的话,因为爱本来是人内心中的东西,那么“终极的存在”存在于宇宙,同时也就存在于人体内部了。
汤因比在人类中我们所理解的爱,构成了人相互之间的关系。人要爱,相反也要恨;作善事,相反也要作恶事。说“终极的存在”像耶和华神和护持神那样具有人格,实在是难以想像的。但
是,也不能认为“终极的存在”是低于人类或超过人类的东西。若像下边这样用否定词语表达的话,可能是最接近我的定义的。就是说,人不是精神上最高的存在,但非人的精神上最高的存在,或“终极的存在”既不是神,也不是神以外的东西。
池田这是一个含蓄的,因此也是一个难解的定义。对博士的定义,我想是否可以作这样的详细说明。
在说“精神上最高的存在”不是神的时候,这个神是指犹太系宗教所说的具有人格的神,这是博士几次谈过的。但是,在说这个存在不是神以外的东西的时候,这个神不是指具有人格的神。冒昧地说,那不是可以说就是存在于宇宙生命内部的“法”了吗?这个“法”可以说它发生宇宙中各种各样的现象,且在这些现象之间保持严正的调和关系,成为所有法则的根源的存在。
以此“法”为基础的宇宙运行,其本身就是建立万物的调和并使其保持下去的慈悲或者叫爱。人发展以自我为中心,就要打乱这种调和。相反,追求存在于宇宙内部的“法”,就是顺从宇宙的调和心这个“法”,我想跟博士所说的“精神上最高的存在”的想法是一样的。
正如博士所说,它不是“低于人类”,也不是“超过人类”。就是说,人追求“精神上最高的存在”,克服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时,这种存在,在人的内部就要显现出来。换句话说,作为可能性,存在于宇宙生命内部的话,在作为宇宙的一部分的人,在其内部也要
392
第三编第三章善恶与伦理实践
存在。
我感到人的命运,好像取决于人怎样对待“终极的精神之存在”似的。就是说,并不是这个存在有意识地决定人的命运,而是相反,人对“终极的存在”的态度和行动决定着人本身的命运。我想人的这种态度和行动,形成了人的因果报应。
在这种意义上,佛法主张个人的命运就是它的因果报应。正是在这样的佛法里,潜藏着确立人本来意义上的责任感、主动性的关键。确立人本身的这种责任感和主动性,是转变人的因果报应,也是转变社会和制度的因果报应的第一步。
汤因比用非人格的语言表达因果报应,我想是佛教在智慧上和道德上的伟大功绩之一。粗俗的宗教,总是要把同一个真理,用具有人格的表现形式——“神的羡慕”呀,“最后的审判”呀——来表达。这种描述把人的随意行为的意义,带进了因果报应的概念,误传了它的本质。
4.什么是进步
池田我想谈谈乌托邦理论和科学“进步”这一概念。自古以来,各民族都有乌托邦思想,欧洲的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已成了理想国的代名词。另外还有弗兰西斯·培根的《新工具》,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近代还有H。G…韦尔斯的《近代乌托邦》。在东方,同样有神仙国、蓬莱岛、龙官等传说,可谓东方乌托邦吧。汤因比这种体裁作为最早期的文学作品在古希腊已经出
现。然而创造乌托邦这个词的并不是希腊人,而是托马斯·莫尔。
希腊的乌托邦理论——_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大部分是回忆性的。这些作家发觉,当时希腊文明的最盛时期已经过去。所以,希腊乌托邦思想目标是希望把社会由崩溃中挽救出来,使其稳定
393
展望二十一世纪
或冻结。然而,在希腊历史上,鸟托邦一次也没实现过。
在日本历史上,德川幕府体制是乌托邦思想在现实社会中,在政治上、社会上的具体体现。对此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大概也要羡慕的吧。但是,我再说一句,这种德川慕府的体制,在使日本社会永久“冻结”这一点上,也终归失败。从长远看,这说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乌托邦理论,实际上都是不现实的。
池田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跟德川慕府体制相对比,是很有意思的。但是,总的看来,现代人对现代文明延长线上所描绘的理想社会,也可以说是悲观的。阿尔陶斯·赫胥黎的《美好的
新世界》和乔治·奥韦尔的《一九八四年》等,可以说是其先驱著作。
在现代还有“计算机乌托邦”。这是把计算机置于所有社会机构的中心,根据其科学判断进行统治的社会名称。但是,这个计算机乌托邦,包含着对人服从计算机指令这样无情社会的自我嘲弄的色彩,这也是事实。现代人之所以对乌托邦有悲观想法,原因之一是,现代文明虽已按人们的理想发展下来,可是人的不幸却变得更加深刻。这里反映着对这种现实的严肃批判。古代乌托邦思想是描写满足人们一切欲望的和平社会,而现代人开始反省,满足这种欲望是否能直接跟幸福结合起来。这也是一个原因。
如此看来,现代人对乌托邦的悲观想法,似乎也跟科学“进步”这一概念有关系。当然,迄今支持科学家的是“进步”这一概念。
他们想的是,以前已经阐明的真理,自己还能添加一些什么?对以前已经定型的技术,如何进一步发展?自己感到能参予这种进步而感到高兴。这是科学家刻苦钻研、实验、思索的精神支柱。的确,仅就科学领域来看,进步的成果是很明显的。然而,科学上的进步是否果真和人的文化进步有直接关系,这是另一码事。无疑,开发原子能是科学技术上划时代的进步。但是,其在广岛和长崎市民头上爆炸,一瞬间夺去几十万人的生命,把这也说成“进步”,
394
第三编第三章善恶与伦理实践
并使人感到高兴,是不可能的。
汤因比近代初期的乌托邦理论,几乎都是乐观的。这是因为,没有明确地把科学进步和精神上的进步,看成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他们错误地认为,累积科学和技术上的进步,会自然地累积
精神上的进步。
近代西欧的这种幻想,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动摇。接着,又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制造和投下的两颗原子弹所粉碎。长寿的H。G.韦尔斯,他有幸看到了这种幻灭,尝到了这个苦果。因而韦尔斯以后的乌托邦理论,就变成了带有讽刺味道的反乌托邦思想。
这些乌托邦理论发展到极端,就变成悲观的了。这是因为,从近代初期到一九一四年,四个世纪期间发表的乌托邦理论,都过于乐观,反而成了对这种过于乐观情况的一种反动。
池田我也认为必须明确物质上的进步和精神上的进步之间的区别。在无机物的领域内,能够明确辨认“进步”的内容。然而,在谈到以生命的存在,尤其是以自觉的、意识性的存在为对象
的领域,物质领域的某一项发现,究竟对人的精神来说是否也意味着“进步”,就不能简单地加以评价了。
社会科学是以人为对象的学问。这里说的人,不是作为肉体的、物理的存在,而是作为精神的、心理的存在。同样的对象,由于人对它的理解方法多种多样,可能是高兴的,可能是悲伤的,也可能是愉快的,也可能是苦恼的。某种社会条件具备时,有的人会感到很方便,有的人会感到很痛苦。同是一个人,在某一时间感到高兴的事情,在另一时间也许会感到痛苦。
如博士所说,总之人们对科学进步的微妙的心理反应,很典型地反映在乌托邦思想里。从这件事上看,“进步”这一概念究竟在哪些范围内具有意义,有重新评价的必要。因此,对支持所有科学家的“进步”这一概念,必须重新进行探讨。
395
展望二十一世纪
科学家并不受各个领域中的“进步”概念所支配。支配科学家的“进步”概念,是否就是广大群众所说的“进步”呢?这是需要考虑的。总之,作为科学家要有作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