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略思维-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会朝零的方向缩小同样大小;设想这是一个冰淇淋蛋糕,孩子们一边争吵怎么分配,蛋糕一边融化。
首先,假设整个过程总共只有一步。桌子上放了一个冰淇淋蛋糕;一个孩子(Ali ,阿里)向另一个孩子(Baba ,巴巴)提议应该如此这般分配。假如巴巴同意,他们就会按照提议分享这个蛋糕;假如巴巴不同意,蛋糕融化,谁也吃不到。
现在,阿里处于一个强有力的地位:她使巴巴面临有所收获和一无所获的选择。即便她提出自己独享整个蛋糕,只让巴巴在她吃完之后舔一舔切蛋糕的餐刀,巴巴的选择也只能是舔一舔,否则他什么也得不到。
当然,巴巴可以因为感到这么分配太不公平而生气,断然拒绝接受这一条件。又或者,他可能希望建立或者保持自己作为一个不好对付的讨价还价者的形象,从而为日后的讨价还价奠定基础,而日后的讨价还价可能是跟阿里进行,也可能是跟其他得知今天自己所作所为的孩子们进行。在实际操作当中,阿里同样需要考虑到这些问题,要向巴巴放出刚好足够的诱饵(比如一小片蛋糕?) ,引诱他上钩。为简化阐述过程,我们将所有这些复杂问题搁在一边,假设阿里可以拿走她所要求的100%的份额。实际上,我们还可以不考虑留给巴巴舔的餐刀,假定阿里有能力提出“接受或者放弃”的条件,她可以得到整个蛋糕。① 
① 同样的简化做法还将用在我们对更多回合的建议和反建议的讨论上。读者可以很方便地将我们的分析套用到一个更接近现实、但也更庞大的决策过程中,这个过程可以将我们在这里忽略的复杂情况包含在内。
一旦出现第二轮谈判,局势就会大大偏向巴巴。不妨再设想一下,现在桌子上放了一个冰淇淋蛋糕,但是两轮谈判过后,整个蛋糕就会融化。假如巴巴拒绝接受阿里提出的条件,他可以提出一个反建议,不过,到这时,桌子上只剩下半个蛋糕了。假如阿里拒绝接受巴巴的反建议,剩下的半个蛋糕也会融化,双方都会一无所获。
现在,阿里必须向前展望她最初提出的条件会有什么后果。她知道,巴巴可以拒绝她的条件,从而占据有利地位,反过来就剩下的半个蛋糕提出“接受或者放弃”的分配方案。这实际上意味着巴巴已经将那半个蛋糕掌握在自己手里。因此,他不会接受任何低于阿里第一轮条件的反建议。假如阿里不能阻止这一幕发生,她将一无所获。一旦看清了这一点,她会从一开始就提出与巴巴平分这个蛋糕,这正是刚好足够引诱对方接受而又为自己保有一半收益的条件。于是他们会马上达成一致,平分这个蛋糕。
说到这里,个中原理已经非常清楚,我们的讨论还可以再进一步。分析结果是相同的,要么加速谈判进程,要么延缓蛋糕融化速度。随着谈判各方提出每个建议和反建议,蛋糕也在融化,从一个变成2/3再变成1/3,直到零,什么也剩不下。假如阿里提出最后一个建议,而蛋糕已经缩小到只有1/3,她就可以全部拥有。巴巴知道这一点,所以在轮到自己提条件的时候(这时蛋糕还剩下2/3)许诺分给她1/3。这么一来,巴巴可以得到的最好结果就是1/3 个蛋糕,即剩下的2/3的一半。阿里知道这一点,所以从一开始就许诺分给巴巴1/3 (刚好足够引诱对方接受),自己得到2/3 。
各得一半的分配方案存在什么规律吗?每一次的步骤数目都是偶数,且这一现象反复出现。更重要的是,即便步骤数目是奇数,随着步骤数目增加,双方也会越来越接近一半一半的分配方案。
若是四步,巴巴得以提出最后一个条件,从而得到这个时候桌子上剩下的1/4个蛋糕。因此,阿里必须在倒数第二轮提出分给巴巴1/4 个蛋糕,当时桌子上还剩下半个蛋糕。而在此前的一轮,巴巴可以让阿里接受分给她剩下的3/4个蛋糕中1/4个蛋糕的条件。因此,一路这么向前展望下去,在讨价还价一开始,阿里就应该提出分给巴巴半个蛋糕,自己得到另一半。
若是五步,阿里一开始可以提出分给巴巴2/5个蛋糕,自己得到3/5 。若是六步,那么分配方案又回到各得一半。若是七步,阿里得到4/7,巴巴得到3/7。更为普遍的情况是,假如步骤数目是偶数,各得一半。假如步骤数目n是奇数,阿里得到(n+l)/(2n),而巴巴得到
(n…1)/(2n)。等到步骤数目达到101,阿里可以先行提出条件的优势使她可以得到51/101个蛋糕,而巴巴得到50/101 个。
在这个典型的谈判过程里,蛋糕缓慢缩小,在全部消失之前有足够时间让人们提出许多建议和反建议。这表明,通常情况下,在一个漫长的讨价还价过程里,谁第一个提出条件并不重要。除非谈判长时间陷入僵持状态,胜方几乎什么都得不到了,否则妥协的解决方案看来还是难以避免的。不错,最后一个提出条件的人可以得到剩下的全部成果。不过,真要等到整个谈判过程结束,大概也没剩下什么可以赢取的了。得到了“全部”,但“全部”的意思却是什么也没有,这就是赢得了战役却输掉了战争。
我们必须看到很重要的一点:虽然我们考虑过许多可能的建议和反建议,预期结果却是阿里的第一个条件能够被对方接受。谈判过程的后期阶段不会再发生。不过,假如第一轮不能达成一致,这些步骤将不得不走下去,这一点在阿里盘算怎样提出一个刚好足够引诱对方接受的第一个条件时非常关键。
这个观察结果反过来提示了另一种讨价还价策略。向前展望、倒后推理的原理可能在整个过程开始之前就已经确定了最后结果。策略行动的时间可能提前,在确定谈判规则的时候就已经开始。
同样的观察结果还会引出一个谜。假如讨价还价的过程真像这里阐述的那样,应该不会出现罢工。当然,罢工的可能性会影响最终达成的协议,不过公司会把握第一个提条件的机会,提出一个刚好足以引诱对方接受的条件,工会也会这样做。罢工变成现实,或者更普遍的情况,即谈判破裂,一定是现实生活更微妙或者更复杂的特征引出的结果,而这些特征早已从上述这个简单的故事中排除出去,未予考虑。我们会在第11章探讨其中一些问题。
7 .战争与和平
倒后推理的另一个实例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双边谈判维护和平。我们举一个只有部分假设的例子:苏丹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现在面临被其邻国利比亚人侵的危险。假如这两个国家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与外界隔绝的,那么,要想阻止利比亚人侵并击败苏丹简直毫无可能。
尽管两个敌对邻居可能无法继续和平共处,但第三方的存在也许可以构成必要的制约。在利比亚与苏丹的例子里,这一原理可能会是“我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假如利比亚真要跟苏丹开战,那么,利比亚将不得不从东部与埃及接壤的边境抽调兵力。埃及当然不愿意贸然入侵一个全副武装的利比亚,不过,假如利比亚跟苏丹打仗而实力大减,埃及人也许会得到一个难以抗拒的大好机会,一举干掉这个麻烦的邻居。利比亚可以(或者至少应该)通过倒后推理,预计到一旦他们进攻苏丹,埃及就会人侵。表面看来,苏丹安全了。不过,在三个国家后面就停止继续思考这个问题,可能会造成一种虚假的安全感。
假如三个敌人可以达成稳定状态,四个又如何?现在加入以色列。假如埃及要打利比亚的主意,很有可能遭到以色列入侵。在萨达特(Sadat)和贝京(Begin)将双方关系正常化以前,这确实是埃及面临的一个严重威胁。在1978年以前,利比亚不必担心埃及入侵,就是因为埃及一想到以色列就战战兢兢,不敢大意。结果,苏丹不可能指望埃及来抑制利比亚的扩张野心。① 随着以色列与埃及关系改善,倒后推理的链条在埃及这里中断,而苏丹也安全了,至少目前是这样。
① 由此我们知道“我的敌人的朋友不是我的朋友”。
这个关于制约因素的例子当然经过了必要的格式化,这样它更加切合我们讨论的主题。从表面看来,这个例子说明,一个国家究竟会不会遭到入侵,将取决于潜在侵略者链条的节点数目是奇数还是偶数。一个更加接近现实生活的情况分析可以把国与国之间的复杂关系考虑在内,从而得到更多细节,用于分析一国入侵别国的企图究竟有多大。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博弈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者的人数。参与的人越多越好,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