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10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明朝官员的吸引力。

其实这几年周少卿在地方上的政绩有目共睹,按说早就可以调回南京入阁,但老爹一直占着内阁首辅的位蛊,为了避嫌,只能让他受点委屈,众人也知道他确实有点冤。现在周世奇辞职,也为他调入南京辅平了道路。这次虽然没能入阁,但却是各部门中重要的财政部。上一任的财政部长不就刚选入阁了吗?这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暗示了。因此周少卿入阁,也是迟早的事情。

新増设的统筹培训部,一方面是为了未来战事和夺取天下的需要,在夺取了新的地盘之后,确实需要大量的行政人员。这也进一步表示,商毅已经开始进入筹备北伐的模式。不过这也有可能是一个临时性质的部门,因为一但商毅夺取了天下之后,这个部门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了,因此也是可以看做是对周世奇的安慰,虽然他辞去了内阁首辅,但仍然还是在行政的核心部门里工作,并没有失去商毅的信任。

不过尽管如此,但这一来周家的权势仍然下降了近半,而南京政府的内部,又形成了新的平衡局面。

机构调整完毕之后,商毅又连继下达了两道命令,一是由李格非全权付责,和英国东印度公司进行谈判,签定双方的商务协议。第二条是在南京政府内部进行一次整顿行动,对各级官员进行思想教肓,以上一次周元舟、刘原引等四起案件为教训,加强自身的警觉性,抵制不良作气的诱引。同时也对所有官员的能力、业绩进行一次调查,更换一批不合格的官员。提拔有能力、干实事的官员。

第283章 访问欧洲

和英国人的谈判进行得十分顺利,因为英国人在中国开设商馆的主要目地实际已经达到,而且对南京政府提出的要求,也十分清楚,因此在来中国的时候,就已经商定好了可以答应中国的条件。双方的底牌实际都已经亮出来,也就再没什么可讨价还价的,很快就达成了一致的协议。

中国将允许英国在中国境内自由经商,并在松江府建立英国商馆,可设商馆理事管理商馆事,但务必尊守中国的法律,海关税收制度以及风俗传统。作为回报,英国将在未来适应的时候,帮助中国在印度建立据点。但中国必须在五年以内,履行这一次权利,超过五年,英国将不在帮助中国。而且中国应该提前半年通知英国。

虽然在谈判的过程中,英方也提出租借吕宋群岛中的一个岛屿,做为英国在亚州进行贸易的定居点,但被李格非以这一条并不在本次谈判的范围内,给予拒绝。并且表示如果英国还希望租借吕宋群岛的岛屿,可以另开一次谈判,在未达成协议之前,英国商船可以像其他各国商船一样,在吕宋岛停靠,进行贸易。对此英国方面也并没有坚持,因此最终双方顺利签约成功。

因为这一次双方是在中国南京签定的协议,因此也命名为《中英南京条约》。在谈判结束之后,英国代表正式向南京政府发出邀请,希望南京政府能够派出一个代表团,访问英国,以増强两国的友好来往。并且提出,英国方面可以付责出动船只接送。

《中英南京条约》签定以后,双方都觉得十分满意,英国正式取得了在中国进行贸易的权力,而且现在吕宋已经在中国的控制中,实际也方便了英国来中国进行贸易。而商毅也正式得到了英国的支持,在印度建立殖民地,设一个期限,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有五年的时间,商毅也自信,自己根本就用不了五年,最多二到三年的时间,就可以向印度派出殖民船队万。

但对于英方向商毅发出了访问邀请,到是有些出于商毅的意料,其实让中国人主动到欧洲去,一直都是商毅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主动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彻底走向世界,全面参与大航海时代的国际竞争。

在另一时空的二十一世纪,专家给一个国家的出口水平划定了五个层次,最低一层是出口矿产资源;其次是出口廉价劳动力;第三层是出口集密技术性产业;而高级的是出口高尖技术;而最高一层就是出口文化。在商毅来到这个时空的那个时代,中国已经完成了第一二阶段,正处于第三层到第四层的过渡阶段,并且已经开始在偿试将文化出口到国外。不过由于中国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都不够,因此在这方面,仅仅只是刚开始。

而这本时空里,中国却直接跳过前二个阶段,正处于第三个阶段,而第四、第五阶段,全世界都还没有这个概念。虽然欧洲的传教士在这个时代十分活跃,但这也只是天主教的单方面的行为,并不表示欧洲国家巳经在有意识的出口自己的文化,事实上这个时侯的欧洲国家几乎不存在任何的对外出口,基本就是打得过就抢,打不过就用抢来的钱买。

那么中国主动走出去的目地,不仅仅只是为了进行贸易、争抢殖民地,同时也要把中国的文化,转播到欧洲去,用中国的文化去影响世界。在这个时代,除去少数的狂热殖民者之外,中国在绝大多数的欧洲人眼里,都是文明、富裕向像征,表达着先进的思想文化,就像另一时空里的那个世界警察国家一样。

欧洲的近代思想,在这个时候才刚刚起步,人文主义、人权思想,自由平等观念,也都是十分新鲜的东西,还并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系统,正是中国影响世的大好时机,当然在另一方面,商毅也希望引入欧洲的这些人文主义、人权思想,自由平等观念,让东西方文化形成一个对等的碰撞,看一看能够产生出什么样的结果来。

只不过商毅的本意是打算在击败了清廷,至少天下大体安定下来之后,再把目光投向海外,但正如马尼拉战争一样,再好的计划,也跟不上形式的变化,既然英国方面主动提出了邀请,当然是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因为在通向欧洲的航线上有英国人指引,而且到了欧洲,还有英国照应,都是很难得的。

因此第二天,商毅在内阁部长会议上提议,打算应英国的邀请,派出一个代表团,随英国的使看一起,去欧洲访问。当然商毅打出的旗号是,向海外弘扬中华文化。

本来商毅还有些担心,自己的这个建议会引起内阁众成员部长的反对,因为商毅知道,在另一时空的十九世纪末期,李鸿章曾出访欧美五国,结果被一些保守的官员骂成“离父母之帮,去犬羊之地”,因此商毅也作好了尽力说明,如果实在说不服,就强行通过的打算。

结果让商毅没有想到的是,大多数人对此都是持赞同态度,其实这个时代的中国对海外的心态并不保守,明初时郑和就有七下西洋,访问海外诸国的壮举,这一次只不过走得比郑和更远一点而己。另外海外贸易一直都是南京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南京政府统治区内的官民对海外的态度也比较开放,而且商毅给定上的“向海外弘扬中华文化”的调子,也很吸引人。只有新任的首辅王夫之向商毅建议,出海并非不可,只是在非常时期,一切当从简,不易铺张。

既然内阁部长会议通过了,商毅立刻委任李格非来全权付责组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访欧之旅。当然王夫之的建议,商毅也认为应该釆纳,不能搞得像郑和下西洋那么大排场,纯属劳动伤财,但也不能简单得太很,至少要乘中国自己的帆船前往,不能靠英国船来接送。

商毅和李格非商议了一下访英的事谊,首先是安排这次出访的人员,至少是要对海外世界,欧洲情况有一定了解的人,这方面海外的华商要能胜任得多,因此商毅也让李格非立刻和吕宋方面联系。

随后商毅立刻招见英国使者,像他们表示,自己接受他的邀请,将派出一支船队,访问英国,甚致是欧洲大陆,但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准备,大约要三个月左右,希望他们能在南京多等待一段时间。

其实按英国人的想法,南京政府派出一个几十人的代表团,乘坐英国的帆船就行了,没想到中国将自行组团开船,显得十分隆重。当然中国方面搞得越盛大越好,毕竟他们也知道,这可将是被永远载入史册的一刻。因此英国人也经过了一番商议之后决定先派出两条船,返回印度,向公司的董事汇报这一次中国之行,将签好的《中英南京条约》上交给公司审阅,并向公司报告中国将派出使团,访问英国,最好先派人回到国内,通知一声。而印度做为亚州到欧洲航线的中转站,也要做好迎接中国使团的准备。

而商毅回到王府的后宅,和众妻妾吃过了晚饭之后,也来到自己的书房里,开始认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