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10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一面也有中华军吗?”左梦庚这时也来不及细想,赶忙又拔转马头,向东方逃走。

但走了没多远,只见前面的清兵纷纷转头向后跑,原来一支中华军正迎头杀了上来。这时左梦庚才发现,原来四面八方全部都有中华军的步兵杀出,自己已经被中华军完全包围了。

就在骑兵团发动对清军的攻击之后,两个师共计六个团的步兵也纷纷杀出,这时清军早己被骑兵搅得一片大乱,那里还有意志和中华军作战,因此在中华军冲杀上来之后,跑得慢的当然送了命,而头脑机灵、腿脚利便的,都赶忙转头逃跑。

不过这时清军巳被中华军全面包围,根本就逃不出去,而各路的中华军也都在不断的挤压清军的空间,慢慢的缩小对清军的包围。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有少数清兵能冒险从两路中华军的空隙之间逃走,但随着中华军的包围圈逐渐的缩小,空隙也越来越小,清兵也无法再逃出中华军的包围了。因此无力抵抗,又没路可逃的清兵,只能选择投降了。

整个战斗只进行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一万五千多清军,逃出去的只有三四百人,而被中华军打死的,有三千六百七十七人,其余全部投降,成为中华军的俘虏,人数多达一万一千畲人,而主将左梦庚也在投降之列,因为在大势己去之后,他并没有选择负隅顽抗,而且率众倒戈投降,因此也成为第一个反正的钱谦益之后,第一个在战场上火线投降的清廷将领。

而中华军自身的,仅仅只阵亡了三十七人,另有一百七十八人受伤。可以说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随后占领新野全境。

————————————

就在李定国率军伏击左梦庚部的援军的时候,李牟也指挥着第八军,向邓州发动了最后的进攻。

这时在邓州城的东、西两面,付责主攻的第十师、十五师都巳经在护城河上填出了足够的道路,因此立刻就对邓州的城墙展开了爆破。

在东、西两面,中华军的爆破组在火炮、步枪的掩护下,将爆破车推过了护城墙,靠在城墙边,然后点燃了引线,在连续几声巨大的爆炸声响之后,邓州城的东、西两面城墙,都被成功的炸开了几个缺口,第十师、十五师的突击队也立刻出动,杀过了缺口,突进了邓州城内。而这时离中华军对邓州发动进攻,才只有半个多小时。

攻击能够如此顺手,主要还是因为耿仲明部的清军确实缺少和中华军交战的经验,对中华军惯用的战术套路并不熟悉,如果是其他的清军部队,就会知道,在中华军的火力面前,一般的城墙都很难守得住,必须在城外建立阵地防守才行。如果一定据城而守,那么就要事先准备好砂袋、土石等物,和在城内布置好足够的士兵,只有这样,才能在城墙被炸开之后,立刻守住缺口,阻挡中华军的突击,或是在城内与中华军打巷战。

第040章 邓州之战(三)

徐得功、连得成对中华军的这些攻城路数所知都不多,就算听说过一点,也之言片语,因此根本就没有防备。在城墙被中华军炸开之后,守军无不心慌,顿时军心大动,不少人站在缺口附近,都傻在那里。而在仓促之间,谁也没有想要堵住缺口,结果中华军的突击队十分轻易的就通过了缺口,杀入邓州城内。

而随后第十师、十五师的大队人马也都跟着杀入,不一会儿,东、西两城就都宣告失守了。中华军也立刻向邓州城里扩张。

其实双方根本就没有进行城墙的攻守做战,因此这时清军的兵力损失到并不大,在中华军杀进邓州之后,清军也确实进行了抵抗。

但清军的这种抵抗完全是在仓促之间进行的,只能看作是一种本能行为,既没有在中华军攻入邓州之后,在城内继续和中华军作战的思想准备,也没有在城中建立阻击中华军的阵地和据点,而且清军的将领和士兵也缺乏打巷战的经验。也就是虽然城墙被打开了,但自己还有足够的兵力,那就打一下吧。

清军在这样的情况下应战,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了。

在中华军有组织、有配合、有套路的巷战战术面前,清军的抵抗几乎产生不了任何的作用,无论是清军驻守在那一条街道,或者是向中华军发动进攻,都被首先遭到数轮火枪的打击,等冲近了一些之后,又会遭到手榴弹的一阵暴炸,结果冲在前面的被打得倒地亡,后面的立刻转头逃跑,就算有几个能够冲到中华军士兵们的近前,还有刺刀在等着他们,而且耿仲明部的清军,在清廷并不算是精锐部队,既使是进行白刃作战,中华军也不处于下风。

类似的战斗场景,在许多街道中,都会发生,结果清军防守守不住、进攻攻不下,只能逐步后退,让中华军向邓州城里延伸扩展。

邓州虽然是战略要地,但并不是什么大城,城里并没有多少区域,因此在城中的战斗并没有进行太长的时间,中华军就逐渐控制城里的大部份地区,剩余的清军也都从北门逃出邓州城。

而驻守邓州的两员主将徐得功、连得成在中华军攻入邓州城时,就己被中华军杀散,只能在城里各自为战,不过连得城比较机灵,一见形势不妙,也知道邓州难保了,因此并没有和中华军久战,而是带领着一部份人马,从北城逃出。而徐得功就没有那么走运了,稍微迟缓了一步,结果被中华军已经抢先一步,占领了北城的城门,被困在邓州城里。

这时在邓州城里,还有数千清兵,基本都在徐得功的指挥下,守着几条街道,免强和中华军对持。

徐得功当然知道,现在邓州城是大势己去,自己的抵抗根本坚持不了多少时间,还是尽早投降才是正确的选择,因此徐得功招集了几名中级将领,简单的商议了一下,其他几人也都赞同投降,毕竟谁都不想死,不过徐得功显然不仅仅只想保命,他派人去和付责进攻城内清军的第十师师长丁其兵交涉,要求自己这算是火线起义,而不是火线投降。

原来南京政府发表的宣战诏书,由其是后面关于反正、起义、投降等概念和处理方式的内容,在清廷,由其是在军方,确实引起了极大的反应,尽管清廷严令,不得散布南京政府宣战诏书的内容,但清廷对军队控制力度毕竟有限,而且在耿仲明部的清军,也根本没把清廷的命令当一回事,许多将领都把这些内容作了比较仔细的研究,在私下里,有时还开始笑,说在战场上真的不行了,就赶紧投降,致少还能保一条命,而且早一点还能算起义。

徐得功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对反正、起义、投降等概念和处理方式的内容都已经烂熟于心了,既然是准备投降,当然希望为自己争取到一些更好条件,现在战斗已经打起来,战前起义肯定是不能算了,因此徐得功想按火线起义来算。

而且徐得功也提出了自己的理由,现在自已手下还有七八千人马,并没有被中华军打散,还保持着抵抗力,不能算是胜负己分,完全够得上按火线起义的标准。其他诸将也都认为,能算火线起义当然是好了,因为如果是火线起义,则还算有立功表现,可以在中华军里面任职。

听完徐得功派来的代表讲说的要求之后,丁其兵立刻就火了。商毅制定的这些标准,中华军的官兵们当然都清楚,其中最难介定的,就是火线起义和火线投降,毕竟两者都是在战斗进行的过程中发生,但“尚未明显分出胜负”,“已经明显分出胜负”这两个概念,只能由一线的指挥官自己来判断了。

但在这一战都打到这个份上,居然还想算火线起义,那有这种道理,因此丁其兵气呼呼的对代表道:“回去告诉徐得功,你们只能算火线投降,不能算火线起义,接受的话,就立刻放下武器,出来投降,不接受那就接着再打,信不信,只要开打了,最多十分钟,我就可以把你们全灭了。”

代表回去将丁其兵的回复告诉徐得功等人,徐得功又和诸将商议,最后决定,投降就投降吧,至少能够保住性命,再打下去,肯定是没命了。于是徐得功再次派出代表,来见丁其兵,表示愿意向中华军投降。

就这样清军放弃抵抗,全部投降,也标志着邓州战役全部结束,在进攻邓州的战斗中,中华军一共歼灭清军四千一百二十七人,投降八千三百二十六人,逃回南阳的清军不足三千,而中华军自身的伤亡,只有四百三十三人,另有三百七十五人受伤。

另外邓州也是清军驻守南阳的一个重要地点,因此城里的各种军用物资也比较丰富,虽然由于清军的火器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