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1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嵋蛭樟松偈删佣橙旧喜涣嫉淖鞣纾喾凑馐蓖耆凶愎坏牧α浚梢栽诰又兄苯痈脑炀删印

商毅当然记得,在另一时空里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的中国内战中,这种显像并不少见昨天还在与敌人打得你死我活的士兵,在被俘仅反几个小时之后,就会大减着“缴枪不杀”朝过去的同伴冲上来;在上一次战役被俘虏的士兵,到了下一个战役中就成了战斗英雄,甚至还当上排长、连长。

这一点固然是因为我军对于动员、改造俘虏都很有一套,但也是建立在巨大的优势基础上,事实上在中国内战之初,被改造的敌军并不多,但随着双方优劣互易之后,被直接改造的敌军才逐渐多了起来,由其是到了内战后期,甚致出现了整个军的编制都被直接改造成我军的情况。必竟那时我军的胜利,己经是大势所趋了。

而现在的情况,和那个时代也颇为相似,中华军在战场上已经建立了巨大的优势地位,因此大多数投降的清兵,包括俘虏的清兵都想加入中华军,因为谁都看得出来,跟着中华军,更有前途一些。当然还有以前投降过来的中华军士兵现身说法,告诉他们,在中华军里,上级绝不会无故打骂下级,也不会苛扣粮饷,功赏过罚,绝不会受到故意的压制,而且在南京政府的地区里,军人是一个非常光荣的职业,结果这么一说,甚致一些汉军八旗,满蒙八旗的士兵都有这样的想法。

当然商毅也提醒各部队注意,在吸收了降兵、俘虏之后,首先在生活待遇要和其他士兵一样对待,不能因为他们是降兵,就另眼相看,其次一定要对他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改掉过去的不良习惯,一但发现,就要立刻制止,该按军纪处理的,也决不手软,总之是恩威并施。不过招纳的对像仍然只限于绿营汉早,而对满蒙汉八旗的清军,在目前还不予考虑。

最后统战部还做出决定,调南京军第二十一军进入中原战场,驻守徐州,做为二个战场的接应兵力。

————————————

十月中原大地巳经进入了秋季,这是收获的季节,因为在春天播种的各种粮食作物,在这时都己生长成熟,但同时也是即将衰败的季节,因寒冷的冬季己经不远了。而现在开封城里的多尔衮,己经提前感觉到了冬季的寒冷。

本来得知清日朝联军己经进入到豫北战场之后,多尔衮的心情也好了不少,如果阿济格部还能再坚守十天左右,中原战场说不定就会出现转机,只要等清军南北合击,击败中华军,收复大名府之后,多尔衮还是打算出兵去救援阿济格。毕竞阿济格和他是亲兄弟,血脉相连。

而且多尔衮也认为,以阿济格的兵力、装配,还有一座县城当驻点,也完全能够坚持得住。只是多尔衮连续派出两批人员,想给阿济格送信,告诉他多坚持一段时间,只要自己这边一得出空来,就会去救援他的。只可惜中华军对阿济格的包围太严密了,两次都无功而返,这信始终都没有送到。

但阿济格部被中华军歼灭的消息传到了开封之后,多尔衮的心情一下就变得非常恶劣,并不仅仅是因为阿济格的阵亡,这一点在得知阿济格被围的时候,多尔衮也早就有这个心里准备了。但阿济格部被歼灭,也就意味着中华军在豫南战场上的二十万大军可以彻底抽出身来,而中华军的下一个目标不用问,就是开封。

因此清军南北夹击大名府,重新打通北返的道路计划,也就彻底落空了。本来己经有所好转的局势,并且也让多尔衮重新看到了希望,也仅仅只是昙花一现,现在一下子又变得非常遭糕。

多尔衮的心里也十分憔燥,现在眼看着,清日朝联军己经对大名府发动了进攻,如果这时自已从大名府背后进军,确实大有取胜的把握,但刚刚收到的消息,豫南的中华军己经兵分两路,进入了开封府境内,眼看着就要打到自己眼前来了,在这种情况下,自己还能举大军去进攻大名府呜?如果阿济格还能多坚守十天,那怕是多坚守五天也好,自已这一边也有足够的时间从南线配合北线作战,就算是不能取胜,致少也能把现在开封的十几万清军带回北方去。但现在却不得不应付眼前进犯的中华军。

多尓衮想了半天,只觉得头痛欲裂,忽然猛烈的咳喇了起来,而且从咳出的唾液中,己经出现了殷红的血线,从人们正要过来伺候,多尔衮摆了摆手,立刻下令,招集主要的官员,商议如何应付中华军的进攻。

第115章 豫北战役(一)

这一次参加讨论的除了济尔哈朗、硕塞、洪承畴之外,还增加了勒克德浑、尼堪、韩岱三人。

众人到齐落座之后,勒克德浑首先建议,应该分兵两路,只在开封一带留少量的兵力驻守,挡住南方的中华军进攻,而将大部份兵力都投入去进攻大名府,仍然争取和北方的联军一起攻克大名府,打通回归京师的道路。

勒克德浑这个建议得到了尼堪和韩岱的支持,但立刻就遭到了济尔哈朗的强烈反对,因为中华军的战斗力本来就很强,而且现在豫南的中华军总兵力约在二十万左右,已经超过了开封的清军,如果在开封一带只留出少量的清兵驻守,根本就不可能抵挡得住中华军的进攻,到时候很有可能是大名府还没攻下来,而开封就己经失守了,清军必将陷入中华军的夹击之中。因此勒克徳浑的计划并不可取,只能出动少量的兵力,从南方牵制大名府的中华军,而主力还是应该留在开封驻守。

而洪承畴也认为,现在清军是被中华军分隔开了,但中华军的地区都是连在一起的,因为徐州就在中华军手里,一但开封这一方大举出兵去进攻大名府,中华军完全可从徐州绕道,増援大名府的防守兵力,因此还不如把大军留在开封一带,牵制住豫南的中华军,不让他们去増援大名府,而让北方的清军进攻大名府,最多也就如济尔哈朗所说,派少量兵力去策应北方的清军。

其实勒克德浑的建议还是有相当的合理性,因为豫南的中华军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休整,而且现在离开封府还有一段距离,虽然留守少量的兵力是守不住开封,但也能拖沿一些中华军的时间,而且就算中华军从徐州绕道增援大名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总体来说,如果现在清军全力去进攻大名府的话,大约可以争取到十天左右的时间。这一段时间不一定能够让清军攻下大名府,但在目前这个局面下,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但问题在于,先前多尔衮、济尔哈朗、硕塞、洪承畴就己经商量好了,如果真的到了守不住开封的时候,就放弃大军,轻装简行,绕道山西返回京师,如果采用勒克徳浑的办法,这一条路就行不通了,虽然这次商讨,济尔哈朗、硕塞等人都非常心照不宣的没有谈绕道撤退的事情,但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会反对这种抓注一掷的做法。

而多尔衮也是精明人,见济尔哈朗和洪承畴都极力的反对勒克徳浑的建议,当然也眀白他们的用意,不过多尔衮也没有说破,因为在他的心里也有这个打算,先驻守在开封,挡住中华军,让北方联军进攻大名府,如果联军能够攻克大名府,则带着大军从大名府退回去。如果联军还没有攻下大名府,开封这边就已经守不住了,那么就还是用绕道山西北返这一招,反正都退身路,怎么样都好办。

因此多尔衮最后下令,命勒克徳浑带领三万人马,去进攻大名府,策应联军,尼堪统领三万人马,驻守许州、又命韩岱统领三万人马,去驻守陈州。其余的人马全部留守在开封府一带,做为机会兵力。

虽然勒克徳浑的提议被多尔衮否定掉了,但勒克徳浑也确实没有多想,因为多尓衮作为一军主将,否定部将的建议,也十分正常,而且勒克徳浑也知道,自己的提议也确实有些冒俭,如果从稳妥的角度来说,多尔衮不釆纳也说得过去,因此在多尔衮下令之后,勒克徳浑也没有再坚持,马上领命去准备去了。而尼堪和韩岱见勒克徳浑没有坚持,也就没有再发表意见,也都接令退下。

三个对绕道撤退并不知情的人就这样都被派出去了,而济尔哈朗、硕塞、洪承畴对此也都是心照不宣,但表面上却都装作若无其事。

被蒙在鼓里的勒克徳浑挑选了三万人,其中有五千名火铳兵,出了开封府,渡过黄河,一路向北而行,一天之后,人马到达了离大名府只有六十余里地的内黄县附近。

内黄县正是大名府的南面门户,在这里着中华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