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1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芝龙笑了一笑,摆了摆手,道:“先不谈这个,还有一件事情我想问你,是准备如何应对。”

郑成功道:“父亲请说。”

郑芝龙道:“靖北王商毅统一天下,开基建朝,己是大势所趋。现在你准备投奔南京,当然是正确的选择,而且在现阶段,商毅很有可能还会对你优待,但等到商毅真正统一天下,登基称帝之后,你又打算怎么做。”

郑成功呆了一呆,没想到父亲会问这个问题,而且自己也确实还没想过,在商毅建立新朝之后怎么办,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商量的必要,自己和商毅的关系一直不错,这次又是主动投靠,商毅当然也不会亏待自己,而建立新朝之后,自己也就是开国元勋,从龙功臣,封候加爵,似乎也就是一帆风顺的事情。但郑成功也知道,父亲这样问了,一定是有深意,因此摇了摇头,等着父亲的回答。

郑芝龙道:“我知道你和商毅的关纟一直很好,但你我父子,都是明朝的大臣出身,我在隆武朝中位至太师、国公,你在隆武朝中,曾受赐姓,现在也受封为国公,这些关连,在新朝之中,都是忌违之事,现在天下尚未一统,或许还没有什么,等天下太平之后,难保不会有人重番旧帐,自古就是伴君如伴虎,因此还是要尽早做好准备。”

郑成功听了,也猛然醒悟过来,父亲果然是老诚持重,这一番说确实是深有道理,自已毕竟不是中华军出身,怎么样也不可能比得上商毅的嫡纟,而受明朝赐姓,在新朝中确实是十分忌违的事情,而且自已的手底下,还有数万军队,都是自己的私军,开朝之初,或许不会有事,但时间长,难保不会被番出旧案,天子之心,谁都说不准,因此也道:“那么依父亲之见,又当如何呢?”

郑芝龙道:“激流勇流。”

郑成功喃喃道:“激流勇流。”

郑芝龙点头道:“以你现在的年纪,就劝你收手,或许有些困难,但这确实是我郑家自保存身的最好决策,为父当年出身于草莽,以海商发迹,其实就是迹商迹盗,只是受制于明朝禁商,只能受明朝招安,方能便易行事,但也是迹官迹商,而我看现在商毅颇为重视海上贸易,大力鼓励海外经商,不仅收回了台湾、挫败了荷兰,又夺占吕宋,因为为父以为等到天下太平之后,不如重新操起郑家旧业,做个海上商人,终年逍遥于海上,来往于波涛之间,岂不比为官受制要好得多吗?”

听父亲说完之后,郑成功也沉默了半响,才终于道:“父亲见教得是。”经过了绍武朝中的这一番争斗之后,现在郑成功也对政治的阴暗面有了一层深刻的认识,政治斗争,确实没有什么道理、情面好讲,虽然说现在自己和商毅的关纟很好,而且商毅也表示得很大度宽容,但谁敢保证他当了皇帝之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帝王之心最难以预料,汉高袓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在夺取天下以前,不也都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吗?尽管郑成功的心里多少也有些不甘心,但也十分清楚郑芝龙说得没有错,只有退去官场,远离这个旋涡,才是最好的保身之法,而且做一个海商的好处就在于,天高皇帝远,谁也管不着,一但有个风吹草动,就立刻可以逃亡海外,起码能保住自家性命,因此也道:“儿子一定尊父亲的教诲,这次福建的事了之后,就立刻到南京去向靖北王请辞,还是做回商人。”

郑芝龙笑道:“那到不必急于一时,等到大局己定之后,再向商毅请辞也不迟啊。”

郑成功马上就明白了,现在自己辞官当然不是时候,因为商毅还需要自己帮忙稳定住福建、广东这些地方,同时也要给其他人做出一个典范的样子,因此在这个时候,商毅也不会允许自己的辞官,当然可以先向商毅说明,等到天下太平之后,自己还是要去做一个海上商人。

第二天,郑成功立刻向褔州的绍武朝廷上疏,劝告绍武朝廷向中华军投降,同时又转告送郑芝龙回泉州的南京使臣,请他帮自己和中华军联络,说明自己愿意投奔南京政府,同时也会劝告绍武朝廷投降,将整个福建省都移交给南京政府,并希望中华军能够宽限一定的时间。

这个要求使者当然会答应帮助,而且在他送郑芝龙到泉州来之前,也接到过命令,如果郑成功有意投靠南京政政一边,可以在他与中华军之间充当联系员。

这时中华军己经占了廷平府,不仅实际已和泉州府接壤,而且先锋人马已经进入福州府地区,攻占了闽清、古田两县,离福州只有五十里的路程,因此郑成功也立刻派人送使者赶去中华军的部队。

东路军的主将段鹏接到了使者的传迅之后,也立刻答应了郑成功的请求,毕竟这不是和清廷作战,绍武朝廷如果能够投降,和平的解决福建问题,当然是再好也不过了,同时也给另外两个南明朝廷树立一个样子。

因此段鹏也下令暂时停止进攻福州三天时间,并且命先前俘虏的绍武降兵进城送信,劝绍武朝廷的君臣投降,表示只要朱聿鐭君臣投降,可以保证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绝不会受到伤害,但如果仍然打算负隅顽抗,那么福州城破之后,就是玉石俱焚,何去何从,请朱聿鐭君臣诸人认真考虑,不可自误。

段鹏的信送进福州城里的时候,这时绍武朝廷已经乱成了一团,因为求郑成功从中说和,一直都没有回音,而中华军已经兵临城下,有不少大臣都巳经逃出了福州城,现在福州城里只有三百多名士兵,而大臣中只剩下苏观生、顾元镜、王应华、关捷先、曾道唯等十几个人了。

收到了段鹏的劝降信之后,剩下的这十几名大臣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辩,讨论是否应该接受中华军的条件,开城纳降。到了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知道大势己去,中华军即然己经竖了梯子,那么就赶紧下来,但还有几个人不知好歹,在大殿上慷概激昂,顿足捶胸,坚持要死撑着不投降。

第152章 收复福建

就在绍武朝廷还在为投不投降的问题争论不下的时候,郑成功的上疏也传到了福,同样是劝告朱聿鐭,大势己去,天数己定,人力不可挽回,还是尽早投降,能够保全身家性命。

郑成功的上疏也成为压跨骆驼的最后一跟稻草,等众人看完之后,整个大殿上安静了数分钟,朱聿鐭才道:“都不用再争了,我大明确气数己尽,朕己以决,为一城军民百姓计,开城纳降,你们中间有不愿降者,尽可以离开福州,去投永安、永历朝廷,任由自便。”

其他的大臣也都面面相觑,过了好一会儿,有人开始哭了起了,不一会儿,所有的人也都根着哭起了,整个大殿上尽是哭声,朱聿鐭有些不奈烦,道:“哭,以前都做什么去了,现在哭有什么用,快派人去和城外的中华军联系,告诉他们,我们己经决定投降了。”

就在当天下午,绍武朝廷在福州宣布投降,并派人出城与中华军接洽。段鹏间迅之后,也表示欢迎,并侏证不会伤害绍武朝廷的君臣人员。

第二天褔州城门大开,朱聿鐭也带领苏观生等官员,在城门口迎接中华军进城。段鹏亲自带中华军的部队开进了褔州,在城门口见了朱聿鐭等人之后,也再次向他们重申,中华军决不会滥杀无辜,因此他们的人身安全可以完全放心。随后率领中华军到福州的皇宫,接管福州城里的治安统治。

而在沿路上有不少百姓并没有躲避中华军,只是让到道路的两也,还纷纷笑着和中华军的士兵们打招呼,有不少人居然还叫起“首长”来,这是中华军才专有的称呼。而中华军的士兵们也都笑着向百姓们点头示意,还有人四处宣传“中华军又回来了,大家快来看呀。”随同中华军一起行走的朱聿鐭君臣人等也都十分纳闷,从来都是百姓见了兵,躲都躲不及,以前金声桓带进城时,就跟老虎上街一样,百姓都自动清场了,那有和军队有说有笑的,更何况这还是敌军,中华军到是有些邪门的。

原来在清军第二次南征的时候,中华军曾经从清军手里收复了福州,当时中华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而且还在城里修房,铺路,做了不少利民的事情,虽然在福州的时间不长,但也给福州的居民们留下了非常良好的印像,当时中华军将福州移交给郑军的时候,福州的百姓就都舍不得让中华军离开。

郑成功接管福州,也还经营得不错,但把朱聿鐭君臣安置在福州之后,情况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绍武朝延在福州的统治虽然不能说是暗无天日,但加征收税赋,抽缠增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