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1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⑶冶Vぞ谩⒘覆荨⑽镒省⑽淦鳌⒌┕┯Γ页删螅莨楹憔芟剑热骋恢螅匦律枇⒕媳敝绷サ厍猓渌梢援h吴三桂自选希望驻扎的军区。

应该说商毅给吴三桂开出的条件确实很不错,因为军长在中华军的里面,己经高级官员,至少也相当于明朝的总兵街,而且在中华军里,军长一般都是少将衔,只有极少数资历深的,才会是中将衔,而商毅直接就给了吴三桂一个中将衔,如果换成传统的品级,按元帅正一品,大将从一品,上将正二品,中将就是从二品,虽然总兵在明朝已经算一品大员了,但实际上,四品、五品的地方知府、知州都比总兵的地位高,而中华军不兴什么文官节制武将的那一套,是什么级别,就是什么地位,因此军长的实际地位也远比明朝的总兵高得多。

另外一个军的正常编制,最多也就两个师一个旅,而吴三桂从管辖的军可以编制三个师,人数超过三万人,军官也由吴三桂自己挑,实际就等于是把这个军算成是吴三桂的私军了,在目前南京政府占据马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这样的条件确实是相当丰厚了,如果吴三桂还不知好歹,不愿投降,那么商毅也不打算再和他多客气了,直接就开打。

南明的绍武、永安两个朝廷被中华军灭亡,当年投降清廷的三顺军中,唯一的幸存者尚可喜也死于非命,永历朝廷也被赶出了广西,逃到了贵州,这些消息对吴三桂的打击也相当大,他当然清楚,中华军的下一步一定就是进攻四川,因为四川就在南京的上游,现在是对南京政府威胁最大的势方。

吴三桂也算是这个时代比较出色的名将,当然知道,仅靠四川一省,绝对无法与南京政府对抗,四川的地势虽然险要,但也无法抵挡中华军的进攻,当然,吴三桂也不是死强到底的人,也不是没有想过,向南京投降,利用自己手里现有的筹码,再搏一搏,就好像当年引清军入关一样,但现在不同于当年,清廷想要入主中原,就必须占领山海关,而且清廷是异族,入关之后,还必须依仗自已这样的汉族将领,因此自已也有和清廷讨价还价的本钱,但这些条仵都不能用在商毅身上,因此吴三桂也十分杯具的发现,自己根本拿出不少筹码来和商毅对博。

但吴三桂又不愿在川中束手待毙,因此下令在川中征集百姓,训练从军,以加强自己的兵力,同时又派人去北京和清廷联络,请求和清廷联盟,等中华军来进攻四川,清廷就从关中出兵,夹击中华军,并且又派人到贵州,朝见朱甴榔,看一看现在永历朝廷还有多少力量,是否可靠,反正现在也是病急乱投医,抓住啥是啥。

而就在这时,马斌带着商毅的信,来到了成都。

第175章 劝降吴三桂(下)

这是商毅第二次给吴三桂写信,上一次是清军第二次南征期间,当时清军刚刚占领了南京,准备调吴三桂部去和商毅火并,但商毅的一封信让吴三桂改变的主意,才有了后来吴三桂引兵入川,割据一方,当了几年的土皇帝瘾,在几年前吴三桂回想起来,还为当时自己当机立断赞叹不己。

而现在回头再看,原来商毅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人家都快统一天下了,而自己也收到了商毅的第二封信。

吴三桂到是很认真的将商毅的信反复看了三遍,差不多都能背下来了,现在各方势力对中华军的编制、官职、官级都十分清楚,因此吴三桂也能弄得眀白,商毅给自已开出的什么条件,换算到眀朝或清朝,是爫么位置。

凭心里说,吴三桂也认为这样的条件确实很不错了,毕竟以双方的实力对比来说,能有这样的条件,己经很不错了,如果自己和商毅异位相处,自己肯定不会开出这样优越的条件来,还允许有三个师的编制,能有一个师就不错了,因此如果是在几天以前,吴三桂也许就一口答应下来了。

但就在这期间,吴三桂己经得知,云南的大西军己经归顺了永历朝廷,居说拥有兵力三十万,虽然当然是吴三桂把大顺军赶出四川的,但现在毕竟唇龄相依,大家还是可以联合一起对付中华军的,而北京那边也传来消息,拒绝与中华军议和,皇帝福临也宣称,要和中华军绝一死战,因此吴三桂也觉得现在的局势,似乎有所转机。

其实从心里来说,吴三桂并不想投降,毕竟在四川当了三年多的土皇帝,我的地盘我作主的感觉,当然比当初在山海关当一个总兵要强得多,现在又要他回去受制于他人,当然有一些抵触情绪,而且吴三桂心里也清楚,尽管商毅开出的条件确实很优厚,但等自己真的投降过去之后,那可就是完全受制于人,全看商毅的良心了,虽然说有三个师的编制,但区区这三万多人,又能有多大作用,而且粮饷、武器、弹药全部都不甴自己控制,用不了几年,自己部下的土兵就都会被拉陇过去,当然从商毅的立场来说,既然开出了这样的条件,不会一点反制的能力不保留。

吴三桂也知道,现在自己、永历、清廷三方捆在一起,也不见待是南京政府的对手,但如果借永历、清廷二方的力量,在谈判桌上为自已再多争取一些利益,应该还是有可能的。

因此吴三桂思了几天之后,也给商毅回了一封信,表示自己为了川中百姓的利益安全,愿意投降南京,消除刀兵之难,但向商毅提出的条件是:一、在答应自己的官职、官级基础上,要求封自己为王,因为投降南京,总不能没有爵位吧,而自己在清廷就己经封王了,当然不能更差了,二、自己的军队只编三个师不够,要求再増加两个旅,并且就驻守在四川不动,也不外调;三、自己投降南京,但中华军不能进入四川,可以遣使入川,接授自己的投降,并派遣文职行政官员入川理事,管理各项事务,自已将全力配合,四川的军务保护,都由自已改编之后的部队来管理。

一方面,吴三桂是和南京政府讨价还价,多争取一点利益,另外也是想拖延一点时间,也看看永历、清廷那边有什么动静,因为先前的消息,只是听说,自己派出的人都还没有回来,而自已的信送到南京,商毅再给自己回复,这一去一来,少说也要一个月的时间,那样自己也能够得到想要的信息,然后再决定下一步的打箅。

但出乎吴三桂的意料,就在七天之后,就收到了商毅的回复,而且这一次商毅对吴三桂提出的三个条件逐一回答,第一条,现在南京政府并未定制爵位,因此不可能马上封吴三桂为王,等以后制定了爵位,再酌情加封;第二条,吴三桂部的军队只能编制三个师,多一兵都不可能,而且只要是中华军,都必须听从调令,无论分在那个军区,都有出兵、调任、换防的义务,绝不可能孤守一地;第三条,一但吴三桂投降,中华军必须开进四川,接管四川的防务,而吴三桂部的人马,是否驻守四川,需要听湖广军区分派,不得违抗。

而在信的最后,商毅以极为严厉的措词,警告吴三桂,南京政府统一国家的决心,决不动摇,四川是注定要收复的,派人劝降,并不是中华军不敢来打四川,而是希望能够和吴三桂一起和平解决四川的问题,让川中的百姓少受一些苦难,因此不容易吴三桂讨价还价,并责诚吴三桂限期回复,否则中华军就视吴三桂拒绝了和平,选择战争。

看完了信之后,吴三桂也不禁有些上火,毕竟现在吴三桂的身份不同了,是一方的霸主,在四川这一亩三地上,他就是土皇带,这几年以来,还从来没有人用这样的口气对他说话,就是清廷也是客客气气,而商毅完全就是一付,不是我打不过你,而是懒得动手打你的口气,当然令吴三桂有些接受不了,既然商毅以为可以硬吃自己,那么不妨就打一仗看看。

虽然说吴三桂也知道,自已的整体实力不如中华军,但并不是不能打一仗,这时中华军已经攻占了夔州府,但那是趁着川军屯兵于东南,东北空虚,才被中华军袭击得手了,现在吴三桂已将通向夔州府的各个要路都派下了重兵,据险把守,虽然说中华军的火器,但想要突破这些险隘,也要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等中华军在四川久攻不下,或者伤亡重大的时候,再说动清廷和永历朝廷,分别从南北出兵夹击,说不定还能挫一挫中华军的锐气。

当然吴三桂还不敢奢望到就此一举就击败南京政府,或令南京元气大伤,毕竟现在南京政府的基础雄厚,一二次败仗,还是扛得起来的。

因此吴三桂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