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1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时在陕西战场上,瓦达克和勒克德浑也从榆林一带撤入伊克昭盟,虽然瓦达克和勒克徳浑并没有和中华军交战,是一路退进了蒙古,但手下的士兵并不想陪他们到蒙古去吃砂子,因此在退出长城之后,散了大半,剩下的己不足二万人,基本都是满汉八旗的余部,绿营汉兵基本都跑光了,而瓦达克和勒克德浑在蒙古也需要一块立足之地,于是同样也把目光放在察合尔和归化城土默特上。

结果双方为了争夺清廷最后一块土地,差一点打起来,当然争地还是其次,主要争的还是一个大名份,虽然清廷己经灭亡了,但要连合蒙古六盟,还是需要有一个大名份,也就是说,要重新建立清廷,再拥立一个新皇帝,那么谁来做这个皇帝呢。

瓦达克、勒克徳浑、硕塞、博洛、岳乐五个人都是清廷的宗室,虽然硕塞是皇太极的四子,看起来是最有资格接任皇位的,但硕塞由皇太极的侧妃所出,生母的身份低不说,在刚生下硕塞不久之后,还被皇太极赐给了大臣,因此硕塞的身份也十分尴尬,而瓦达克、勒克徳浑都是礼亲王代善的嫡纟子孙,当然不可能拥立硕塞为新皇帝,但瓦达克更不够资格来坐这个皇位,结果双方各不相当,只能用武力来解决了。

虽然说瓦达克和勒克徳浑的兵力占优,但支持他们佑只有伊克昭这一个盟,而硕塞、博洛、岳乐三人背后有三个盟,因此也是势均力敌,于是双方都积极的拉陇另二个盟乌兰察布盟和锡林郭勒盟。

不过这两个盟并不表态支持谁,而是居中调停,劝双方以和为贵,有事好商好量,毕竟还有大敌在侧,先自相残杀,这怎么也是说不过去命,这几个人到也都不是糊涂人,也知道现不是打大出手的时候,最终还是达成了协议,归化城土默特归瓦达克、勒克徳浑;察合尔归硕塞、博洛、岳乐,大家平分,至于以后谁能继承清廷,那就看各人的本事了。

就这样总算是没有闹出内哄来,双方也都有一块根据地,内部矛盾缓和了之后,于是也都地矛头对准帝国。

当然帝国不会害怕蒙古,不过这个消息也把另一件重要的大事摆在了眼前,帝国的首都定在那里,虽然在收复南京之后,商毅就把自己的行政中心从杭州迁到了南京,算起来也差不多有四五年的时间了,现在南京不仅又恢复了惜日的繁华,还更胜从前,而且透露出一种兴兴向上的气氛,因此有不少人都认为,帝国应该把南京做为首都,正式确定下来。

因为帝国建立之动,就是以大力发展工商业、全面开通海外贸易,开海通国为基本国策,而商毅又主张走向海洋,全面参与全球的大航海贸易,而无论是工商业还是航海业,南方都要比北方发达,因此将帝国的首都定在南京,当然也方便执行这些基本国策,北京并非不重要,但与南京相比还是要差一些,可以校仿明朝的两京制度,以南京为首都,北京为陪都。

而另一批官员则正好相反,因为从元代以来,北京就是中国的首都,前后长达近四百年,其间只有朱元璋短暂的在南京建过都,因此中国的重心其实是在北方而不是南方,另外现在全国虽然己经统一了,但还有蒙古、青海、新疆等地都没有收回来,都有可能危胁到帝国的边境,而这些地方基本都集中在北方,相对来说,南方面临的外部危胁并不大,如果以北京为都,对些地方的控制和管理要便利一些,因此还是仍然应该以北京为首都,南京为陪都较好。

这两种意见确实都有道理,而且定都也确实是一件大事,无论是定在南京还是北京,都应该尽快确定下来,当然从人数上来说,主张定都南京的,肯定要大于定都北京,毕竟帝国在南京己经住了四五年,而且绝大多数官员都是南方人,因此当然都不希望到北京去。

不过在商毅心里,早就己经有了定论,首都还是应该在北京,南京仍然应该作为陪都,因为发展工商业、海外贸易这些事件,并不需要政府时时刻刻盯着,只要制定好相应的制度,依律而行,尊照经规率来运行就可以了,政府最多只是监督一下,相反如果政府对经济管得太多了,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而且商毅也湥С衷诘酃嬲媪俚奈P踩匀皇窃诒狈剑辽僭诹桨倌昴冢泄谀戏降难睾5厍疾换嵊龅教蟮奈P玻诒狈接忻晒拧⑶嗪!⑿陆ǘ蓖庑税擦搿⒖庖车旱日庑┑胤揭⑷氲酃陌嫱迹虼硕ǘ荚诒本肥涤欣诘酃芄桓玫目刂普庑┑厍

另外在更北的地方,还蹲着一头凶狠的北极熊,这头熊现在已经开始将利爪伸向了中国,在另一时空里,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就将和这头大熊进行一次正面的较量,而从此以后在长达三百余年的时间里,尽管中国和这头大熊有过一段短暂的蜜月期,但在绝大多数时间里,这头大熊始终都是中国最大的危胁,这些一来,定都北京,也确实有利于帝国看住这头北极熊,如果让商毅来和俄国谈《尼布楚条约》,是绝不会让出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尼布楚及东西伯利亚这大片的领土。

这些是外部因素,而从中国内部来说,中国的北方地区相对经济不发达,工商业基础差,思想也保守落后,因此也难以接受新的事物,社会改造的困难也要大一些,如果将首都设在北京,也有利于促进北方的社会生产改变。

于是商毅也招集内阁成员,将自己的考虑意见告诉给他们。

几位内阁成员中,基本都建南方人,不过在讨论国事上还是会顾全大局,因为商毅所说的几点意见都有道理,由其是北方的俄罗斯,也从欧洲各国的使团那里得知,这确实是一个庞然大国,想一想从中国到欧洲海路要走上九十个月,而俄罗斯竞然可以直接更恒在两地之间,也可见是何等庞大,由其是欧洲各国使臣都异口同声,称俄国人素来逞强好斗、凶残成性绝非善类,商毅把应付俄国的危胁也计算在其中,也算是有先见之明了。

因此等商毅说完之后,王夫之才道:“皇上见识卓著,诚为我等所不及,只是迁都之事,辗转数千里,伤筋动骨,劳民耗财,又事关社稷安急,国本安宁,利害重大,因此不可轻易实行,而且现在北京刚刚收复,地方未宁,人心未安,也不可急于一时!”

李岩也道:“王首辅所言极是,虽然迁都北京,利多而憋少,但现在我中华新立,国本不固,人心不定,四境不安,因此确实不可轻易行迁都之举!”

商毅点了点头,笑道:“两卿所言,果然都是老诚持重,端持为国之语,朕也以为,只可先定都北京,而迁都之举,在五年以内,不可行施行,等五年之后,再视那时的情况而定!”

王夫之和李岩听了,也齐声道:“皇上圣明!”

商毅又道:“不过朕打算在八九月间巡视北京,各位以为如何。”

第249章 中国西印度公司总督(一)

巡视国土,是皇帝的一项基本责任,中国绝大多数的皇帝在位其间,都会在自己的国土上巡视,一方面是炫耀皇帝的权威,解决一些地方的重大事件,另一方面也是安抚各地的地方势力,体查地方的民情民意,体现皇帝的爱民之心,当然也不乏有以巡视为借口,实际是去各地游玩的皇帝,其中著名的有明武宗正徳皇帝朱厚照,还另一时空里的乾隆七下江南。

中华帝国虽然不以明朝的继承者自居,但毕竟都是由汉族建立的国家,因此对明朝留下来的遗产,帝国还是有完全接收下来的权利和义务。

因此当然在这个时候,商毅决定巡视北京,也是完全有必要的,因为北京是湥⑷牍刂蟮亩汲牵币苍幢b朝的都城,是一个具有重大政治影响力的地方,在收复了北京之后,商毅以中华帝国皇帝的身份,巡视北京地区,同样俱有最大的政治意义,不仅可以安抚北京地区的百姓,同时还可以借这一次北巡,在北方宣示帝国的统治力,皇帝的权威,加强帝国在这些地区的统治力,震慑住少数不安定的人士,另外针对现在满蒙联手抗华的局势,也可以就近布置,还能鼓舞前方将士的士气。

无论帝国最终是否定都北京,什么时候迁都去北京,这一次巡视北京的行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内阁成员也都没有反对,一致同意了商毅的这次北京之行。

不过皇帝出行,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倩,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行程安排,随行人员怎样确定,不仅仅是在南京要准备,在北京同样也要做不少的准备工作,而且还要派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