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14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起回到中国,进行公关,在议员当中宣传吕宋建省的主张,因此在舆论上也都作好足够的铺垫。

在帝国的第一届议会并不是全国各省都产生的议员,而是绝大部份都来自于东南沿海的省份,大多数议员的背后,都有工商阶层的背景,有些本身就是商人,而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人,和海外贸易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由于中国近几年来,中国也提出保护海外商人利益、保护中国的海外贸易,也对中国商人打了一针强心剂,因此在对外的态度上,也比以前强硬得多。

而且商人都是重视利益,对于他们来说,中国在南洋的势力越大越好,这样商人在海外也就越安全,毕竟许老资历商人对十几年前自已在海外经商的种种艰苦、受气、刁难的经历都还记忆犹新,他们当然都知道,在吕宋建省,显然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以及保障中国商人在海外的利益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也形成了一股赞同吕宋建省的舆论力量,而这股力量,要远远大于反对的声音。

而这种舆论力量,自然也影响到了许多的议员的情绪,因此在众议员的讨论完毕之后,国会也立刻进行投票表决,最终在参众两院都是以多数赞同票数,通过了在吕宋建省的提案,而提案通过之后,南京的工商届也是一片欢腾,庆贺吕宋建省成功。

当然国会的表决结果,也让许多人大失所望,因此批评国会决议,甚致批评内阁提出这次提案的声音也有不少,不过国会投票决定之后,也就成为政府的法令,这个时候再怎么反对也是没有用的,而且反对的声音也并非主流,因此内阁也根本没有理睬这些声音,而是立刻着手,在吕宋建立行政系统。

首先确定,吕宋省的地区包括吕宋岛及附属岛屿、棉兰老岛、苏禄群岛和巴拉望岛等地,并将吕宋划分成五个府,十三个县,首府设在马尼拉,省长仍然由张庚秋出任,而吕宋省的第一批地方官员都在吕宋岛本地定居的华人中挑选,甴张庚秋向内阁提交名单,当然也要求张庚秋马上赶到南京来,领取官印、并且向内阁说明在吕宋建立行政系统的计划。

当然外事并不止只有吕宋建省,同时对还有外蒙额尔喀部的归复安置问题,对于额尔喀部的处理问题,其实在新年以前,商毅就己经做出了决议,还是釆取清廷建立的盟旗制度。

因此内阁经过了讨论之后,也作出了提案,将额尔喀部分为土谢图汗部盟、车臣汗部盟、扎萨克图汗盟、赛因诺颜部盟,各盟都奉中国为主,并划定自己的放牧范围,不得无故越界,在每盟之下,再设若干旗,当然在俱体的旗数设制,各旗人员、各旗颌地,还是要和各盟进行协商,不过每盟以内,至少要分出十个旗中,盟旗建之后,各盟旗都各居其地,不得争端。

对于额尔喀部的归复安置问题,国会的争议并不大,因此很快就在参众两院都得到了通过,也没有多少的反对的声音,但无论怎样,在国会通过之后,外蒙和吕宋也都正式并入到中国的领土中,这样一来,中国在海上和陆上的领土,也都大大的扩张了一步。

第410章 国策(下)

就在这两条对外扩张的提案通过之后,内阁又向国会提出修明史的提案,也很快就得到了国会的通过。

中国是一个相当重视修史的国家,历朝历代都会有实录一类的官方史记,再加上大量民间的资料,这也造就了中国古代史料的极大丰富,而在新朝建立之后,由政府组织为旧朝修史这是中国古代的惯例,一来是安抚旧朝人心,显示新朝的宽容气度,二来也是总结旧朝的得失,做为新朝的借鉴,因此修史的提案,能够在国会顺利通过,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尽管后世的许多历史学家都认为,官方所修国史其真实性值得怀疑,但在修史记录这一点上,中国远远超过了西方,因为欧州一直都陷入分裂和战乱中,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化都被教会所把持着,因此在近代以前,欧州一直都没有系统的修史工作。

不过修史是一件庞大而纟统的工程,少说也要几十年的时间,在另一时空里,清廷所篆修的《明史》就是从顺治二年(1645年)就开始立项收集资料,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才正式开始进行篆修,到雍正元年(1723年)完成初稿为止,后来又经过了三次修改,一直到乾隆四年(1739年)才正式完稿,前后一共花费了九十四年的时间。

当然提出修《明史》提案的官员,也并非是完全出于新朝修旧朝史的惯例,而是因为修史不反花费的时间长,而往往都要汇集大批的知名学者参与,包括一些旧朝的遗老遗少,都会秉持着保存旧朝真实史迹的目的,参与其中来,在另一时空里,清廷修《明史》其间,虽然黄宗羲、顾炎武等知名学者仍然坚持不肯与清廷合作,但并没有反对自己的弟子,晚辈参与明史的编纂,在修纂《明史》的前期最主要的编纂者万斯用,就是黄宗羲的学生。

现在中国的政府中,也有一部份官员对商毅过于重视工商业,过于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奇淫技巧之术,而轻视传统道徳,轻视圣贤大道颇有一些微辞,因此想借修綦《明史》,来委转的提醒皇帝,把注意力转移到传统道德、圣贤大道上来,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官员对商毅的统治不满,而是出于观念和认识的不同,认为商毅治国政策只重视经世致用这些小道,而忽视了道德、义理这样的大道,因此希望商毅能够有所改正。

对于这些暗藏的意思,商毅多少也能查觉到一些,因为在自己的帝国进入到第四个年头之后,行政机构也都日趋完善,帝国的统治也逐渐稳定了下来,而在这个时候,观念的冲突,也开始尖锐了起来。

中国古代,己经形成了一个独立完善而又具有顽强生命力,以儒家学说为主,综合其他名学说的思想文化纟统,而中国的历朝历代,也都是以这个思想文化系统为统治基础,因此在思想文化方面,也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壁垒,是一般来说,新的思想文化观念,是很难突破成功,后世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从先秦到满清的两千余年里,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也不无道理。

但新帝国的建立,有许多条件,都是前朝所不具备的,也为新思想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从大的历史环境来说,在此之前东西方己经有了一定的交流,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荫牙也都有了相当的发展,对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且这个时候中国的思想发展,也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及致,只差一层纸就可以捅破,产生质变,当然在另一时空里,甴于清廷入关偏离了历史发展的正确轨道!!不仅没有捅破这一层纸,相反还在外面又加上重重阻挡,以致于中国又在近代的大门外徘徊了三百余年,但商毅的到来,却正式捅破了这一层纸,为中国的思想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而且中华帝国的建立,最主要是依靠先进的技术为支撑,中华军能够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就是依靠着超越这个时代的先进武器,再加上商毅又加以引导和宣传,因此重视技术,重视自然科技,在新帝国里还是有很大的基础;另外新旧帝国的交替阶段,旧保守势力受到相当的打击,而新的保守势力利益阶层还没有产生,也为新帝国的思想发展,社会变革减少了许多阻力,比如在过去,反对变革的保守势力最大的理由就是:祖制为大,不可改变,而这个理甴在新帝国里,是站不住脚的。

但这并不表示,保守势力就会心甘情愿的退出历史的舞台,因此新旧思想的碰撞,新旧观念的冲突,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会长期存在,也很有可能就是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但思想和观念的改变,不同于改朝换代,不是能够在短期内完成,更不会某个人的意识为转移,国家和个人只能起一个引导,促进作用,潜移默化,逐步改变,而不能依靠权力去强行推动改变,这一点在商毅所知的历史中,有太多的深刻教训了。

因此商毅对修《明史》的提案,并没有异议,相反还十分赞同,立刻下令,成立明史馆,并任命王夫之、李岩、黄宗羲、顾炎武四人为总裁,任命史可法、吴⒎揭灾俏弊懿茫级桨煨拮搿睹魇贰返氖挛瘛

当然成立明史馆,也这是表示修纂《明史》开始立项,离真正的开始修史,还差得远,像四位总裁都身居要职,根本就没空参与修纂工作,仅仅只是挂个名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