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大花织丝绸,就还要更长的时间,有时一匹订制的大花织丝绸极品,半年都织不完,而且不是所有织匠都会织大花织,会这门手艺的人,一百个织匠里挑不出几个来。”

商毅点点头,虽然大花织丝绸是极品,但销售量大的还是中低端的丝绸,当然采用熟织工艺的素织丝绸,也占了很大一部份比例,这两项才是海外出口的主力。这样算来,一个熟练工匠一个月最多只能出二三匹丝绸,甚是一匹。假如自己有三百名织匠,一年最多也就产一万多匹丝绸,一匹普通丝绸的海外售价大约在六十到八十两白银左右,除去其他生产成本,大约有四十到五十万两白银的纯利润,作为商人,到是一个比较可观的数字,但想到这个织造厂当自己支柱产业,还嫌不够,看来以后还要慢慢提高生产技术,或者是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商毅又问道:“徐掌柜,现在织工工钱的行势是多少?”

徐仁章道:“在我们这个作坊里,是把织工分为三等,普通织工的工钱是一个月一两五钱,一个熟手可以拿到二两五钱,高等的织工可以拿到五两。”又指了指那两匹大花织丝绸,“能够织出这样丝绸的工匠工钱最高,一个月可以拿到十两白银。其他工匠的工钱和普通织工差不多,只是付责染色的师传要高一些,可以和高等织工相等,另外逢年节的时候,原来的东家还会发红包。”

王柏也在一边道:“苏州的行势就是这样,这家作坊的工钱还算给得不错了,有的作坊里普通织工的工钱只有一两银子都没有。至于其他的零工,有的连一两银子都拿不到。”

徐仁章点了点头,道:“这位东家说得是。”

商毅不由也苦笑了一声,总体看来,除了高等的织工和特殊织工以外,一般织工的工钱还是偏低,毕竟右织工中还是一般织工和熟练织工占了绝大多数。现在虽然江南一带没大乱,但米价也上涨到了二两白银以上,因此一般的织工也就只能免强养家糊口,而那些没有田产的零工,生活就更艰难了。而且即使是高等的织工和特殊织工,也不公平,因为他们的劳动和产出太不成正比了。江南虽然富庶,但直正有钱的,除了包买包卖的官僚士绅大商人之外,就是拥有许多织机的大雇主,至于一般百姓,无论从事那个行业,都不好过。

徐仁章虽然不知道商毅的真实身份,但察颜观色,也能看得出来,商毅虽然最年轻,但却是这伙东家的领头人。因为刚才听他说了一句“干不好就走人”的话,这时见他沉吟不语,心里也有些忐忑不安,因为他是从低层做起来的人,深知在这里干活的织工几乎都是靠工钱过活的人,因此他又试探着道:“东家,工匠们也不多求什么,只要能维持现在的工钱价钱,他们就满意了。”

商毅听了,知道他是但心自己压降工匠的工钱,不过他肯为工匠说这些话,也说明徐仁章为人还算厚道,因此道:“徐掌柜,你放心吧,你可以去告诉大伙儿,工钱只会涨,绝不会降。只要大伙儿好好干,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徐仁章听了,也松了一口气,忙道:“谢谢东家。”

商毅点点头,又道:“我们还收购了两家作坊,这两天会一起搬过来合并。等人手都到齐之后才正式开张,到那时我会公布新的规矩。”

第132章 苏州织造(三)

三天之后,所有的手续都办完了。收购的另两家作坊的人员和设备也都到位。同时又打通了相邻的一间店辅,这样目前的位置暂时也就足够了,外间的门面也同保留下来,作为一个对外经营的窗口,而其他的地方,商毅打算重新规划一番。

现在整个织造厂一共有织机一百一十三台,其中有十二台提花织机,三台特制的大花织提花织机,工匠总计有九十六人,一般织工三十三人、熟练织工四十八人、高等织工十二人,特殊织工三人。另有提炼工二十六人、染色工八人、印花工二十二人、小工三十六人。伙计十二人,帐房两人,掌柜一人。共计是二百零三人。这样的规模,在苏州的丝绸织造业界来说,以算是首屈一指了。

商毅、林之洋、李格非、张庚秋都不会长期呆在苏州,而王柏和程协祥也还都有自己的生意,也不可能长时间守店。而徐仁章虽然能够管理生产经营,但也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因此各方都需要派出自己的代理人来看店。

林之洋首先做出决定,派自己的大儿子林旭升代表自己,在苏州管理织造厂。现在林家以经把海外生意从林之洋手里分离出去,因此林之洋对这个织造厂十分重视,这可是和商毅合作的基础。林旭升以经是林之洋生意上的一个得力助手,可以独当一面,林之样把织造厂交给他,也能放心。

李格非和他交情莫逆,一向视林旭升为子侄,因此也没有派人,把自己的一份也委托给林旭升代管。张庚秋在内陆没多少基础,干脆也把自己的一份暂时委托给了林之洋。而商毅也同样是派不出人来,不过他和林之洋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认为这个人精明强干,能力不错,把织造厂交给他,自己也能放心。反正在六人达成的协议中以经规定,必须按严格财务流程制度办事,每月向六方提供财务报表,自己有没有人在场也没关系。

结果这样一来,林旭升一下子成为了四方的代表。王柏和程协祥也派出了自己的代理人,整个织造厂的领导班子也就这么确定了下来。

对于工匠工钱的待遇,商毅认为应该提高一些,一方面是要稳定住现在的这批工匠,至少要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以后随着织造厂的扩大,还会陆续招募新的工匠,而且主要还是以脱离农业生产工匠为主,因此也要加强对他们的吸引力。

林之洋和李格非等人对商毅的这个意见都没有异议,毕竟想要使人干活,就要先让他们吃饱饭,这个道理他们还是懂的。只不过林之洋提出,一次不能提高太多,一是怕打乱本地劳资市场的结构,引发同行的不满,二是陡然一下子将工资提高太多,容易造成工匠们的贪心和惰性,因此只能逐步增加,而不能一次提高过多。

商毅听了之后,也不得不佩服,林之洋果然是有几分资本家的潜质。不过这也符合商毅的构想,因为他打算在未来把工匠的工钱和各人的生产成果挂勾,实行工资加提成制度。

因此最终众人商议决定,织造厂的工资标准定为普通织工一个月二两白银,熟练织工一个月三两白银,高等织工六两。特等织工十二两。而其他工匠的工钱也都有相应的增加。新工钱标准现在就开始实施,实用期为半年,半年以后,再视情况而定,是否重新调整。

而这时福威镖局派来的坐店的人员也以经到位。苏州也算是福威镖局常来的地头,三教九流,红黑两道都来交往,而对这次坐店的任务,福威镖局也相当重视,因为这是商毅兴办的一个大产业,总镖头黄得林亲挑选精兵干将,并指令自己的大儿子黄泰松领头,带了十二名伙计,负责苏州织造厂的坐店业务。而且这次黄得林和林承业两人亲自带队,来到了苏州。

同时商毅手头上还有一万多斤生丝,以一两五钱白银一斤的价格,全部买给了织造厂,这样再加上厍存的一小部份生丝,至少可以维持到明年开春以后,收购新丝的季节。可以说这个织造厂以是万事俱备,当然还剩最后一件事情,完成之后,就可以开业了。那就是这家织造厂的名称。而这个任务也当仁不让的落到了商毅的身上。

这是商毅穿越之后创立的第一个实业产业,其意义不亚于商家军的建军,当然要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只可惜这方面并不是商毅的特长,想了好久之后,终于很无耻的嫖窍了后世的一个名称,——新丝路,将织造厂命名为“新丝路丝绸织造厂”。当然商毅对众人的解释是:新丝路就是新的丝绸之路的意思,我们就是要建立起自己的新丝绸之路。说完之后,也立刻博得了满堂的喝釆。

当然名字可以从后世嫖窃,但亲笔提字可是杀了商毅也写不出来了。不过众人也能理解,毕竟商毅是武将,写不出字来,也是情有可原。而林之洋立刻找人写了厂名,又让人立刻连夜赶工去刻牌匾,准备开业。

随后众人将新的工钱标准告诉徐仁章,让他向工匠们宣布。徐仁章也十分高兴,虽然工钱的涨幅不大,但涨工钱总比不涨工钱要好,他是从学徒做起来的人,深知织工赚的都是辛苦钱,人人都要养家糊口,而且现在的米价也越来越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