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5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跑。这会儿也不知在那个宫里转呢?”

多尔衮道:“皇上还是个孩子,初进这紫禁城,自然要免不了四处游玩一番,宫里的人手多,那里都有人看着,不用担心。”

哲哲道:“说到褔临,我到是想起来,福临的登基大典,司天监己经算好了日子,可是千万不能耽搁了。”

多尔衮也笑道:“皇太后请放心吧,这样重要的事情,臣又怎么敢耽搁了呢,我早就准备好了,皇上就在武英殿举得登基大典,什么都己经准备妥当了,一定不会误事的。”

哲哲点了点头,道:“有十四弟安排,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你说是不是,玉儿。”

大玉儿也点了点头,道:“姑姑说的是,我看现在时候也不早了,不如十四爷就宫里和我们一起吃饭吧。”

哲哲也道:“好啊。”然后吩咐身边的待女苏末儿开始传膳。

多尔衮又道:“太后,范学士和洪学士己经上奏了南征的疏奏,都是有关南征的事宣,还有还要请两宫皇太后过目御批。”

哲哲摆了摆手,道:“我一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军国大事,又能批出什么来。再说这些拆子呀,我一看就脑袋疼,这些个事情,以后十四弟就和大臣们商量着办,定好了以后才传进来用玺也就是了。朝廷上的事情,我们就都交给十四弟了。”顿了一顿,道:“如果有什么要请示的,就去找玉儿吧,她年轻,脑子又灵活,比我可强多了。”

多尔衮忙道:“臣必当尽心竭力……”

他还没有说完,大玉儿己笑着打断道:“好了,现在是自家人在一起说话,什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说就不用说了。”

这时御膳房里也把一道道美味莱肴送上来,而福临也在皇宫转了一圈,在一大堆太监宫女的陪伴下回到长清宫来,几个人也一起在桌前围坐吃饭。

————————————

深夜,皇宫太庙的东配殿里,依旧亮着一线灯光。

璞愚印正坐在莆团上,闭目颂经。这时只听“吱呀”一声,殿门打开,一个修衣挺直的身影从殿外进来,走刦璞愚印面前,恭身施礼道:“师尊己经来丂。”

璞愚印睁开眼晴,道:“经玮,这么晚了,你还没有休息吗?”

那叫经纬的人是作文士打扮,但生得十分年轻,最多不超过三十岁,面容俊雅,目光炯炯,盼顾之间,神采飞扬,掩藏不住一股兴奋之色。听璞愚印的问话,经纬道:“我那里睡得着呢?都快有三百年了吧,我们终于又回到这里了,天下又将是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历代祖师的遗愿,今天终于能移实现了,一想起来,我就激动万状啊!怎么也睡不着啊。”

璞愚印淡淡道:“你还那个老毛病,就是沉不住气,现在激动万状,也未免太早了一点把,满人也只不过占领了北直和河北,山东、山西、河南也都只有一小部份,离夺取天下还差得远呢?”

经纬笑道:“那也不过早晚的事情,现在李自成己失锐气,早己不复先时之勇,而南京朝廷虽然己经成立,但也是君昏臣愚,不思进取,内哄不止,只要满清举师南下,必然会势如破竹,天下统一,归复满清所是大势所趋了,何况天意早有示显,不是人力所能够挽回的。我看不出三年,我们的大业,必然成功有日。”

听着他侃侃而谈,璞愚印却是沉默不语,但经纬显然兴致很高,并没有注意到璞愚印的神态,又问道:“师尊,现在还没有二师叔的消息吗?”

璞愚印摇了摇头,道:“还没有,这些年也不知道他躲到那里去了,不过像天你二师叔这样的高手,如果蓄意隐藏行踪,恐怕也无人能够把他找出来。”

经纬道:“三师叔己经传信给我,下个月就会从蒙古赶来,如果二师叔再能回来,您们三老能够重新聚首,而且我们的大业将成,那该是多好的事情。不过清军己经入关定鼎,无论二师叔隐藏在那里,恐怕都能够知道,那时说不定他会找来的。”

璞愚印摇了摇头,道:“不会,如果他这个时候会回来,当初就不会离开了。”又看了经纬一眼,道:“你心里掂念的,恐怕不是你的二师叔吧。”

经纬被他说中了心事,把头低了下来。

璞愚印叹了一个气,道:“经纬,凡事不可强,何况现在满清虽然己经入关定都,但天下尚有大半未定,天意难测,还再于人谋,满清毕竟是异族,虽说明室不振,但汉人未必就会轻易屈服,以当年蒙古人之骁勇,夺取南宋的半壁江山也花了数十年时间,就是一座小小的襄阳,就差不多打了五年,若不是贾似道误国,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我听说一个月前在山东满清就吃了一个败战,可见平定天下,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顿了一顿,又道:“何况就是打下江山,又能如何,自古都是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当初蒙古人夺取天下之后,我们的先辈们以为从此就能扬眉吐气了,那知蒙古人连九十年都守不住,就又被汉人赶回荒北去了。因此这次我们不仅要帮助满清夺取天下,还要守住天下,又岂是易事。”

听他这么一说,经纬也猛然警醒,道:“师尊说的是,我确实是太得意忘形了。我明天就去安排人手,立刻潜入南方,刺探军事虚实,配合满清南下。”停了一停,又道:“顺更也打听一下二师叔的下落。”说着又向璞愚印行了一礼,这才转身出殿去了。

璞愚印心里却是苦笑了一声,看来经纬还是念念不忘啊,当初自己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因此也忍不住喃喃道:“老二,你始终都是不肯原谅我们吗?”

————————————

十月,福临在两宫皇太后和多尔衮的陪同下,出北京社稷坛,祭告天地社稷,并将清朝历代先君的神位,奉安在太庙中,随即回宫升坐武英殿,即中国皇帝位。而满汉文武各官,按等级秩位,拜跪趋跄,高呼万岁。

福临在正中就坐,迎受百官朝贺,虽然强自镇定,但到底还一个七岁的孩子,神色之间,还是颇显仓惶。只有哲哲和大玉儿稍低并坐于侧,但在目光之中,颇有欣慰。

多尔衮位列群臣首位,因为不用行跪拜之礼,显得卓而不群,抬头向上看时,目光总不自觉的落在大玉儿身上。

福临登基之后,首先以多尔衮功迹最高,加封他尊号为皇叔父摄政王,又特命礼部建碑勒铭,以是永记多尔衮的功绩,并且又赐摄政王冠服宫室等各制,另定摄政王宫室制度,皆与诸王不同。同时又加封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叔王。在福临继位之后,多尔衮和济尔恰朗本来并列为摄政王,但现在多尔衮己经掌握军权,又有入关定京之功,在封号上也压过济尔哈朗一头,而且济尓哈朗本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在血缘上也比多尔衮远了一层,因此渐渐己经不能和多尔衮并尊了。从此以后,多尔衮就正式称摄政王,而不再是睿亲王了。

随后又加封各亲王贝勒大臣,阿济格从武英郡王晋升为英亲王,加封阿巴泰为多罗饶余郡王,加封吴三桂力平西王,赐册印。加封博洛为贝勒,其他贝勒贝子文武大臣也都各自晋升一级,而亲王不能再有加封,也都各有重赏,因此在一时间也是皆大欢喜。

第074章 清廷议事

第二天,福临在多尔衮的扶持下,在武英殿升朝议事,这时南明的北使团己经到达了北京,但被清廷软禁在鸿胪寺里。因此首先讨论的是如何处理南京来的北使团。

其实这也用不着多讨论,因为清廷己经决意南征,收取江南之地,当然不会答应南京朝廷的求和,所谓处理,无非就是北使团的三名使臣是杀还是放而己。

在场几位满臣都主张:“把使臣杀了算了!”但只有洪承畴跪禀:“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如果杀了他们,下次恐怕无人敢再来了,还是留有余地为好。”

多尔衮听了洪承畴的话,也觉得有道理,毕竟这几个人杀不杀,也无关大局,放回去又能怎么样,说不定还能吓唬吓唬南京朝廷,因此也有意放回南明使臣一行人。

那知北使团中的陈洪范,在出使之前就己经与降清的明将唐虞时搭上关,并且暗与多尔衮书信往来,向清朝归降。听说清廷要遣使团南返,于是上奏多尔衮,请清廷截留使团中的左懋第、马绍愉等人,只放他自己南归。并且保证自己南归之后,为清朝打探南京的消息,招降江南诸将等等。

因此多尔衮也改变了主意,并且亲自约见陈洪范,封官许愿,勉励他回江南后打探军情,帮清廷策反明朝诸将。同时也下令扣押左懋第、马绍愉等人,只许陈洪范本人带少数人回江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