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7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隆武朝廷建立之后,郑成功随郑芝龙朝见朱聿键,颇受朱聿键赏识,亲抚其背道:“只恨朕无女可许卿家,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下令赐他“朱”姓,并改名为“成功”,并封他为御营中军都督,仪同驸马。虽然朱聿键的做法有一大半是为了拉陇示好于郑芝龙之意,但对郑成功来说,仍然是一种莫大的殊荣,对朱聿键自然也是感激不尽。

正是因为己经有了这些因素,才使郑成功在对清态度上与郑芝龙完全不同。因此商毅心里也有数,这一点并没有改变,立刻下令设宴招待郑成功一行。

但酒宴摆下之后,郑成功才意外发现,居然有一半的饭菜是日式料理,心里也不仅暗暗的吃惊,商毅这是有意而为的吗?他竟然对自己的身世了解得这么清楚吗?

现在的郑成功,只是一个无名之辈,可还不是后来著名的国姓爷,因此他的身世现在还并不为世人熟知。但商毅却知道,郑芝龙的元配妻子,也就是郑成功的母亲,叫田川松,是日本肥前平户侯的家臣田川七左卫门松庵之女。

不过位田川七左卫门松庵,其实是一个中国人,本名叫翁翌皇,是福建泉州人,以铁匠为生,后来移居日本平户,娶日本田川氏,形同入赘,改日本名为田川七左卫门松庵,为邑主锻刀剑,而成为平户侯的家臣。因此在后世一些著作中,把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松,写做翁氏,也是正确的。

郑成功在出生以后,一直随母亲生活在日本平户,七岁时才被郑芝龙接到中国定居。另外这位翁氏夫人其实为郑芝龙生下两个儿子,小儿子过继给了田川氏,取名为田川次郎七左卫门,一直生活在日本。后来成为郑成功在日本的重要贸易伙伴。

而商毅在招待郑成功的宴席上,居然排出了日式料理,既表示商毅对郑成功的重视,这也说明商毅对郑氏父子身平事迹的了解,同时也表示商毅在日本也有相当的基础。这当然令郑成功吃惊不已。这才知道商毅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决不是偶然的,单是这份情报工作,就可见一斑了。

虽然商毅一直对郑芝龙保持着友好的态度,在不违返大原则的情况下,也尽量让步,但也不希望让郑芝龙感觉自己是真的软弱可欺,借这个机会也是告戒郑芝龙,你的老底我都清楚,别以为我怕你。

郑成功心里虽然吃惊,但表面上却也不动声色,依然和商毅把酒言欢,并且在酒桌上达成互相扶持依靠,共同抗击清军的协议。

第048章 清军整顿(一)

就在商毅和郑成功达成浙江、福建两省互相协作抗清的协议时,洪承畴一行人也到达了南京。不过在来南京之前,洪承畴首先到达归德府,见到了豫亲王多铎,向他传交了多尔衮的命令,并给多铎加平南大将军衔,给阿济格加扬威大将军衔,并且请多铎随自己一起渡江,到南京主持大局。

因为这一次洪承畴到达南京之后,首先的任务,是要调阿济格北还,那后才能重新整顿清军。但尽管现在洪承畴大权在握,有便宜行事,先斩后奏之权,但这些东西对阿济格来说都没有,只有把多铎带上,才能制得住阿济格,同时也能稳住江南的清军。而且现在清军的重心在江南,阿济格北还之后,多铎肯定是要到江南去坐镇的。

看了多尔衮的诏书之后,多铎也清楚兄长的用意,而且他也对阿济格冒失的对吴、尚二人的处理非常不满,因此也把归徳府的事务料理了一下,命正黄旗固山额真谭泰代替自己驻守归德府,主管江北的军务,命正白旗固山额真阿山驻守徐州,以防鲁南的商家军。贝子尚善驻守凤阳,牵制扬州的商家军。然后带着贝勒尼堪、镶黄旗固山额真尹拜图,伊尔德、阿济格尼堪等人和洪承畴一起渡过长江,来到了南京。

见到了阿济格之后,洪承畴也宣读了多尔衮的诏书。阿济格一听要调自己回去征讨蒙古苏尼特部,立刻就火了。虽然说被加了扬威大将军衔,但谁都知道,让他从南京回去,征讨蒙古,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惩罚,因此心里当然不舒服,听完洪承畴宣读之后,立刻道:“我辛辛苦苦打下了南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凭什么让别人来捡现成的果子,还要把我派到蒙古去喝西北风。我就留在南京,那儿也不去。”

多铎声色俱厉道:“十二哥,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打下南京是你一个人的功劳吗?再说你打下南京之后,又弄成什么样子,自己心里也清楚,差一点就把吴三桂他们几个逼反了。现在蒙古苏尼特部叛乱,派你去平定是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又怎么不行呢?而且这是十四哥下的命令,你有什么不满,就回北京去和十四哥说去,留在南京不走,是什么意思。”

兄弟两人互相怒目而视,对看了好一会儿,阿济格也不禁有些泄气。因为多尔衮和多铎关系好一些,争执起来的时侯,两人总是站在同一战线上对付阿济格,因此在他们兄弟三人中,虽然阿济格是老大,却总是争不过两个弟弟。而且阿济格虽然作战勇猛,但脑子并不好使,以前没少吃皇太极的暗亏,也习惯了凡事都听两个弟弟的意见,这时虽然发了一通脾气,最后还是老老实实的听命。开始和洪承畴、多铎办理交接手续。

洪承畴见说服了阿济格,也放心了不少,让多铎与和阿济格办理交接,当然被抓的潞王朱常淓己及其他的明室宗族,还有南京降清的大臣们,也都随阿济格一起去北京。而洪承畴又立刻下令,招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到南京来入见。

这时吴三桂还驻军在宁国府,现在也是左右为难,骑虎难下。

自从和尚可喜、耿仲明联名上书清廷,请求领军取南方各地之后,其实吴三桂也有几分后怕,虽然三个人约定了攻守同盟,而且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三人也决定,干脆举兵向商毅投降算了。因为他们也都知道,商毅曾经收降过李成栋。应该对自己请降不会拒绝,而且自己还可以用帮助商毅收复南京来做为晋见之礼,也算是交了头名状了。

不过打算得虽然很好,但从心里来说,吴三桂可还是不想和清廷反目,谁知道投降商毅会有什么结果呢?而且吴三桂心里也清楚,虽然都是降将,但自己可不同于李成栋这样半途投降的小角色,自己是引清军入关的关建人物,商毅能接纳李成栋,但未必能够接纳自己。

如果到时候自己和清廷反目,商毅又不纳降,那可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因此吴三桂也觉得自己就像是走有一根钢丝上一样,战战兢兢。由其是奏本发出之后,差不多有一个月了,还没有任何回音,吴三桂也越来越焦虑,只好每天都在计算,清廷会怎样处置自己,是会同意自己的要求,或者是和自己反目。

现在自已和尚可喜、耿仲明三人合兵有二十多万,清廷应该不会轻易和自己反目吧,但凡事都有万一,谁知道那帮满人怎么想呢?虽然降清的时间不长,但吴三桂也知道,有不少满人都是十分排汉的。

而且尚可喜、耿仲明两人靠得住吗?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变挂呢,毕竟这两个人己经降清十余年了,在清廷的人脉和关系都比自己要广,说不定会有人为他们从中周旋呢,那么清廷会不会只许给他们一些条件,先把他们收伏了,然后只来对付自己一个人呢?如果没有了这两个人的帮衬,只剩自己一个人,可就声势大跌了,而且清廷说不定真的会对自己动手了。

因此吴三桂每天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在大营里团团乱转,但就是一点头绪都没有。而就在这时,南京的公文传来,吴三桂才知道洪承畴己经到了南京主持大局,而且阿济格将被调回北京去,同时也接到了洪承畴招他去南京入见的招令。

吴三桂心里稍稍有些安心,清廷把阿济格调回北京,让洪承畴到南京来主持军政,是一种很好的信号,因为这一切的始作蛹者正是阿济格。而洪承畴,以及随洪承畴一起来的袓泽洪、祖可法都是清廷中少数和吴三桂有些交情的人,在明朝的时侯,洪承畴曾是吴三桂的上司,曾在松山大战中,两人曾一起出战,当时的吴三桂是洪承畴最倚重的大将。

而祖泽洪、祖可法都是原来袁崇焕手下的大将祖大寿之子,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算起来他们和吴三桂还是表兄弟。把这些人都派到了南京,也可以理解为清廷是在向吴三桂示好,表示并不想和他反目,而是修复关系的意思,因此吴三桂也觉得心里有了一点底。

但洪承畴的调令却让吴三桂又有些不安起来,这一切的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