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8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作业也有一半以上都与纺织业有关,因此纺织业也成立浙江地区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而所有纺织业都属商业部管理,显然有些不合适了。

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这九个部门显然是己经无法满足于发展的需要,因此商毅也决定,增设工业司、对外贸易交流司、矿产冶金司、纺织司这四个部门。

工业司付责管理各工厂、手工作坊的生产事务;矿产冶金付责管理开矿、冶金等事务;纺织司付责与整个纺织行业有关的各种事务,而对外司则分为两块,一块付责对务贸易,另一块付责对外交流来往,因为现在对外主要还是贸易来往,商毅暂时还用不着一个外交部,等以后条件成熟之后,再进行分离。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部门分得细了,虽然可以使管理更方便,更专业,也更直接,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不少事情需要几个部门同时管理,比如一个炼钢厂,因为这既是工厂,又有商业行为,首先要在工业司和商业司注册,同时炼钢又属于冶金行业,因此又要经过矿产冶金司批准,如果要进口矿石,侧还要通过对外贸易交流司,再加上完税需要的财政司,建厂房又需要通过工建司,因此前前后后一共要和六七个部门打交道。

一个丝绸厂也是一样,虽然不用和矿产冶金司打交通,但又多了一个农业司,因为织造丝绸要种桑养蚕。虽然不像后世那样,一件事情要跑十几个部门盖章,但也比过去要麻烦得多了。因此商毅的这个提议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和质疑,也有人认为可以只成立工业司、对外贸易交流司这两个部门,而矿产冶金司、纺织司则可以先挂在商业或工业司下面,先观望一段时间再说。

不过商毅也知道,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完美无缺的制度,随着生产社会化,分工会越来越细,而管理也会越来越细,这也是大势所趋,想拒绝这种发展趋势是不可能的,只能从提高各部门的办事效率上着手解决。因此也不厌其烦,向众人反复说明增设这些部门的道理。

但尽管如此,在最后投票的时候,还是只通了成立工业司、对外贸易交流司这两个部门,而矿产冶金司、纺织司则被否决掉。

当然如果商毅一定要硬行,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威信影响,强行通过成立这两个部门,但从维护投票制度的角度出发,也就顺应众人的意见,收回了自己的方案,并且立刻拿出一个备选方案,即变冶金司、纺织司为冶金所、纺织所,冶金所将归属在工业部下,而纺织所则归属在商业司下。

这一点到是得到众人的同意,因为众人也都清楚,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冶金业和纺织业也确实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来进行管理,这一点在过去的明朝也是一样。因此也得到了通过。

当然这些事情,并不是在一天通过,而是经过了三天的时间,进行了无数的讨论、争辩,说明解释,总算是对商毅集团下一步的发展,以及行政组织结构都制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而在会议的最后,商毅也正式宣布,在以后的主要行政决策时候,都用这种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解决,做为一种正式的决策制度保留下来。

同时商毅也制定出无记名投票的暂行制度:

一、投票方式为无记名投票,内容包括“同意”“反对”“弃权”三种,任何决意都必须超过半数的有效“同意”票,才能够获得通过。而某些重大决策,则需要超过七成有效“同意”票,才能够获得通过。

二、参与投票的人由目前成立的十一个部门主事,再加上属于行政司的周士奇、王夫之、李岩、以及商毅或叶瑶瑱,一共是固定十五人,另外在某些重大决策方面,还有可能邀请一到两名相关人员参与。而商毅或叶瑶瑱则允许投出两张票。这是他们唯一的特权。

三、进行投票的提案,可以由投票人提出,也可以由非投票人提出,首先可以进行讨论,由提案人说明提案理由,并回答其他投票人的相关询问,直到无人提问时,才进行投票决策。

四、在目前阶段投票仅限于行政事务,统战部的决策将由统战部来制定,不在投票决定的范围以内,行政部必须无条件服从。

五、某一决策,连续经过三个方案都无法通过的时候,商毅或叶瑶瑱有权力直接决定选择其中方案之一或是新方案,无需再进行投票。

在以前的时候,虽然每一次开会决议时,商毅都会尽力征求每一个人的意见,但最终的决定权,仍然在商毅一个人的手上,从理论上说,就算是所有的人都反对,但只要是商毅坚决要求执行,还是能够最终通过。只不过商毅基本没有做得这么极端。

而现在随着自己的势力扩大,国家体系己经渐成雏形,商毅也要开始考虑未来的国家制度。因此从这时开始,首先引入投票决策制度,实际少数服从多数,以群策群力代替独策的原则,是建立自己的国家制度的第一步。

当然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可能完全以群策代替独策,由其是在战争的时候,个人独策要比群策更有效率,也更有用,就是这个道理,总不能说仗怎么打,由大家来投票决定,因此商毅在制定投票决策的暂行制度中,也给自己和统战部,留出了很大的一块特权出来。

不过众官员对这五点暂行方案都没有任何疑义,都认为这种无记名投票决策的方法很不错,一来是可以减少了许多扯皮拉筋的事情,另外也说明商毅的开明态度和胸襟,并不是一个喜欢独揽大权,任何事情都独断专行的人。毕竟没有人希望自己事奉这样一名君主。

而且对商毅拥有两票的特权,以及后两条权利,众人也没有任何反对的态度,一来是现在确实还是战乱时期,一切都是优先考虑战争,而在这方面,十个庸将加在一起,也敌不一个名将,行政部的官员也显然没有专业的武将在行。二来这个时代的中国人还没有什么民主概念,皇帝说了算是天经地义的事,官员只有建议、劝告的义务,谁也不能当皇帝的家,能够分到有一点决策权力就己经很满足了。

第150章 新政(三)

当然也有人对这种记名投票决策制度并不陌生,比如王夫之就从《杭州时报》上看到过介绍过欧州的古罗马共和国制度,和现在欧州一些国家,如英国的议会制度。基本都是釆用的投票决策制度。王夫之是一个有头脑的人,这是一种他在中国历史上从未见到过的政治制度,因此也十分感兴趣。

其实在明末的时代,许多有识之志都在反思中国的封建专制,并且对封建专制提出了一些批判,比起以前来说,有明显的进步,但由于中国的政治制度,一直以来都是朝着中央集权和君主集权发展,基本没有其他的政治制度出现,因此在建立新制度方面,始终无法得到突破。包括三大宗师在内,只能寄希望于皇帝能够从谏、纳谏,说白了就希望皇帝能够良心发现,主动把权力分出来。

而在清廷入关之后,对内加强了思想控制,使整个学术界形成万马齐暗的情况,对外又实行完全的闭关锁国政策,基本彻底断决了和欧州的交流,也无从借鉴他国的经验,结果思想不仅没有进一步向前发展,相反还出现严重的倒退。一直到欧州列强用枪炮打开中国。

不过在这个时候,在商毅有意引导下,在《杭州时报》上的介绍欧州历史和诸国的专栏里,着重介绍了古罗马的共和国制度,和这个时代以英国为代表的欧州议会制度,希望能够给中国的思想家们一个借鉴,能够有所突破。

虽然介绍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时间并不长,在中国还没有引起较大的反响,但确实有不少人都看过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思考,王夫之就是其中之一。不过这毕竟是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甚致可以说,是和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相违的,而且手头的资料也有限,因此现在王夫之等人也不敢妄下决论,这种制度究竟是好是坏,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而商毅现在尽管没有完全引用这些政治制度,但至少引用了一部份,先不说投票决策的方法是否就一定优越,但至少可以解决中国历代朝廷都会遇到的,议论难决的问题,因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不服谁,甚致还会说跑了题,有时一个议题会在朝廷里争论好几天。当年辽国曾讥笑宋朝,就有“大军己到城下,朝廷议论尚未决”之说。

商毅集团内部暂时还没有出现这些问题,但随着地域扩大,需要决策的事情增多,迟早也会遇到,但使用投票决策的方法就简单,大家投票,多数通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