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8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就在这时候,商家军已经占领了湖广,和四川东部全面接壤,吴三桂也大吃一惊,急忙派兵加强川东的防守。不过商家军暂时还没有对四川用兵的意图,而是把目标放在江准,因此在占领了湖广之后,也就按兵不动,没有继续向西进攻。

商家军不动,吴三桂更不敢主动向湖广进攻,因此双方各守边界,到也相安无事。而吴三桂却忽然发现,这是好机会,因为虽然自己占领了四川大部,但毕竟没有得到清廷的正式认可,而现在吴三桂也不敢轻易甩开清廷,立马扯旗自立。而商家军夺取湖北,又进攻江淮,可够清廷受了,现在的清廷一定没空理会别的事情,自已还不趁机抓住这个机会,迫使清廷认可自己占领了四川这个事实,还等什么。

而且现在商毅的势力己成,只要他能够和清廷这样对持下去,也就不用怕清廷来对付自己,还可以夹在两大势力之间,左右逢源,等他们拚个两败俱伤,说不定还能来个渔翁得利。因此吴三桂才捣鼓出这两份公文发到北京来,同时还把自己的兵势夸大一倍,己璔加威吓的效果。

第168章 多尓衮复出(一)

清廷的官员们那一个不是人精,当然看得出来,这两份公文都是吴三桂耍得鬼把戏,第一份明面是向清廷表忠心,实际是那兵势来威吓清廷;而第二份更是假托民意,实际是逼迫清廷承认吴三桂在四川割据,就是一种变相的独立。

如果是在以前,朝廷里恐怕是早就炸开锅了,喊打喊杀声己经响成了一片,但现朝野上下却是出奇一片寄静,谁都不说话,因为现在商家军都还没有解决,又冒出来一个吴三桂,谁受得了呢?甚致又有大臣向朝廷建议,干脆在北京搜刮一通,然后再退回关外去算了。也有人提议,干脆就给吴三桂封个王,让他去打商毅,两个拚个两败俱伤,还有人认为不如和商毅讲和算了,就像宋金那样南北对持也不错,总之是议论纷纷。

但这两条实在是关系太大,让吴三桂独立,现在清廷里大大小小六七个亲王、郡王,这个口一开,其他人效仿又怎么办呢?还有商毅把清廷的祖坟都刨了,还要和他议和,满族贵族答不答呢,因此代理摄政王的代善招集官员连日讨论,也拿不出一个好办法来。最后代善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上疏朝廷,称自己干不了这份差事,还是请正牌的摄政王多尔衮重新复出,来收拾这个拦摊子吧。

而代善这一份上疏,不并于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这才想原来大清还有这位正牌的摄政王,虽然说多尔衮遭遇到南征的惨败,但也不是没打过胜仗,不致于一败涂地,而且现在除了多尔衮之外,也确找不出第二个人来收拾这个残局了。因此大清真的还少不了这位摄政王?

其实也有不少人正等着这个机会,既然是代善提出来了,自然也就不客气,马上跟着大声疾呼,现在的大清,非摄政王不足以安定局面。一时间奏章向雪片一样飞向朝廷,都是请求摄政王复出的。而皇帝福临和两宫皇太后也有些慌了手脚,也急忙下旨,招摄政王复出。

但这时多尔衮却摆起谱,上奏朝廷,称自己也想为朝廷效力,只是病势尚未全愈,仍然无法理事,因此请暂缓时日,等病体安复之后,必然会出面报效朝廷云云。

谁看不出来这是多尔衮在拿桩,显然对朝廷还不满意,要讲条件。因此又有人上书朝廷,称摄政王非一般大臣,仍帝师、亚父之尊,当然应由皇帝亲自出面去请,以显朝廷诚意。

福临见了,也只好亲自到多尔衮府里去了一趟,那知多尔衮见福临亲临,虽然连称死罪,但就是一口咬定,自己的病没好,不能复出。气得福临一甩袖子,出了王府,回宫大发了一顿脾气。

但发脾气也解决不了问题,京城己经传出流言,说商毅和吴三桂已经结成了同盟,要共同举兵北伐。福临虽然年纪不大,但也知道一但商毅和吴三桂真的联起手来,大清恐怕就真的完了,因此也吓得不轻,只好去找两宫皇太后商议。

其实这时就连庄太后有些猜不透,多尔衮这是什么意思,皇帝亲自倔尊去请,也够面子了,要说嫌官小,多尔衮现在已经是皇叔父摄政王,仪同天子,几乎等大清的太上皇了,确实也没法再加官进爵了,难不成多尔衮还要福临让位不成。因此也有些束手无策。

这时皇太后道:“玉儿,我看不访找几个靠得住的老臣来商量一下,多尔衮到底是要什么?多一个人多一份主意,你虽说是聪明,但毕竟只是一个人啊?”

庄太后点了点头,道:“姑姑,你说我也想过,但找谁商量呢?如果是在以前,到是可以去找洪承畴,这只老狐狸一定明白是怎么回事,但现在洪承畴还在陕北,招他回京至少要等一个月,到那时说不定商毅都打过黄河了。致于其他人,恐怕都一团糊涂,问也问不出一个什么来?”

皇太后想了一想,道:“玉儿,你看范大学士怎么样,我记得先帝在世时候,有什么事情都是和范大学士商量着。”

范大学士就是范文程,在皇太极时代范文程是很受重用的,但多尔衮当政之后,范文程就立刻靠边站了,取代他的是洪承畴和宁完我等人,而范文程也非常知趣,行事也十分收敛,一般从来不主动发意见,有点像代善什么事都不管了,不过他毕竟是汉臣的首席大学士,威信犹在,因此还没有退休。

但庄太后知道范文程绝对是个明白人,或他不如洪承畴那么文武双全,但论权谋政要、官场经验,他实际比洪承畴还要老道几分。因此他一定能够看透多尔衮的心思。于是两位皇太后也立刻下旨,宣代善、范文程进宫来。

因为现在代善还代理着摄政王事,而且他也是爱新觉罗氏里资历最老的人,什幺事也不能避着他。

不一会儿,两位老臣也都先后进宫来,向两宫皇太后见礼之后,皇太后才开口道:“礼亲王,范大学士,现在局面就不用哀家说了,你们说这都火烧眉毛了,多尔衮怎么就是不肯出来呢?难到说大清没了,他就能好到那儿去吗?”

她一说完,代善立刻道:“可不是吗?皇太后,老臣都己经亲自到他府里去找过三回了,可他每次都推说病没好,就是不肯出头。但我看他满面红光的,那儿有半点有病的样子呢?说实话,他不出来,我也没有法子,只能这么硬撑着。”说着也连连叹气。皇太后见了,也跟着叹了两口气。

这时庄太后却看见,一边的范文程却是不动声神的样子,心中一动,道:“范大学士,您又是怎么想的,这里也没有傍的人,有什么说,但说无访。您也是大清的三朝老臣了,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清就这么下去吧。”

代善也明白,这次进宫自己只是陪衬,主要还是看范文程的,因此也立刻道:“老范啊,你有什么办法就快说吧。”

范文程微微一笑,道:“两位太后,礼亲王,依臣之见,摄政王不肯复出,还是因为朝中有些碍障,没有完全理清,一但理清了这丝障碍,摄政王就会马上复出,而且他己有成竹在胸,一定能让我大清转危为安?”

“障碍?还有什么障碍呢?”庄太后也不禁沉思起来,现在多尓衮最大的政敌济尔哈朗己经举手投降了,而代善本来就被多尔衮推到前台来供着的,而且现在他也主动退让,还有什么是多尔衮的障碍呢?

另一边代善也皱眉,百思不解范文程的意思。

范文程又道:“两位太后,礼亲王,臣所指的障碍,非是指人,而是指事。”

代善喃喃道:“指事,指的什么事?老范啊,有话你就痛快说吧,这都什么时候了,你就别卖关子了。”

范文程笑道:“请问礼亲王,现在朝廷中争议最多的是什么事情?”

代善认真的想了一想,才道:“有两件事情,一是吴三桂在四川要自立,二是与商毅议和,现在朝中就是为这两件事情争论不休。”

范文程点了点头,又道:“礼亲王,如果依你看,这两仵事情应该如何处理,才是最有利于我大清的,方才皇太后也说了,现在这里没有旁人,礼亲王不妨直说。”

代善还有些发懵,但庄太后却有点会过意来,道:“二哥,这里不是朝堂上议事,只算是闲谈吧,你心里怎样认为的,就直说吧。”

代善理了理思路,这才道:“回禀太后,依臣的愚见,吴三桂现在己占四川大部,形同割据,而我大清目前又无力征伐,因此不如顺水推舟,封他一个蜀中王,在成都开府理事,也好安吴三桂之心,如此一来,吴三桂虽在四川割据,但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